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十指春风 > 春山游骑图

春山游骑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杏儿对着绣架练得直冒热汗,一抬头就看见阿姐从对面绣坊领着两位年轻男子走了过来。

    小丫头好奇地打量着款款而来的两位。

    走在后头那位小哥倒是十分眼熟,不正是前几日来过那位么。

    再细瞧走在前头这位,杏儿也不禁睁大了眼睛,她还不曾见过如此英俊之人,星眉剑目,通身华贵。

    戏文里所说的丰神俊朗,犹如玉山照人,恐怕也不过如此吧。

    苏祈进了绣坊,饶有兴趣的环视四周。

    铺面确实不大。

    一进门便是一张半旧的漆木柜台,内里悬挂着几件火红的嫁衣,靠西边摆着两个柏木绣架,挂着洁白的底布,上头是绣了一半的牡丹纹样。

    屋子中间一张圆桌,桌上摆着一盆长势丰茂的水仙花,另有一套常见的青花茶具。

    不过是一间再寻常不过的绣坊,但胜在洁净,令他印象不错。

    沈妙宜不太清楚苏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管是出于关心亦或是好奇,她都不太想搭理他,但今日他毕竟是宋娘子的客人,自己也不好推拒,于是她开口唤道:“杏儿,你去取些图样来。”

    小丫头闻声很快就拿来了图样,沈妙宜眼神示意她,后者立即领会,举着图样笑吟吟的递到苏祈跟前:“公子您请坐,瞧一瞧有没有中意的图案?”

    苏祈越过杏儿瞥了一眼转身走进柜台的沈妙宜,嘴角滑过一丝浅笑,随即他敛眉将目光转回到图册上。

    东宝跟在二少爷身后,只觉得眼前这一幕实在有些蹊跷。

    他今日向驿馆的人打听泽阳手艺出众的裁缝,众人都说板桥巷的宋裁缝好,他也没多想便领着少爷来量体裁衣。

    真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

    这都能遇上?

    他有些吃不准,便偷摸瞟了一眼二少爷,见他盯着图册看的认真,似乎并未不快。

    “沈姑娘?”

    一道清脆的男声打破了绣坊内的宁静。

    吴渊抱着几卷布料笑盈盈的走了进来。

    沈妙宜见状连忙从柜台内迎出来:“有劳吴老板了。”

    她知道这些布匹虽然看着不大,但重量十足,所以主动伸出手帮吴渊分担,二人合力将几卷布料抬到柜台上。

    吴渊指着其中一匹对她说:“这就是你上午看的岭南新绣。”沈妙宜闻言立即伸出手摸了又摸,指尖的触感令她十分满意,她点了点头扬起笑脸对吴渊说道:“果真如你所说,质地柔润,色泽尚佳。”

    她经营绣坊了才明白,一分价钱一分货的道理确实不假,好的料子,好的绣线,做出来的绣品不同。

    二人相视一笑。

    沈妙宜见吴渊一路扛着布料走来,额间渗出不少汗水,便转头对杏儿:“后院还有绿豆汤吗?”

    小丫头忙点点头,心领神会道:“有,有,我这就给吴老板端一碗去。”

    吴渊受宠若惊,忙对沈妙宜道谢。

    等待的间隙,吴渊忽然想起什么来:“我听南街市的刘师傅说,你想定做了一副绣架?”

    沈妙宜点了点头:“是啊,店里原有的两架都是柏木,年成有些久了,我想换一架松木的。”

    吴渊对上她黑白分明的星眸只觉得心头一热,忙擦汗掩饰着应和了一句:“也对,松木便宜又结实。”

    杏儿端来绿豆汤递给吴渊:“您请。”

    吴渊顶着大太阳而来,此时当真是口干舌燥了,接过碗也不客气,仰头几口便喝光了。

    沈妙宜将布料钱算好递给他,二人在柜台前又说了几句闲话,见店里还有客人在,吴渊才恋恋不舍的离开。

    苏祈全程垂眸,心无旁骛地端详着图样。

    半晌,才见他抬起头,缓缓将图册合起来搁在桌上,起身向柜台走来。

    “图样上都是些花鸟鱼虫,十分寻常,想来沈姑娘绣技出众,这些图案恐怕早都绣腻了吧!”

    沈妙宜看他又是一副捉摸不透的样子,反倒也懒得谦虚了:

    “公子过奖了,您若有心仪的图案纹样,尽管说来······”

    二人隔着柜台四目相对。

    不知为何竟然升腾起一股针锋相对的意味。

    苏祈心中哑笑,她怕是记不得了,他可是织造官署的主事郎官。

    他伸出手轻轻点了点柜台,似乎正在思考。

    沈妙宜持笔静待他开口。

    半晌之后,只听他慢悠悠地说起:“芙苏城外有座春山,景色旖旎,烦请沈姑娘为在下绣一件春山游骑装。”

    沈妙宜闻言,面上闪过一丝不快,春山?他们曾经共游过的地方。

    他什么意思?

    难道还对过去耿耿于怀?

    她执笔垂眸在纸上写下春山二字。

    “公子一共定做了三件,不知道其他两件,想要什么图样?”

    她一副公事公办的口吻,丝毫不为所动。

    “秋末海棠、冬日烟火。”

    苏祈的嗓音清冽、透亮。就如同他这个人一般,让人着迷,忍不住靠近,却又惊出一身寒霜。

    沈妙宜一笔一划记下他的要求,末了十分淡然道:

    “成衣定制的费用付予宋娘子,我这里只收刺绣的钱,三件衣服统共六两银子。”沈妙宜从账册中抬头,平静的眸子里看不出一丝波澜。

    “十日后来取。”

    苏祈淡淡的颔首道一声:“好”。

    随即他转头带着东宝告辞。

    杏儿偷摸看着那两人离开的背影,总觉得有些奇怪,她的阿姐向来温柔,可今日对着如此英俊的公子,竟然有些冷淡。

    小丫头不解地摇了摇头。

    一整个下午,两人都没有时间闲聊,没活儿的时候发愁,活儿来了又发愁······

    夕阳浅浅,洒落在天际。

    沈妙宜一旦开始绣活儿,便是全身心的投入,杏儿做好了晚饭喊她去吃,她只应声却久久不起身。

    直到日暮时分,天渐渐黑了,她才在杏儿的抱怨和唠叨声中结束工作。

    “别念叨了,我这就吃还不成?”她一边活动着早已经酸胀的胳膊,一边往后院走去。

    杏儿已经点好了灯,小小的餐桌被盈盈烛火照亮。

    沈妙宜方才还不觉得饿,此时一看见桌上的饭菜,顿时就觉得饥肠辘辘。

    “好饿啊。”她揽了揽裙摆,屈膝坐在了矮桌边。

    杏儿虽然年纪小,但厨艺很好,再简单的菜肴,到了她的手里,总能变得十分可口。

    咸香的荸荠野菜饼,配上一碗黄澄澄的粟米粥,简单美味。

    “阿姐,你吃慢点,当心噎着。”杏儿端着刚出锅的油炸小鲫鱼走来,见到吃相急躁的阿姐,忍不住开口唠叨。

    “阿姐也真是的,绣活再忙也得按时吃饭,若是饿坏了身子,可怎么好!”

    姐妹俩对坐在一处,头顶是繁星点点的夜空,眼前是喷香可口的饭菜。

    这一刻,令她们满足的不仅仅是口腹,更是两颗长久孤单的心终于找到了依靠。

    吃到一半,杏儿还是没忍住,开口问了起来:“阿姐,今日那两位公子是你的旧相识吗?”

    那位小哥还好,倒是另一位公子,杏儿总觉得他看阿姐的眼神,包括他对阿姐说话时的语气,都好似从前有过交情。

    沈妙宜嘴里含着食物,听见杏儿的问题,犹豫着该如何说才能让小丫头明白呢?

    “从前······”

    “呜··· ”

    杏儿等了半天,只见阿姐涨红着脸也没憋出半句话来,心想果真是旧相识呀,该不会,是阿姐以前的夫君吧?

    小丫头好奇的等着沈妙宜的下文,却发觉她越来越古怪。

    “阿姐,阿姐,你怎么了?”

    沈妙宜脸色越来越红,整个人好似被噎住了一般。

    她捂着嗓子,指了指盘里的鲫鱼。

    杏儿顿时明白:“是鱼刺卡住嗓子了?”

    沈妙宜用力拍着自己的胸口,想将嗓子里的鱼刺吐出来,可就是吐不出来。

    “啊呀,啊呀,这可怎么办······”杏儿在一旁急得直跳脚。

    沈妙宜倒是冷静,她起身去厨房取出醋瓶,咕嘟咕嘟几大口喝下去,酸味令她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可那根鱼刺似乎纹丝未动。

    仍然十分不适。

    “馒头呢?吃馒头应该会有用吧?”杏儿见喝醋无用,便想到老人曾说过,吃馒头可以将鱼刺顶下去,小丫头忙往屋外跑:“阿姐,你等等,我这就去邻居家借个馒头去··· ”

    沈妙宜本想阻止杏儿,可她偏偏发不出声,只好眼睁睁地看着杏儿跑出门去了。

    此时已经入夜,左邻右舍皆关门歇业了,虽有几家和他们一样住店的人家,但杏儿挨家挨户去问时,偏今夜,谁家也没蒸馒头。

    邻居大妈得知杏儿找馒头的缘由,立即帮她出主意:“杏儿,你去前边辛夷巷,刘奶奶家是陇西人,她家顿顿都吃馒头···”

    杏儿闻言便着急忙慌地往辛夷巷跑,转过街角,却与对面驶来的马车迎面撞上。

    “哎呦!”

    “你眼瞎啊!”

    驾车的是个凶神恶煞的车夫,他见杏儿是个小姑娘便开口叫骂起来。

    杏儿被吓坏了,愣在原地也忘了回嘴。

    “刘师傅,人没事吧?”车厢内一道清丽的女声打断了车夫的叫嚣。

    杏儿隔着车帘都能想象到,车内应是一位妙龄女子。

    这丫头忽然从巷子里钻出来,幸亏他及时拉住缰绳,马蹄才没有踢到杏儿:“姑娘放心,没撞着人。”车夫朝后头回了一句,末了还不忘瞪了一眼杏儿:

    “小丫头,走路长点眼。”

    说罢,便扬长而去,徒留杏儿在原地委屈。

    夜色越深,家家户户都点灯吃饭,街面只剩三三俩俩的行人脚步匆匆。

    马车转过街角,堪堪停在了立女绣坊的后门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