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个处理好谣言的案例
苏小鸢:最近有人给我造谣怎么办呢?
诸葛行川:确实愁人,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苏小鸢:我不太会辟谣,而且有的事情本来就是大家茶余饭后的闲聊。
诸葛行川:是的,有的事情,会越描越黑,别人会觉得你肯定有这个事,没这个事的话,你干嘛到处讲?
苏小鸢:哎,历史上有没有处理好谣言的这种案例呢?
诸葛行川:有啊。
苏小鸢:那你给我讲讲吧。
诸葛行川: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厉害的人物是怎么处理好谣言这种事情的。
苏小鸢:嗯嗯。
诸葛行川:唐朝,长安有人以讹传讹,说郑注这个人,给陛下做金丹,
“须小儿心肝”,民间就非常害怕。
当时的皇帝听说了以后,就非常生气。
郑注这个人,一直都讨厌京兆尹杨虞卿。
郑注就又找了个人,叫李训,他俩一起诬陷了杨虞卿,
说啥呢,说这个谣是杨虞卿的家人造的,
皇帝就非常生气了,他就下旨抓了杨虞卿这个人。
在这之前,郑注之前求过去做中枢、门下两省的官,然后中书李宗闵不让。
郑注就上皇帝跟前,去诋毁李宗闵。
然后杨虞卿这个事出了以后,李宗闵就给杨虞卿救场。
皇帝就特别生气,就把李宗闵给逐出宫了,最后给他贬谪成明州刺史。
--
咱们分析一下整个这件事。
郑注这个人本身,他是一个江湖郎中,因为医术很好,所以就很容易得到了皇帝的信赖。
那在这种情况下,他步步升迁的速度就比一般寒窗苦读、兢兢业业干活的人要快很多。
那这个事,人红是非多,他自然就容易招谣言。
果不其然,谣言就来了。
但是郑注这个人,从头到尾,处理这个事情的手段都很高明。
其实体会过被造谣的人,咱都知道一件事,
就是谣言出来以后,等你知道的时候,已经蔚然成风了。
咱都是普通人,你上哪知道这个谣到底是哪个没心肝的造的?
无从得知。
所以说,这个时候的重点,不是揪出这个造谣的人,而是转移视线。
那郑注怎么干的呢?
他直接把这个事,说成是自己对手干的。
那这样的话,大家平时就看他俩不对付,
就非常容易相信,这个事,可能真就是这个杨虞卿干的。
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会怎么想呢?
↓
嗯,这个谣不一定是谁造的,可千万别赖我啊,
我可跟他无冤无仇,真不是我。
哦,现在出来个杨虞卿,嗯,我看就挺像。
他俩平时就弄出个有仇的样,
不是他是谁,想那么多干啥,反正这个事已经锤了,不是我。
我就是个吃瓜的,他说是杨虞卿,不一定就完全是,
但怎么说呢,很有可能还真就是。
↑
大部分人,其实都会这么想,人之常情。(其他侠肝义胆等人群除外)
那这个时候,舆论的走向就完全变了,
首先,每个人作为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关心你郑注还是杨虞卿?
其实都不太关心。
关心啥呢?
关心这个瓜的走向。然后就是这个瓜会不会甩自己身上。(毕竟大家同朝为官嘛。)
所以说郑注的这个行为,就是用自己的仇敌,“合理”地把这个瓜甩出去了。
直接把杨虞卿给解决了。
谁让他平时跟自己有仇呢?
我们再看一下郑注的做法,他用谁开刀了?
他用了一个无辜的人,杨虞卿。
这个人郑注也知道谣不是他造的,但是把他揪出来有个什么效果呢?
就是让真凶冒出来。
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瞧不上郑注的人,其实都是心里有些正义感的人。
那这个时候,无辜的郑注含冤被逮捕了,
那这个造谣的人,或者知道线索的人,他就有点坐不住了。
他肯定是非常内疚的。因为这个事,就是他自己干的。
就算不能马上承认,多半情况下,他会有所行动。
那俗话说了,谁干的,谁不知道么?
你自己造的谣,让另外一个无辜的人,含冤被捕,你站得住么?
所以说这个时候,李宗闵就站出来了。
李宗闵并没有说这个事就是自己干的。
但是偏偏就这个时候,他站出来为杨虞卿鸣不平,为杨虞卿辩护。
皇帝傻么?不可能。
他在上面看下面,就像老师在讲台上,看下面同学的小动作一样,一清二楚。
这个李宗闵,就是造谣的人。
这个事,从头到尾就是个谣,皇帝非常清楚。
因为皇帝跟这个红人郑注,到底讨没讨论过“小孩心肝入药”,这个事,皇帝自己不知道么?其实最想为郑注鸣不平的就是皇帝自己。
这个谣本身就有点问题。
说是“小儿心肝入药”,会引起百姓恐慌,这个谣要是成了,的确会极大地打击郑注。
但反过来,这个谣里还有一个人,就是皇帝。
这个药给谁吃的?给皇帝吃的。
难道皇帝不会犯忌讳,觉得这个造谣的人实在可恨。
泼脏水泼到自己头上来了!
所以说,一旦有了线索,
皇帝也是手起刀落,直接就把这个李宗闵给驱逐出京,放到地方做刺史了。
再反过头来,看看皇帝的做法,
也非常值得深思。
皇帝听了这个谣言之后,根本就没有惩罚郑注。
其实造谣的人,在这点上就想差了,
造谣的人以为,皇帝听了百姓的愤怒,怎么说都会避险,会直接拿下郑注。
但是皇帝是谁啊?是上一届夺嫡之争的赢家。
如果皇帝直接杀了郑注,或者是其他方式的惩处,那结果是什么?
正常人会怎么想?
哇,皇帝这么急不可耐的把郑注处理了,肯定是皇帝想用心肝炼丹。
郑注一个江湖郎中,他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擅自用小孩的心肝啊!
所以说,如果这个时候皇帝拿下了郑注,就会把这个事越描越黑。
所以皇帝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在等待事情的发展,
就在等待这个(疑似)造谣的人自己现身。
谣言毕竟是假的,一个人在造谣的时候,本身就要顾及很多东西。
另外郑注还干了什么事?
就是不管真正造谣的人,而只管杨虞卿。
为啥呢?因为他也不知道谣是谁造的。
但是,他需要一个事,去把这个舆论风向调整一下,另外除掉对手。
还有就是对真正造谣的,和想要造谣还没造出来的人,一个威慑。
出了这个事,别人还敢造他谣吗?
显然不敢了。
另外,作为一个吃瓜群众,比如说看小说,我们喜欢看什么?
看剧情反转。
谣言这个东西,它本身就是属于舆论范畴的。
在这里创造一个剧情反转,之前的事情是不是就很容易就忘了?
然后目光全部集中在这个新的剧情(是不是杨虞卿造谣)上面了?
这个事出来以后,其实皇帝也送了一口气。
所以呢,我们都要抵制谣言。
但是也要认真分析,当我们面对谣言的时候,各方都是怎么想的。
苏小鸢:哇!受益匪浅!谢谢!
诸葛行川:哈哈,客气什么,我看,我就是你的顾问啦,要解决的问题多了,还差这点儿么?
苏小鸢:那也要谢谢!我真的少走很多弯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