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罗永兴再访
训练水兵容易,炮手花些时间也能见效,但水师军官,尤其是舰长就难找了,培训出来也不是一日之功,于寒自己也不懂,只能慢慢来了。百年海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送走水师学员后,于寒再次联络了穆麟德,让他联络伏尔铿造船厂,订购四艘排水量四千吨以上的四艘重巡洋舰,四艘轻型巡洋舰,要求航速不低于二十节,装备射速快的密集中型舰炮,外加小型炮艇、鱼雷艇各五艘,交货日期定于三年之后。
这个时代最好的造船技术要数英国,有第一快舰之称的吉野号就是英国阿姆斯特朗兵工厂建造的,但于寒和英国人没什么交集,更谈不上好感,如果德国建造的战舰达不到要求,再另想办法不迟。不过,前段时间中,于寒发表在各国报纸上的《燃烧的甲午》系列文章也点出了清、倭双方舰队的特点,对吉野号更是分析得入木三分,相信德方早注意到了这点。
穆麟德与伏尔铿造船厂可是老关系了,半天之后便有了回音,船厂表示早就试图突破装甲巡洋舰动力、火炮射速瓶颈,只是需要时间。
于寒“回收”沉船时已将吉野号的结构尽数掌握,不过记住是记住了,绘出一艘百米长的战舰图纸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他抽空就绘制一、二,到现在还差得远呢,相信德方也做过功课,就让他们头痛去吧。
除了订购军舰外,于寒又询问留学事宜。等了几天之后终于有了答复,于寒要求的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通讯、测绘以及物理、化学、机械、冶金、采矿、商贸(陌路也不知道当时是否有这些专业,情节需要,请勿较真)都没问题,只是每个专业限二十人。
所有指标加起来不到三百人,这个数目少得可怜,但对救国军来说恰恰相反,于寒还真找不齐这么多人。好在德方也不着急,于寒只好先拖一拖,随后再想办法。
于寒估计,能取得这些指标,恐怕还是前几天的军舰订单起了作用,那可是一笔近3000万两白银的买卖。
忽然,一个鼎鼎有名的人物浮现在于寒脑海:黎秉经。
此人在原历史上担任过第一任副总统,早年在北洋水师学堂学习过轮管科,在学习中擅长轮机驾驶的技术,对引擎修造学尤其感兴趣,后被派至北洋水师来远号快船见习海军技艺,有海道、驾驶、帆缆、枪炮、列阵等训练项目,可以说非常全面,还擅长布置要塞、炮台等防御工事,又为人谦和,具有超前思想,要是能将此人挖来,再加以培养,将来担任舰队司令官也大有可能。
算算时间,黎秉经现在应该去了金陵,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自强军中效力。
黎秉经对张之洞感恩颇深,又极为勤勉,在任职中不辞辛劳、亲临一线,这种情况下想说服他为救国军效力,比说服寿山还难。
于寒脑筋一转,一个歪主意涌了上来。随即致电许希元,让他设法将黎秉经“请”到奉天府,时间上不急,半年即可;如果还有其他水师学堂的学员,以及江南制造局、金陵制造局以及安庆军械所的技术人员也一并“请”来。
说到挖人,于寒又想起了自己地盘上有号人物,运气好的话应该有两号人物。
一个是有过一面之缘的马麟祥,另一个此时应该在马麟祥手下,正是原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张雨廷大帅。
以前忙昏头了忘了这茬,现在赶紧把人整过来。想到这里,他连忙给独立旅旅长欧胜发电,让他注意一股首领叫马麟祥的胡子,找到后秀一下救国军的橄榄枝,想必此人应该不会拒绝。
“唉,操不完的心啊!”于寒懊恼地揉了揉太阳穴。两个媳妇都留在了营口,否则早有人给他按脖子捶背了。
这时,叩门声响起。于寒面色一整,清了清嗓子道:“进来!”
“报告!二师参谋罗永兴见过军长!”一身戎装的罗永兴进门后立正敬礼道。
于寒点点头:“是永兴啊,不用拘束,随便坐。”
“谢军长!”罗永兴说完在下首端端正正地坐下,脱下军帽后托在膝盖上。
于寒指了指茶壶:“喝水的话自己倒。”不是于寒装,救国军所有军官都没勤务兵,生活上所有事情都亲历亲为,如果谁照顾不了自己了,也好办,挂职或离职辽养去。
“谢军长,属下不渴。”罗永兴客气一句后说道:“军长,我有点事想说说。”
“哦?”于寒顿时来了兴趣:“说吧。”他心情嘀咕着,是不会这小子看上哪家姑娘了。
“是这样的,我祖籍是赣南,但祖上曾在婆罗洲经营多年…”
于寒心思电转,猛然起身问道:“你是大总制的后裔?”
罗永兴连忙起身,于寒示意他重新落座后点头道:“不瞒军长,您口中的大总制正是先祖,卑职是九世嫡孙,今天向军长坦言,是因为家父派人联络,想为辽东尽份绵薄之力,请军长示下。”
“哦?”于寒问道:“令尊有什么具体想法?”
罗永兴道:“婆罗洲经营百载,毁于洋夷与番人之手,但先祖多年经营,攒下一笔资财,秘密运回赣南老家,至今分文未动,本打算寻一良机光复婆罗洲基业,但始终力有未逮。
家父先是听闻辽东诸事,后又拜读军长大作,深受鼓舞,愿倾囊相授,助军长绦荡宇内,驱逐洋夷鞑虏,复我华夏衣冠。”
于寒不动声色道:“哦?说说看,倾囊相授是多少?”
罗永兴诧异于寒的直接,但还是老老实实答道:“不瞒军长,黄金五十二吨。”
“嘶——”
即使见惯了黄金白银,于寒还是吸了口凉气,他打劫的是清廷国库以及皇亲贵冑,但一个家族有这么多黄金就令人震憾了。
惊讶了片刻,于寒又冷静下来:“多谢令尊的美意,只是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不知你们有什么要求?”
罗永兴再次诧异,军长竟有如此定力?他瞅了瞅于寒平静的脸色,规规矩矩地说道:“家中想为一些年轻子弟谋些前程。”
于寒心说,就知道如此。他摇头道:“这么多钱确实令人心动,但卖官鬻爵这套,在救国军这里是行不通的,否则迟早步清廷后尘。
你族中若有年轻俊才愿为救国军效力,我自会量才适用,但与他人一视同仁,前途大小,全靠个人才能;
至于钱财,虽然令人动心,但我不能就这么拿过来;不过倒是有个提议。”
罗永兴脸上闪过一丝黯然,听到最后一句,眼中又是一亮,连忙起身道:“请军长示下!”
于寒摆手让他坐下:“你们的钱,还是你们的。刚好矿山、电厂、铁路建设在即,以后还会建设化工厂、机械厂、兵工厂等,除了军工类,大多厂矿企业会交与民间经营,如果令尊有意,可选几样介入。放心,我不会做杀鸡取卵的事情。”
罗永兴思索了足足五分钟后,才缓缓说道:“军长,您的办法真多。不过,我得跟家里沟通一二。”
于寒知道罗永兴只是个传话的,点头说道:“不用着急,时间还早着呢。”
打发走罗永兴后,于寒提笔思索起来。随着摊子慢慢铺开,军管制已经不适合了,很多制度也该出台了。
特别是民事方面,像税收、商业、合同等等,随着一些大商贾的介入,还得制定反垄断法,否则很多初衷就落空了。
罗永兴也不适合留在军中了,以后让他搞基建好了。
舰队还没影呢,等黎秉经来了以后,先让他负责奉天府的规化,罗永兴就给他当副手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