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猎杀甲午 > 第209章 提点、援助

第209章 提点、援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王五听的似懂非懂,下意识地接过。

    于寒一指百米外一棵大树说道:“都看见了吗?就是那棵树,跑过去绕到这里算一圈,一共跑五圈,第一名十块,第二名五块,第三名两块,四到十名一块,五十名以内五角,剩下的,只要能跑完都有两角,想拿钱的起来准备听我号令!”

    别小看一角两角,纸钞与银元面值对等,一元纸钞同样能买一石米,也就是120斤;一角龙洋就是十二斤,换成糙米更多,对家中断粮的穷苦人来说就是救命钱。

    一听这么简单,顿时有不少人爬了起来,连曹禄田也想爬起,于寒一脚将他踩住:“不好意思,没你的份。”

    鉴于对王五的信任,以及在钞票刺激下,人们不再犹豫,随着一声哨响,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能测试拉开了序幕。

    还没跑一圈,许多人便气喘吁吁地瘫坐在地不动了,不少人哈欠连连,鼻涕眼泪流个不停,神色躁动不安,于寒摆摆手,给这些人发了些食物打发走了。这些都是瘾君子,留着不堪用不说,还会坏事。

    两圈后,又有不少人被淘汰下来,这些人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身体非常羸弱,这在于寒的意料当中,每人发了份食物,让他们在旁边等着;

    陆续又有人中途退出,但还是有三十来号人坚持到了最后,第一名叫同三宝,是个瘦削的年轻后生,喜滋滋地拿到了十块龙洋,收获一羡慕嫉妒恨;其余三十多人也得到了相应的奖金;

    像之前一样,于寒先发了些粮食,让这些人饱餐一顿,随后将前三十几人编为巡逻队,由同三宝负责,任务是探听周围消息以及七里屯警戒;

    剩下的先挑出工匠,让他们各带一队人,在村中挖掘地道,这算是京津地区一个试点,等这里完活了,再将京津沿线村庄都整起来,到时只需来个坚壁清野,八国联军就别想抢到一粒糙米、一片尿布。

    见这边的事情差不多了,于寒让王五等人现在村中等候,他独自一人去了崇文门外,路过校场的时候,发现里面已经没了人。

    刚到程宗师的宅门外,敲开房门后,开门的正是程宗师的长子程海亭。

    见是于寒,程海亭没了在校场时的戒备,仔细打量了一番后说道:“阁下是来找家父的吧?请里面来。”

    于寒拱了拱手后跟了进去,这位后来也是一代宗师,他也是心存敬意。

    程宗师宅内此时已是济济一堂,所有子女、亲传弟子都聚在身边。

    于寒拱手施礼道:“于寒见过程前辈,见过诸位。”

    程宗师点点头后,将众人介绍了一遍,这里有几个后世中耳熟能详的人物,于寒一一打过招呼。

    不等于寒问起,程宗师主动说道:“我已经安排妥当,随时可以离开,不知阁下如何安排?”

    于寒说道:“既然如此,请前辈稍等一二,我安排人包下火车。”

    吸--

    众人不禁吸了口凉气,这家伙手笔够大的,但却没人怀疑,人家坐拥一省之地,这点钱丝毫不放在眼里。

    程宗师客气了几句,于寒借故离开了一阵,等返回时,已经联系好了火车,辽东的一艘客轮也开往天津港。

    三个小时后,于寒、特一连、程宗师及弟子、镖局众人都登上了开往天津的专列。

    火车哐哐当当地到了天津,客轮也到了港口。于寒将两拨人送上客轮,一一告别,并解释自己还有事情耽搁,等回到辽东再补上接风宴。等到客轮开动后,他带着特一连离开了码头。

    王五不顾众人劝说,坚持留了下来,说是于寒既然有事,他对京津比较熟悉,又有人脉,能帮上不少忙。

    于寒一想也是,便不再坚持。

    小五等人见状也要留下,被王五劝走了。

    开玩笑,一个个都留下,还走不走了?

    在王五的引荐下,于寒见到了义和团一个重要人物:赵三盛,他的名字贯穿着义和团整个历程,是义和团的发起人和中流砥柱。

    不同于曹禄田、张尚城之类,赵三盛不搞神神叨叨的那一套,带着义和团成员真刀真枪地与八国联军以及清军浴血拼杀,直到一年后与景尚青一起兵败被俘、绝食而死。

    赵三盛身材高大,脸上棱角分明,神态沧桑、目光坚毅,一看便是条硬汉。

    王五做了介绍后,于寒拱手说道:“华夏救国军总司令于寒见过赵坛主。”

    于寒的大名早已传遍关内外,甚至海内外,赵三盛可不是曹禄田这样的无知之辈,丝毫没有怠慢,连忙起身施礼道:“见过总司令!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不知总司令百忙之中来此,有何指教?”

    于寒说道:“赵坛主客气了。指教说不上,只是想出点薄力。”

    赵三盛见于寒说话客气,不由又高看了几分。招呼于寒、王五坐下后,又问起详情。

    于寒说道:“我知道赵坛主嫉恶如仇,视洋人为洪水猛兽,于寒也是。眼下洋教堂四处圈占农田屋舍、毁坏庙宇、掠夺民财,听说还偷窃婴孩,其恶行令人发指。赵坛主四处杀洋人、烧教堂,实在是为我华夏人出了一口恶气。

    只是洋人仗着火器犀利,要是与洋人硬碰硬地拼杀,弟兄们伤亡实在太大。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可以为弟兄们提供枪支弹药,以及训练的教官,还望赵坛主不要推辞。”

    赵三盛一听大喜,如果有先进的火器,谁会用大刀长矛去和洋鬼子拼杀?他连忙说道:“如此多谢于总司令了。只是不知道需要我们做些什么?”

    于寒说道:“还真有,不过不是为我做什么,只是提点要求,事关弟兄们安危,还望赵坛主放在心上。”

    赵三盛点头道:“总司令请讲,只要能做到的,赵某绝不推辞。”

    于寒说道:“不要对清廷报以幻想,任何侥幸心理都不要有。大敌当前,他们会把你们推到前方做炮灰;等诸事了了,立刻过河拆桥,对你们赶尽杀绝;要是战事不利,还会将你们出卖给洋人,甚至充当帮凶,联合洋人进行绞杀。这是其一。”

    赵三盛脸色大变,他其实早有这样的担忧,只是没想透彻。见于寒也这么说,顿时深信不疑。他面色一肃后拱手说道:“多谢总司令提点,否则弟兄们即使死了,也死的窝囊无比。”

    于寒点头道:“赵坛主从善如流,于寒也钦佩不已。第二点,即使有了火器,但短短时间内无法形成多大战力,需要大量时间训练才行,但据我推断,洋鬼子过不了几个月就要动手,到时将是一场十几万人参与的大战,这点时间根本不够。所以不宜与洋鬼子硬拼,更不要听从清廷指派,以游击战、麻雀战为主。”

    赵三盛说道:“总司令言之有理。不过,这游击战、麻雀战是怎么回事?”

    于寒解释了一通,顺便把地道战的构想也说了一遍,最后说道:“赵坛主,兵贵精不贵多,你手下的人不少,如果要提高战力,还需筛选一下,挑出体质好、头脑灵活的那部分着重训练,其余的要么遣散、要么干些杂务,这样以来,无论是消耗还是指挥调度都省的多。”

    赵三盛先是点头,略一寻思后问道:“请教总司令,除了武器、个人战力外,还有哪些重要的东西?”

    于寒说道:“一支队伍想要将战力提升到最高,往小的讲,需要有效的训练、精良的武器;往大的讲,需要严密的组织、统一的指挥、高昂的士气、钢铁般的纪律;还需要有情报、后勤、谋划等等。”

    赵三盛忍不住一拍脑袋:“这么麻烦啊?怪不得同样的兵力,却有胜有负,很多时候还是人少的赢,原来道理就在这里。”

    于寒笑道:“这些事,咱们华夏古代的兵法大家,比如孙武、吴起、尉缭子、司马穰苴等人都说到了。”

    赵三盛说道:“兵书可不是一看就能懂的,还是再说说眼下怎么干吧。”

    于寒说道:“并不是所有谋略都那么复杂,探听虚实总能做到吧?利用地形地势也不难吧?不能硬拼,一击得手立刻远遁总可以吧……”

    赵三盛听着连连点头,于寒最后说道:“当务之急还是赶紧修筑地道,不要呆在城中,储存好足够的粮食饮水,多准备几个藏身之处,无论对清廷还是洋人都要严防,还有,提防内部的奸细,以及随时变节的人,比如那些爱占小便宜的,平时贪财,战时惜命,这点不会错的。枪支弹药和人员很快会到位,请赵坛主指派一个可信之人负责联络,并挑选一个适合练枪的地方。”

    于寒说着,又掏出一沓银票塞了过来:“弟兄们日子苦,请赵坛主拿着给弟兄们买些粮食、鱼肉之类的,否则训练的时候撑不住。”

    赵三盛连忙推辞道:“总司令,这可如何使得?你提供火器弹药,又出了这么多点子,我已经感激不尽了,要再拿你的钱,这实在太过了。”

    于寒说道:“弟兄们吃饱饭,就能多一份力气,打仗时就能多杀一个洋鬼子,也能多救一个同胞,赵坛主就不要推辞了。”说着,将银票拍在赵三盛手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