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小疯子的第三波操作!
元安帝已经不去想那个公主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了。
假冒的,还是没被勒死、侥幸逃过一劫,亦或是……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她就是万年公主。
且,她作为元安帝的“亲生女儿”,能够做出在战场收殓将士遗骸,救治伤员,她所代表的就是元安帝。
现在的元安帝,最是需要声望的时候,万年公主就给他的脸上贴了金子。
元安帝越想越满意。
尤其是这则消息来得简直太及时了,正好堵了王刺史,以及整个王家的嘴。
将高忠良情急之下扯出来的谎,完美地圆了回来。
有那么一个瞬间,元安帝都有种“朕还没有被上天所抛弃,老天爷还是眷顾朕这个天子的”感觉。
老天都帮忙,怎么不是眷顾?
有了万年公主在后方为三大卫打扫战场,元安帝觉得自己的腰杆儿都能挺直了。
不管是面对三大卫残存的兵卒,亦或是见到散关的郑启,元安帝都似乎多了些底气呢。
相较于元安帝的欢喜,高忠良和王刺史都有些恍惚。
高忠良纠结的是,那个带着一群宫人逃出京城的“公主”,竟真是冷宫的小公主?
高忠良努力回想那日在宫门口,王嬷嬷拖着一个脸色潮红、身形娇弱的小女郎。
那人,应该就是小公主吧。
高忠良拼命地想啊想,发现自己对她几乎没有什么印象。
反倒是王嬷嬷,又是哭嚎,又是哀求,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
随后就是姚贵妃姑侄言语陷害,陛下直接下令赐死。
高忠良虽然暗自不忍,却也不敢违逆圣意。
他只能随手指了两个太监,让他们行刑。
接下来的事儿,高忠良就不知道了,他忙着按照陛下的吩咐,把私库、御药房等等地方急用的东西都带上。
而小公主、王嬷嬷两人,高忠良从未想过,她们还能逃过一劫。
“或许是那两个猴崽子,怕被丢下,用腰带勒得两人闭了气,没有确定是否死亡,便匆匆追了出来。”
“可惜,还是没能追上——”
因为高忠良并没有在队伍里发现这两个太监的身影。
他哪里想得到,这两人早就死了,估计都已经重新投胎。
“到底是先皇后所出的嫡公主,或许自有一番命数吧。”
高忠良只能认定对方是命好。
至于小公主逃过死劫后,竟能够收拢起几十号宫人,还能一路逃出京城,高忠良也没有多想。
这里面的原因也简单,公主只需亮明自己的身份,自然有奴婢追随。
高忠良做了几十年的奴才,自是知道宫女、太监们对于皇权的敬畏。
王刺史则是心情复杂,一方面知道自己的外甥女儿过得似乎还不错,过去得不到元安帝的认可,如今,有了“万年公主”的封号,她便不再是什么灾星。
她也有了最为尊崇的地位。
另一方面,王刺史又想到了自己可怜的姐姐。
阿姊若是知道小公主现在的情况,她是高兴,还是抱憾?
唉,直到这次见到父亲,他老人家还在感叹:“当年活下来的,为什么不是皇子?”
若皇后所出的皇子还在,他就是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如今,王家也不需要再找人下注。
崔、姜、郑、李等几家,居然还想拉拢阿史那氏。
崔老匹夫更是“大方”地许出了太和公主。
崔家好算计啊。
许以公主,暗示崔家可以鼎力相助。毕竟太和公主是崔家的外孙女。
但,事实上呢,太和公主确实有崔家的血脉,可她姓沈啊。
若是阿史那氏失败了,崔家就能立刻跟“好亲家”撇清关系,转而下注他人。
原本,他们王家才是最有资格图谋这些的。
就因为“龙死凤生”,王家沉寂了十几年,如今更是让崔、姜等人家踩在了头上。
不过,那是过去。
如今呢,他坐拥仓州,还能调动散关的守兵,王家重新占据了优势。
不、还要加上万年公主!
他们王家才是真正的外戚,不像姚、崔等几家,根本就名不正言不顺。
王刺史到底厚道,或者说,他还顾念着姐姐的情分,没有把万年公主这个外甥女儿利用到极致。
若是换成王老相公,或是王家的其他郎君,他们可能也会仿照崔氏,拿着沈氏的公主去联姻。
……
“阿嚏!阿嚏!”
坐在凤辇里,沈婳接连打了几个喷嚏。
今天在凤辇轮值的小宫女非常有眼力见儿,赶忙递过来一方帕子。
“谢谢!”
沈婳习惯性的道谢,拿起了帕子,轻轻擦了擦。
“怎么?不舒服?”
姜砚池坐在下首,听到动静,便关切的问了一句。
“没有!”
沈婳摇摇头,似是想到了什么,玩笑般的说了句:“许是有人在说我!”
说到这里,沈婳看向姜砚池,“姜三七,你说我是不是太高调了?”
沈婳一直都觉得,还是低调发展,猥琐发育比较好。
事实上,如果可以,沈婳连那道诏书都不会接。
什么“万年公主”,她不稀罕。
她更不会再认元安帝这个渣爹。
但,姜砚池却坚持。
他不但极力劝说沈婳接下圣旨,还让几个尚工局的小宫女连夜赶工,制出了一面大旗。
旗上就绣着四个字:“万年公主”。
姜砚池直接将旗子竖了起来,还把沈婳的身份让人敲锣打鼓地四处宣扬。
沈婳当时看到这幅场景,都有些呆:……不用这么高调吧?
不过,随后,沈婳就意识到,姜砚池的做法是有一定作用的。
比如薛易等将士们,对她愈发恭敬。
还有那个满腹城府、满心算计的吴庸,再也没有扭扭捏捏,而是正式投入了她沈婳的门下。
沈婳严重怀疑,吴庸早就做出了决定。
“万年公主”的册封,不过是给了他一个台阶。
除了三大卫的将士们,还有原本就投到她麾下的三四十名宫人,本就无比忠心。
有了公主封号后,他们的忠诚中似乎又多了一些说不出道不明的东西。
沈婳有些明白姜砚池的意思了。
在古代,就是讲究一个“名正言顺”,一个人的名分、身份等,真的很重要。
意识到这一点,沈婳没有再抗拒,非常配合姜砚池的计划,任由众人把她“万年公主”的大旗竖了起来。
“估计是咱们太过高调了,我的名号,估计已经传到了京城、仓州等地方——”
沈婳将帕子收起来,笑着说道,“我这个万年公主,大概已经成了某些人讨论的话题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