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1章 英雄迟暮
“动静……大吗?”
随着赵祯不断的成长,他逐渐的拥有了一个帝王该有的威压。
但即便如此,在面对寇准的时候,仍然有些发怵。
寇准瞪起眼,就准备开口质问赵祯。
不大嘛?
眼见赵祯有些发怵。
寇准略微挑了挑眉头,抚摸着胡须,暗中思索。
老夫有那么可怕吗?
赵祯露出了发怵的神色,寇准也不好继续指责赵祯,只能把怒火发泄在寇季身上。
“肯定是你小子出的主意,拉着官家捣鼓这商贾之道!”
寇准指着寇季大声咆哮。
寇准在宫里处理政务的时候,听到了资事堂内的内侍禀告,说是宫外发生了一件大事。
说是管勾工部公事寇季,在汴京城内开设了一家交子铺,运送了近千万贯入了交子铺。
听到这个消息,寇准心头一惊。
他到不是为那些钱财吃惊,而是意识到,寇季敢把这么多钱财明目张胆的运进汴京城,背后必有依仗。
近千万贯钱财运进汴京城,汴京城内的文武勋贵们必然盯上。
而朝中能镇压得住满朝文武勋贵的,唯有他跟赵祯两人。
他在宫里,那么赵祯就必然在交子铺。
正是因为他推测到了赵祯就在交子铺,所以才着急忙慌的赶出来。
也让王钦若、曹玮等人瞧出了苗头,提前离开。
赵祯见此,心里松了一口气,满脸同情的看向寇季。
寇季低着头,任由寇准发泄着心中的怒火。
生怕寇准因此气出病来。
寇准不敢拿赵祯撒气,就把所有的邪火发在他身上,他自然瞧得出来。
所以他全当寇准在骂赵祯,左耳进,右耳出,一句也没听进去。
赵祯见寇准越骂越狠,一点停下的意思也没有,就忍不住开口劝诫。
虽说寇季刚才表现的极其不讲义气,但不代表他赵祯也可以不讲义气。
“太师,寇季也是为了我大宋,才被迫请朕出面,此事也不能怪他。”
寇准听到此话,缓缓住口,目光在赵祯、寇季二人身上来回扫了一眼,“借商贾之道为自己谋取私利,也是为了朝廷?”
面对寇准的质问,赵祯无法做答,只能注视着寇季。
寇季长叹一声,知道事已至此已经瞒不了寇准了,索性和盘托出。
寇季详细的给寇准讲解了一下交子铺的用途,以及交子铺铺开以后的规模,还有交子铺以后可能存储的钱财数量。
讲完以后,寇季一脸诚恳的道:“祖父,您说如此重要的一桩生意,敢交给那些商人去做吗?”
寇准、赵祯二人听完了寇季的讲述,一脸惊愕。
赵祯知道交子铺重要,但没想到这么重要。
寇准只当交子铺是一个寇季弄出来牟利的地方,却没料到交子铺铺设开以后,居然能左右整个大宋的钱财。
一时间二人的神色格外凝重。
寇准阴沉着脸道:“商人也配掌管如此重要的衙门?”
顿了顿,寇准补充道:“那些豪门大户也没资格。”
寇准一开口,一下子把交子铺拔高到了跟衙门等同的地步。
寇准心中必然生出了要把交子铺收回,交给朝廷掌管的心思。
寇季开口,戳破了寇准的心思,“官家、祖父,交子铺不适合交给朝廷掌管?”
“为何?”
寇准不悦的看向寇季。
寇准觉得,似交子铺这种牵连甚大的生意,理应由朝廷掌管。
如此才不会生出乱子。
寇季不得不办出他曾经用来说服陈琳的那套说辞,说服寇准。
说到最后,他郑重的道:“交子铺一旦交给了朝廷,若朝廷需要用钱,需要用大量钱财,国库不足以支撑,朝廷必然会增发交子,甚至超发交子,甚至把交子当成铜钱一样使用。
一旦引起了挤兑热潮,朝廷没有足够的钱财支应,必定失信于天下。
到时候轻则,交子沦为废纸,失去它诞生以后应有的用途。
重则,社稷难安。”
寇季所说的,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活生生的例子可以借鉴。
比如明朝的宝钞,民国时期的金元卷……
寇准听到这话,皱起了眉头,一句话也没说,似乎在权衡利弊。
寇季瞥向了陈琳。
给了陈琳一个眼神。
陈琳会意,长叹了一声,略微上前几步,道:“寇公,寇季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交子最早出现在川蜀,由蜀中的几大商家掌控。
他们滥发交子,失信于百姓,被百姓群起而攻之。”
陈琳之所以帮着寇季说话,也是为了帮赵祯争利。
交子铺若是被朝廷掌管,赵祯的内库就别想见到一个铜钱。
更关键的是,他也不愿意看到交子铺纳入朝廷以后,被寇准或者刘娥掌握,平白的助长这二人的气焰和野心。
寇准听闻交子滥发,已经引起过了动乱,顿时眉头皱成了一团。
“交子铺如此麻烦,牵扯又这么多,那就停了好了。”
脱离掌控,又或者不便于掌控的东西,寇准都喜欢把它们扼杀在摇篮里。
这并不是寇准一个人的想法,几乎大部分的上位者,在处理事情的时候,都是这个想法。
寇季闻言,有些不乐意了。
我费尽心力,好不容易把交子铺弄出来,若是你一句话给停了,那我岂不是白忙活了?
寇季果断开口道:“祖父,此举并不妥当。民间既然有人尝到了创办交子铺的甜头,必然不会轻易放弃。我们若是不创办一个交子铺,引导其走上正途,打压那些颇具野心的商人,交子必然会在那些商人们滥发下,成为朝廷的祸患。
况且,交子铺的创办,对朝廷而言,利远远大于弊。
就那此次洪水泛滥的事情来说。
仅仅是因为一个常平仓亏空,就差点让十数万黎民百姓,死于非命。
若不是因为保州军民及时送来粮食,帮朝廷解围,后过恐怕不堪设想。
汴京城尚且如此,那地方上呢?
地方上每逢大灾大难,死去的百姓数以万计,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赈灾不力的缘故。
又或者是地方上的官员,层层克扣灾民们的赈灾粮饷的缘故。
若是有了交子铺,那就不同了。
朝廷只需要将赈灾需要花费的钱财,交给交子铺。
派遣快马,拿着交子铺开具的交子,去当地交子铺直接提钱,用于赈灾。
可以避免中途的车马损耗,以及耽误的时间。
还能防止地方上的官员层层克扣。
不仅如此,一旦地方上赈灾的时候,缺少粮食,朝廷还可以委托各地的交子铺,从各地收粮,运送到受灾的地方。
一应军饷的发放,以及边疆军需的供应,也可以借助交子……”
寇季洋洋洒洒,给寇准讲解了许多交子的好处,从军政到民生,皆有涉猎。
他可不是慕崇等人,对交子的了解,还存在在表象上。
寇准听着寇季的讲解,越听眉头皱的越深。
寇准若是听不懂还好,偏偏寇季讲解的很直白,他也听懂了。
正是因为听懂了,他眉头才紧皱在一起,迟迟不能舒展。
寇季所说的那些交子铺的好处,他能够理解。
可一旦朝廷借用了交子铺做事,那么交子铺逐渐的会成为一个影响大宋方方面面的大衙门。
纵然交子铺中没有官员,交子铺内的管事、掌柜的等人的地位,也不输给衙门里的那些官员。
一旦交子铺铺设到了整个大宋,交子铺称之为外庭,也不为过。
更重要的是,一旦朝廷采用了交子铺做事,那么许多原有的理政方式、方法,将会被全面推翻。
朝廷必须重新拟定出新的理政方式方法。
这对寇准而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寇准理政多年,早已习惯了朝廷现有的理政方式,猛然的变换一套理政方式,他有些难以应对。
破旧迎新的魄力,并不是谁都能拥有的。
寇准皱着眉头,站在原地,一言不发。
寇季、赵祯二人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盯着他。
赵祯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远比寇准快。
足足一个时辰后。
寇准缓缓回神,目光落在了寇季、赵祯二人身上,神色格外复杂。
寇准没有再说一句话,长叹了一声,背负双手,略显苍凉的离开了交子铺的三楼。
赵祯看着寇准离去的背影,心里莫名的泛起了一丝酸楚,“太师这是……怎么了?”
寇季沉吟了一会儿,长叹了一声道:“老了……”
寇季能清楚的感受到,他刚才的一席话,对寇准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让寇准心里久久难以平静。
寇准在得知了他可以借用交子这种新兴的东西,将施政变得更便捷以后,难免会生出一丝英雄迟暮的心思。
寇季看向赵祯,道:“你回宫去吧。回去帮我陪一陪我祖父。”
赵祯没有犹豫点点头。
寇准驱散了那些纨绔们、官员们,他们出去以后,一定会将交子铺的东家是赵祯的事情宣扬出去。
在赵祯没有主动撤出交子铺的份子之前,不会再有人到交子铺里找麻烦。
赵祯也无需继续待在这里。
寇季对赵祯拱拱手,“有劳了……”
赵祯点点头,在陈琳陪伴下,离开了交子铺。
交子铺里那些身穿便衣的御前卫,也跟随着赵祯悄然离开。
交子铺的存钱生意,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离开,而停歇下来。
反而变得更加热闹。
一千贯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不是三两个时辰就能处理完的。
越来越多押送着钱财的车马到了交子铺前,让交子铺变得更繁华。
寇季却没心思再关注,他心里在担忧寇准,害怕寇准被他下的猛药给刺激的一蹶不振。
寇季在交子铺一直待到了傍晚,等所有的钱财全部存进了交子铺里以后,才悄然离开。
一千万贯钱财存入交子铺,将会吸引天下所有人的眼球,交子铺只要以后不作死,蓬勃
发展是必然的。
慕崇有意在樊楼里举办一个庆功会,邀请寇季去,寇季委婉的拒绝了。
回到府里。
步入正堂,寇季一脸意外。
只见原本应该在宫里的寇准,正躺在正堂里的火盆前假寐。
寇季狐疑的步入了内堂,轻声呼唤,“祖父?”
在寇季的呼唤下,寇准缓缓睁开眼。
寇季疑问道:“祖父您不在宫里,怎么回府了?”
寇准面无表情的道:“在宫里待着难受……”
寇季一脸愕然。
寇准瞥了他一眼,哼哼道:“老夫自己有孙儿,还不需要旁人的孙儿忙前忙后安慰老夫。”
寇季闻言,先是一愣,随后哑然失笑。
他原以为寇准是待在宫里不自在才回府的,却没料到,是得到了他叮嘱的赵祯,在宫里表现的太热切,让寇准有些受不住。
“祖父且稍等,我去弄些酒菜,咱们祖孙好好聊聊……”
寇季拱手一礼,退出了正堂。
到了厨房,吩咐了府上的厨娘准备了一些羊肉,切成了片,又用一些干货药材做了个汤底,送到了正堂。
没过多久,祖孙二人就在正堂里涮起了羊肉。
吃了几片羊肉,喝了一口温酒,寇准放下了筷子,盯着寇季疑问道:“你弄出那么一个怪物,到底是为了做什么?”
寇准心里不痛快归不痛快,但是对于交子铺的事情,仍旧上心。
寇季嚼着羊肉道:“交子可不是我弄出来的,而是川蜀的商人们弄出来的。
我只是比别人早发现了一步而已。”
“目的呢?”
寇准追问。
他不认为寇季会做一些没有目的的事情。
寇季没有隐瞒,坦言道:“目的是为了推广我工部的一些手艺。”
寇准瞪起眼,给了寇季一个你在戏耍老夫的眼神。
寇季解释道:“许多手艺诞生之初,并不被人们所重视。
一些于国有利的手艺,在诞生之初,大多都泯灭于众,直至消声灭迹。
有些手艺,那怕朝廷大力的推广,也无法让大宋上上下下的百姓们接受它们。
比如毕氏活字印刷术。
从朝廷推广出去至今,已经过了月余,可如今大宋朝内,只有我寇府有大规模的毕氏活字印刷作坊。
其余的印刷作坊中,仅有极少的一部分人在应用。
大部分人仍旧沿用着雕版印刷术。”
:。: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