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朕要搞基建 > 第83章 时疫

第83章 时疫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宋玉竹没有想到, 一个火车的实验品会突然给自己涨了八千点科技值,加上之前金炎研究出火药配比时加了一千五百点,刚好满一万多一点。

    科技树的第一个苹果终于熟了。

    回到宫中他迫不及待的打开脑海中的科技树, 一枚红彤彤的苹果挂在树梢。

    用手一点,虚拟苹果抖动着掉落出来。

    苹果的品相非常完美,隐隐还能闻到果香。

    宋玉竹看着手里红彤彤的苹果陷入沉思, 该不会是个真苹果吧?那就可坑爹了!

    他试探的掰开苹果,突然眼前金光一闪, 一张纸掉落下来。

    赶紧打开看了看, 这是一张普通的a4纸, 上面画的图却一点都不普通, 精细的结构图和注解,旁边写着:手摇式直流发电机。

    宋玉竹目瞪口呆, 嘴里喃喃道:“这挂可开大了……”

    震惊过后宋玉竹把发电机的图纸叠起来夹在了书中,目前他没有把发电机造出来的打算。

    因为修建火车已经耗费太多财力物力,这个国家还没有足够的实力发展太多现代科技,他怕步子迈的太大扯着裆。

    火车试验结束后,铸造也提上了日程。

    铸造一辆火车需要的铁不算多,但修建铁路需要大量的铁,几十万吨的生铁兵部可拿不出来,就算能拿出来也不可能给科研部用。

    于是全国上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炼钢运动。

    秋收过后, 百姓们自发拿起锄头铁镐,背上竹筐去山里采矿石。

    朝廷规定采铁矿一石,补贴十文钱,百姓一天最多能赚上三十文左右。虽然钱不多, 但蚊子再小也是肉, 对于穷苦的百姓来说, 是个不错的补贴家用的活计。

    一时间采矿成了百姓之间最时兴的话题。

    大家见了面都会询问:“今天挖矿了吗?”

    “你挖几石啊?”

    要是有懒散的人家,不去挖矿赚钱,还会被村子里的人嘲笑。

    大批量的矿石挖掘,让原来的冶炼部门跟不上节奏,钢铁厂应势而生。

    最大的两家钢铁厂都是由朝廷出资建立,一座叫广兴钢铁厂坐落在冀州,另一个长安炼钢厂坐落在中州。

    华夏百姓对铁的炼造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早在战国初期就已经熟练的掌握脱碳和热处理的技术。

    这个时代的使用的炼钢技术,是经过千年的改良后最先进的水排灌钢法,也称团钢法。这种炼钢方法简单,产量高易掌握。

    铁厂由朝廷派出专人负责管理,招聘工人每天工作六个时辰。包吃包住,一个月能拿二两银子的工钱,这还不算,到年底根据钢厂的产量还会给工人大封红!

    当地百姓一听有这么好的待遇,纷纷报名前去应招。

    招工的管事不敢懈怠,按照上头的要求,只招年轻力壮的男丁,年纪太小太老的都不要。

    这两座钢铁厂每日能产精铁三千石至四千石,这个数字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

    这些钢材一部分用来做铁轨,另一部分做成工具农具,低价出售给百姓。过去买不起的铁器如今家家户户都能用上了。

    工人们如蚂蚁筑巢一般,一点点修建铁路,虽然效率慢,但架不住成千上万的百姓加入炼铁的工作中。

    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启的第一条铁路即将问世!

    建铁路就不归科研部管了,他们也开始的新的研究项目——蒸汽轮船。

    民以食为天,百姓还没达到温饱前,所有的理想都是空想。

    宋玉竹想尽快造出轮船,把玉米引进国内,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

    时间一晃来到了长治三年。

    春天万物复苏,司农司成功培育出第一批土豆苗,他们将这些土豆苗埋进地里,等待着几个月后的丰收。

    那个叫安东尼奥的欧罗巴人,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能用简单的汉语对话了。

    宋玉竹经常召他入宫闲聊,这人非常有意思,虽然说话颠三倒四,但却说了不少有用的东西。

    例如马铃薯要掐掉花朵,才能结出更多的果实,还有他那个简陋的单筒望远镜,是什么样的构造原理。

    其实这东西宋玉竹小学做手工的时候就做过,只不过来到古代一时间想不起来,如今看见了,便随手改进一下,做成了双筒望远镜。

    不知为什么,这个时代的玻璃炼造技术非常超前,盛朝时就可以烧造出平整的大块玻璃。连水银镜子都做出来了,西方反而还没有这样的技术。

    宋玉竹让工部帮忙磨了几片凹凸镜,自己动手做了几个望远镜,送给钦天监一个,让他们夜观天象使用,又派人往军营送了几个。

    望远镜送到军营,几个将军都玩疯了。

    这东西可太厉害了!杜冲给它起了个外号叫“千里眼”。

    几百丈外肉眼看不清的东西,拿上这个能看的一清二楚!

    行军打仗要是有了这东西,岂不是敌人干什么都能看得见!

    晚上赵骁从军营回来时,还把望远镜揣回来了,生怕那些大老粗不小心把这东西玩坏了。

    “玉竹,你做的这望远镜可太厉害

    ,当初咱们打仗时要是有这玩意就好了。”

    “是安东尼奥教我做的。”宋玉竹摘掉发冠,换上睡衣靠在床边看书,没好意思说自己当初没想起来。

    提起那个洋人,赵骁有些酸溜溜的说:“我听闻你最近总召他入宫。”

    “嗯,我想从他嘴里多了解一下西方的文化。”

    “了解那些有什么用?”

    宋玉竹放下书道:“滨州的船已经造的差不多了,我打算过段时间派人跟他们一起回去。”

    “你打算派谁去?”

    宋玉竹也在为这件事为难,正常情况下应该派鸿胪寺的官员出使,但这次去的地方是遥远的西方。

    需要乘坐几个月的轮船才能到,中途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状况,所以宋玉竹不放心派别人去。

    赵骁道:“若是没有人选,让我去如何?”

    宋玉竹想都没想一口拒绝,“不行!”

    “为何?”

    “阿骁,海上航行跟陆地不同,海水瞬息万变,万一发生意外根本没办法活命。”即便是后世,游轮都有沉船的危险,更别说现在这种简陋的蒸汽机船。

    赵骁道:“那些黄毛人都能安全抵达,我还不如他们吗?”

    “这不是一码事,万一发生意外你让我怎么办?”

    赵骁知道他关心自己,连忙安抚道:“好啦,你不让我去我就不去,别生气了。”

    宋玉竹叹了口气,拉住他的手道:“也许是我太自私了,可我真的不希望你身处险境。这件事过段时间再说,如果实在没有其他人选,我们再商议也不迟。”

    赵骁弯腰亲了亲他的额头:“都听你的。”

    过了端午节,天气渐渐炎热起来。

    一大早宋玉潼便乘坐马车来了宫里。

    “得得,得得!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两岁半的小玉潼,提着裙摆跌跌撞撞的朝尚书房跑去。

    “哎哟小祖宗,您可慢着点,别摔了!”李得胜紧跟在长乐公主的身后,生怕她跌倒。

    宋玉竹放下折子,一把将妹妹抱起来,“我看潼潼带了什么来啊?”

    小玉潼举起一个蝈蝈笼子,里面装着一个翡翠色的大蝈蝈,颜色漂亮叫起来也好听。

    宋玉竹拿起帕子擦擦妹妹额头上的汗珠,“嚯,这是谁给你的?”

    “赵叔!”

    宋玉竹一脸无奈,玉潼管自己叫哥哥,偏偏管赵骁叫叔,搞得他比自己高了一辈。

    “那是赵大哥。”

    “爹爹说留了胡子的就要叫叔伯呀。”

    赵骁只是在下巴上留了一点胡茬,就升级成长辈了。

    宋玉竹捏捏潼潼的小鼻子:“哥哥如果留了胡子是不是也成了叔伯?”

    宋玉潼摇头:“得得就是得得,永远都是得得。”这丫头两岁了舌头还是捋不直。

    “对呀,哥哥留了胡子也是哥哥,那赵大哥留了胡子怎么能变成赵大叔呢?”

    潼潼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不过很快就把这件事抛在脑后。

    “得得,你教我的乘法口诀我会背了!”

    “哦?背来听听。”

    潼潼背起小手,闭上眼睛开始背诵:“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八|九七十二,九九八十一!我背的对吗?”

    “对,一字不落!”宋玉竹惊讶的摸了摸妹妹的脑袋,让内侍给妹妹拿一份冰沙。

    宋玉潼就惦记着这碗冰沙呢,家里江蓉不让她吃冰怕她着凉,也只有到了大哥这才能蹭一点。

    梅子味的冰沙,里面还有牛乳、赤小豆葡萄干和花生碎,味道酸甜又解暑,小孩子完全抵抗不了。

    潼潼小口小口吃着冰沙,脸上全是满足的表情。

    乘法口诀是前几日教的,没想到妹妹能一口气背下来。这孩子虚岁三岁,周岁才两岁半,未免也太聪明了些!

    宋玉竹是在妹妹过完两周岁生日时,发现这孩子记忆力比同龄孩子好很多。

    自己随口教她念了几遍三字经,下次见面时发现潼潼居然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

    宋玉竹没养过孩子,不知道其他小孩的记性是不是都这么好。

    他试着教了教小梅的女儿,发现比玉潼大半岁的萍儿却是一句都记不住。

    他跟父母提起,想要把玉潼带在身边亲自教导。

    江蓉和宋柏自然没有不允,夫妻二人只得了这么两个孩子,年纪还差了这么大,兄妹感情好他们才能放心。

    不过宋玉竹还没教她写字,因为孩子太小,手骨还没发育好,过早写字会让她的手指变形。

    天气炎热,宋玉竹把妹妹放在旁边的椅子上,自己拿扇子帮她扇风。

    宋玉潼把一小碗冰沙吃完后,舔了舔嘴角,露出一个狡猾的笑容:“得得别跟娘亲说我吃了冰沙。”

    “好。”宋玉竹宠溺的揉了揉她的脑袋。

    门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宋玉竹抬起头见徐冰和秦凤图还有刘蔺等人不知为何都进了宫。

    连忙吩咐内侍把妹妹抱出去玩。

    “都进来吧,发生什么事了?”

    徐冰面色苍白道:“陛下,冀州发生时疫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