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郁博文回了书房,手中的书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劝郁兮沅,是担心她一片真心最终落得无情的下场。
陛下登基以来,无论是颁布新政还是治理国事,都可看出是一位明君,但陛下与妹妹种种巧合一般在一起的情,说没有人为因素,郁博文是不信的,这一点从妹妹那日负气跟他回闽中郡便可看出。
陛下对妹妹有情,郁博文又是认可的,但这情,怕是也不多,或者说像一面子,保护的不好,就容易摔碎。陛下天生随性,即使登基后渐渐收敛,但这样的人,心最软,也最硬,他有心,你便是哪般都好,他无心了,你做什么都不对。
郁博文揉揉眉心,那日下午,赶路的路上,陛下让随身的寓郎官送信也可看出,现在的陛下,对妹妹的情是真。
怕只怕这样的真情,在日后利益关系中消失殆尽,君不见,古往今来皇帝对外戚总是多一分忌惮,就看现今沈太后娘家大哥的待遇与童太尉并无差别,这不是说不看重童太尉,而是沈将军怎么也是太后娘家人,但先皇上并没有多一分的优待,反而为了给弟弟铺路,硬是多撑了一年,等沈将军与童太尉边境换值,而后接祖父回朝都。
先皇上定是没料到,原本在朝都孤立无援只有名望的郁家,经过陛下科举制的新政,对妹妹的情,一下将郁家的权拉高,这也是沈太后在这时候下懿旨的意图吧。
这确实是沈太后的意图之一,还有一点,沈太后看出他的儿子对郁兮沅的情太深了,对皇家来说,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沈太后自然希望儿子变得越来越好,但儿子的变好却是因为一个女人!这是沈太后不能忍的,她看出郁兮沅对儿子的影响力,她必须斩断这样的深情。
她的儿子她自己了解,天生随心,心地善良,眼里揉不进一点沙子,一就一,二就是二,也没多大心眼,朝中大臣虽都忠心耿耿,可私底下谁没有对权势的小心思?他的儿子你可以跟他谈利益,但不能在利益里参杂他认为重要的部分,这就是一。
郁兮沅正是为了这个一担忧着。离开朝都前,陛下对她的情,就像十五的月亮,离开朝都时,十五的月亮恰逢阴晴圆缺,离开朝都后,月亮常常被乌云遮住。回到朝都后,拨开乌云可见月,但这月常常只有光亮。
在一起以来,郁兮沅感受得到陛下对她的情,没有一丝利益存在,他进她退,她退的太明显,他又很体贴的跟着退郁兮沅与纪奕之两个人的身份在一起就注定了说不清道不明。
有道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上心头。
相比其他人的惆怅,纪奕之可就太开心了,文举安稳落定,明日科举制中举的举子就正式入朝为官了,此刻,纪奕之的心情澎湃,一股成就感油然而生,对皇帝这个职业多了一份真实的感觉。
有人因为他的新政,在改变未来!如何不叫人振奋!
次日,晨曦,太和殿传了一道旨意:“传,永年一年科举一甲状元郁博文、榜眼梁孟荀、探花赵衍,科举二甲传胪施以玉、谢致义觐见!”
郁博文、梁孟荀、赵衍、施以玉、谢致义五人身着两种不同的官袍觐见,区别开一甲、二甲。
“臣郁博文/梁孟荀/赵衍/施以玉/谢致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纪奕之端坐着,欣慰笑道:“平身!”
“谢陛下!”五人像是练过,动作整齐划一。
纪奕之第一次仔细观察几人,他看了一圈,哦吼,还都挺帅,不过帅不过我,纪奕之抿嘴笑道:“尔等通过层层考验,站在朕的面前,真才实学不用说,朕就只说一句,将来秦国的盛世,希望有尔等的一份参与!”
将来秦国的盛世?五人眼睛亮的吓人,齐声道:“诺!”
纪奕之满意的点点头,当老板的嘛,画饼是必修课。
纪奕之起身,右手在前,左手背后,眼神凌厉,一一看向朝堂官员,“众卿,可愿与朕一起创建秦国盛世!”
秦国盛世!满朝官员毫不犹豫跪下齐声道:“愿!”
此刻,无论谁有什么小心思,都有了为官生涯中的共同目标——创建秦国盛世!
五个人考试的名次不同,起点可能相同?
下朝后,五个人跟着奉常大人回了奉常府,奉常大人边走边道:“实习制,二东曹都跟你们说了吧?”
五人点点头,奉常大人继续道:“从今日起开始算,以后都跟着我上值。”
“诺。”五人齐声道。
五人的实习制定为一年,一年十二个月,正好将三公九卿的职责轮转完。没错,连武职都要轮转,初始听到这,童太尉又是一番反对,但陛下义正言辞,又不去你那里任职,只是要懂一些运转,不然将来你们在外打仗,这些文官什么都不懂,容易拖后腿!
一句话让所有武官哽住,陛下总有一些离谱又正常的理由让他们闭嘴,于是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第一天上值,奉常大人怕他们不熟,叫人带他们熟知奉常府运转,五人了解后,甚是惊讶,奉常府居然这么忙!而忙的最要紧的事情是启蒙学堂的收尾和太学的图纸建设。
太学的图纸建设据说已经被陛下打回来第五稿了,规划的几个官员,又在抓耳饶腮的重启草稿,陛下的新一条要求是这规划必须融合东城建设。
他们一个搞文章搞学问的,懂什么东城建设,这不,又叫人去请工部的人来一起画图纸。
五人其实都想问,奉常府的事情,工部的人能来?你别说还真来了!而且没有任何嫌隙,一来就投入讨论,看的五人面面相觑。
要说以前的三公九卿各府那也是,你的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但自从纪奕之当了皇帝,就喜欢说一句,奉常府不会的,工部帮一下,大司农那边没经验的就去找有经验的一起商量一下,如此类推,各府也就相连在了一起,不然,陛下来一句,这为何还是不行,你说你不会,你不会就去找会的人!谁不肯叫他来找朕!
这一句压下来,谁还敢怠慢!不过这帮忙自是也有补贴,恩威并施嘛。
考科举在全国前五又如何,初入朝堂皆是菜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