第455章大汉执政新局
转眼已是最后一天,延熙六年即将结束。
这一年,吴国亡了,司马懿死了,曹魏在东南战线损失巨大。
但战场上的失败,政治上的动荡,依旧没能彻底击垮魏国。
不但没有击垮魏国,魏国内部还出现了新一轮的动员行动。
这场新的动员行动包含了司州、兖州、豫州、冀州、青州和徐州。
是曹魏史无前例的一次动员。
御史中丞诸葛诞就指出,这是涸泽而渔,是有亡国之危的。
于是在上一次曹宇夺权的时候,诸葛诞没有被抓,这一次被抓了。
从诸葛诞的命运能分析出来曹魏目前的情况非常特殊。
曹宇夺权,这对于司马家来说是大事吧?
诸葛诞当时就亲自调查曹爽一事,还给曹爽翻案。
司马昭已经把诸葛诞下狱,结果司马师一封信,诸葛诞就被放出来,继续做他的御史中丞。
为什么?
权术讲究的也是阴阳平衡,刚柔并济。
但司马家的政治权术,已经被局势逼得不断采取暴力手段做物理消灭了。
那些说有军队就万事无忧的,是对政治最粗鄙的认知。
军事是政治的延伸,只有军事,没有合理的政治环境孕育开明的政治,这个政治的延伸,很快就会消亡。
因为暴力只能短期解决问题,暴力具有不可持续性。
所有妄图只靠暴力来维持稳定的,很快就会被一股反抗力量削弱,直到快速消亡。
从诸葛诞的命运就能窥探出,司马师是想要尽力去维持政局的。
他还想着用怀柔的手段,去处理一批政治犯人。
可惜,外部局势严重的恶化,内部财政重大的危机,以及内部政治压力,都让政治环境变得更加糟糕。
诸葛诞反对粗暴式的征兵,司马师当然能够理解。
但他已经无法去阻止这件事。
来年,只要汉军在太行八径行动,河北防御压力将会非常大。
要知道,这一次曹魏还是防御一方。
八个口,作为防御一方,每个口都得布兵,否则任何一个口都可能成为河北被打穿的潜在威胁。
而作为进攻方,却不必八个口都布兵,甚至集中兵力也可以。
这就是太行山防线,曹魏最痛的地方。
也是司马师现在最头疼的地方之一。
之所以说是之一,是因为东南的扬州防线,在来年的防务压力也不小。
从北伐战略来看,合肥是最佳点。
李衡绝不会在合肥安逸地躺平。
所以,现在征兵,对于司马师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如果有人跳出来反对,那比曹宇夺权还要严重。
诸葛诞进去后,曹魏上下就开始变得安静下来。
那些原本与诸葛诞有关系的人,都把家里的大门关起来,不敢上街,更不敢再评论时事。
就这样,延熙六年结束。
延熙七年,正月初七。
刘禅单独接见了李衡。
“大将军,这是西域的商人进贡的琉璃杯,还有宝石,这里还有胡椒,还有一匹汗血宝马。”刘禅笑呵呵地说着,“朕都赐给你。”
“多谢陛下。”
“大将军,朕今日找你来,其实有些事想找你谈谈。”
“请陛下明示。”
“之前你跟丞相讨论的权力问题,丞相都跟朕说过了,很详细。”
李衡心头微微一惊,没想到刘禅找自己是聊这件事。
“朕有几个疑惑。”
“请陛下示下。”
“你说权力是从下至上,那有一天,刘家岂不是要被推翻了?”
“为什么呢?”
“权力在下面,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陛下,请问秦因何而亡?”
“秦因残暴,天下苦秦久矣,虽失去民心。”
“陛下圣明,秦因为失去民心而亡,民心即下面让渡的权力,秦失去了这些权力,所以灭亡了。而陛下若施行的是仁政,怎么会失去民心呢?”
“但朕不踏实啊!”
“陛下完全没有必要,陛下不需要让天下让渡那么多权力给陛下,如果陛下不需要那么多权力,就不需要承担那么多责任,将责任分到丞相府,执政权交到丞相府,陛下不就踏实了吗?”
“朕与丞相讨论过这个问题,若相父百年之后,大将军百年之后,新的丞相有不臣之举……”
“丞相仅有执政之权,无立法之权,无军权,也不能干涉司法执行权,更无法决定钱的铸造,他想要有不臣之举,又能如何呢?”
“那立法之权给谁?”
“可以设立一个宪司,由宪司来立法。”
“那宪司岂不是可以胡乱更改律法?”
“宪司规定由十三人组成,按照人数来定律法。”
“那这十三人若联合。”
“这十三人定的律法,必须由十三州刺史初审,十三州刺史对初审的结果,必须由本州宪司官员半数通过。本州宪司官员要盖章,必须各郡太守赞同人数超过一半。”
“各郡太守赞成与否,必须由各郡宪司一半的官员通过。”
“按照这个层级推下去。”
刘禅大为吃惊:“那岂不是很慢。”
“国策关乎天下百姓,要那么快作甚?”
刘禅一听,觉得有道理。
可能21世纪的人来了,会觉得特别冗长,会造成很多事情缓慢。
但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工业和信息都没有的时代,本就是慢节奏时代。
生产力迭代都非常缓慢。
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特殊的通道来临时修改律法或者国策,来达到某种目的。
想法,这个流程越长,整体反而越稳定。
当每一个环节的权力被分散之后,民间不被权力干涉,它自己会长出花来的。
“陛下难道忘了文景之治?”李衡突然问道。
作为古代第一个真正的盛世,文景之治的含金量非常足。
“朕知道大将军的意思,通过一层又一层来限制官僚权力,也将天子的权力分散出来,以黄老的方式去治理国家。”
“但要辅助以律法,律法的裁定关乎民生,若定秦法,则刘家必亡。”
刘禅仔细想了很久,说道:“朕知道,其实黄老治国,官府减少干预,民间自然会富裕起来,反而是孝武皇帝时期,朝廷和官府伸的手太长,导致无数百姓失去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