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猎杀甲午 > 第43章 辽南救国军

第43章 辽南救国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时候的大多人能有多高的觉悟?甚至连国家的概念都没有,没有利益吸引,或是生死攸关之时,谁会冲到前面卖命?清末的八骑、绿营战力为什么不如湘军、淮军这样的团练兵?除了练兵之法和兵员挑选的差别外,后两者的军饷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军饷于寒现在无力支付,即使有足够的金银,被封锁在辽南之地也无处可用,所以都是用生活物资代替。

    不过说回来,在这样群敌环伺下能有个容身之处,还能吃饱穿暖,就已经不错了。

    如果里面有投机者,于寒也不怕,别说上战场,光是严苛的训练手段就能让很多人现出原形,能撑下来的,恭喜,已经合格了。

    之后的半个月,于寒将教导排分成三拨,各十人,依次带着他们袭扰旅顺、大连湾新来的驻军,以及金州,将倭军引到由新兵的埋伏圈,双双各有伤亡,但经历过血战之后,新兵们的稚气少了许多。

    于寒相信,多经历几次战斗后,这些人都会成为合格的战士。

    在训练以及几次战斗中,又发掘出不少好苗子,神枪手有四人,于寒都交给石斗升带领,形成一个狙击组,石斗升任组长;

    合格的炮兵有十五个,于寒将这些人交给申富贵、池满仓两人,又配了副射手、弹药手,组成一个炮排,两人分别为正、副排长;

    同时还组建了机枪排,配六挺手摇机枪,排长正是蛟龙镇的孟冬瓜;

    教导排分出十人,从新兵的优异者中补足空额,仍叫教导排,陶黑柱任排长,其他二十人则下放到基层任连、排长。

    教导排、机枪排、炮排以及狙击组直接归于寒指挥,于寒不在时由连兆铭管理,战时根据情况,由该次战斗的总指挥节制;

    剩下的新兵中,挑选优异者组建了一个侦察排,由教导排老兵林余庆任排长,其余人分别组建为六个步兵连,一个守备连、一个运输连,连长分别叫欧胜、钱望海、孙树声、庄河、边临涛、金奇永、段玉柱、楼宜山,副连长史元晖、樊秉义、骆华文、同式江、封弥远、葛存续(不用奇怪名字,很多人没有大名,是于寒给起的);其中守备连是由作为预备役的一百多人组成。除了运输连,其他连长都是教导排出来的老兵。

    还有专管军纪的宪兵排,于寒兼任排长,平时由副排长管理,副排长也是原先教导排老兵,叫胡士源;

    除此之外,还组建了装备部、医疗组,装备部部长是陶黑柱的老兄弟三子,大名徐三阳;医疗组组长本想让蛟龙镇一个老郎中吴浮生担任,但吴浮生年纪大了力不从心,只好让他的徒弟赵落成担任。

    玉三姑也正式任命为女子执法队队长。

    六个步兵连分属两个营,一、二营营长分别为郭铁生与江海生,再与以上各排、连统一编为一个团,团长当然是于寒,连兆铭为副团长兼参谋长。

    这时再叫猎杀者小队,或猎杀者战队都不合适了,总兵力又超过了一千,不少人都提议给队伍树一面旗帜出来。

    连兆明提议取名为辽南抗倭军,听着如何暂且不论,与于寒这一向的作为也相符,但在这个时代,华夏可不止倭国一个敌对国,就拿辽东半岛来说,怀着觊觎之心就不止倭国,还有北边的沙俄,十年后的倭俄战争就是证明。所以他们的敌人绝不限于倭国。

    于寒捡能说的解释了一番,连兆明也就不坚持了。不过“辽南”这个冠名倒是保留了下来,连兆明也算没有白费脑筋。

    韩沅渚提议叫辽南义军,但义军这个名称太烂大街了,一听就和流寇差不多,而且立场听着也不明确,还经常扮演盒饭角色,于寒没多想就把大舅哥的提议否决了。

    接下来的提议可谓是五花八门,甚至连乞活军、定难军、不死军、解烦军这些历史名词都出来了,让于寒见识了一把什么叫人才济济。

    于寒最后取长补短,博采众家之长,取了个中规中矩的名字:辽南救国军,没人知道,于寒要救的可不是大清国。

    将队伍名称宣布后,于寒马上命人赶作做出了旗帜,旗帜的图案很简单,黑底色,加上两柄交叉的滴血军刀,看起来杀气腾腾,令人望而生畏,于寒就要的这种效果。

    不得不说,军旗一打出来,顿时起了极大的凝聚力,从此没有人再将自己当成草寇了。

    于寒趁热打铁,宣布了辽南救国军的宗旨:抗击敌虏、救亡图存。并承诺,终有一天,让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人人平等,生命、财产都受到辽南救国军的保护。

    别的不说,在后岭山营地,于寒已经做到了这一点,所有都人觉得,现在的日子虽然单调了一些,但比以前要好得多,不用缴纳沉重的税赋,不用担心官吏的压榨、乱兵的滋扰、土匪的劫掠,以及敌寇的血腥屠戮。

    对于救亡图存之类的,大多人没那么高的觉悟,但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人人平等这些话可就说到了他们的心坎里。

    限于眼界,大多数人目前可能没什么立场,但关乎自身利益的事情可敏感的很,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跟谁干。

    一算日子,到了2月19日,要是没有于寒的干预,这天正是山地元治带着师团本部和第一旅团、野炮第一联队抵达盖平的时间,但后者已被于寒消灭一空,大部分连尸首都没了。

    清军于三天前,也就是2月16日发动了对海城的第三次反攻,虽然没有攻克,但战后李光久老湘军占了二台子,徐帮道拱卫军驻扎在柳公屯,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的骑兵占据了安村堡子、大富屯一带,距海城均数里,继续对守城日军取包围之势。

    因为佐藤正大佐率第六联队第二大队和第十八联队第三大队由海城南下援盖,导致海城兵力不足(历史上因为第二旅团抵达盖平,佐藤正又率两个大队返回海城,刚好赶上了清军第二次反攻海城),虽然战事发展到目前还和原历史一模一样但清军继续推进的话就难说了。

    但第二旅团还没赶到,一时间,佐藤正有些进退两难,但没有上司的命令,他也不敢擅自返回,否则大平山丢了,辽南和辽东可就彻底分割开来,只能各自为战。

    辽东虽然有两个师团的兵力(桂太郎的第三师团和奥保巩的第五师团),但分驻在许多城镇,目前能腾出来的兵力并不多,辽南只有一个师团,其中的第一旅团也分驻多地,第二旅团倒是完全处于机动状态,但却迟迟不到。

    可以说,由于于寒的影响,辽东之战进入了一个微妙的状态,胜利的天平向清军倾斜了不少,但无论是领兵的将领还是督战的钦差、帮办都没意料到这一点。

    于寒也明白这些,但他不但要防着倭军,对清军也心怀戒备之心,联合洋人夹击国人的事情,清廷又不是没干过,所以他不想过早地暴露救国军的存在。

    既然清军和倭军在前方鏖战,于寒干脆带着一营和段玉柱的守备连,又分别带了侦查排的一个班、机枪排、炮排的两个班再次前往旅顺口,经过一天激战,将驻军再次清扫一空。

    由于事先打掉了对方的重火力,这次伤亡很小,更重要的是,让部下都明白了行军及战斗的要点,守备连从头到尾都再观战,于寒瓤他们来的目的是熟悉一下敌我双方的战斗风格,万一营地遇袭,他们也清楚倭军进攻的三板斧。

    将倭军步兵清扫一空后,于寒又带人袭击了旅顺口几个炮台,由于岸防炮太过笨重,转角又有限,在迫击炮的轰击下成了活靶子,被各个击破,岸防炮和大口径炮弹也成了辽南救国军的战利品。

    返回营地休息了一天后,于寒又带着二营以及大部分机枪兵、炮兵、侦查兵再次袭击大连湾,大连湾的守备中队在绝对火力压制下毫无还手之力,不到半天便全军覆没。

    将守军的武器弹药以及物资横扫一空后,再次返回休整,补足兵员以及武器弹药后,于寒从一、二营各抽调两个连,带了三分之二的炮排、机枪排、侦查排前往金州,那里有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大队,对刚成军的辽南救国军是一场硬仗。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