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国王波调
杨驴子眼中露出些许诧异:“你们不杀我?”
王之涣笑道:“大汉最缺什么?人才!”
杨驴子跪下行了个下官礼,低声道:“小的愿意戴罪立功,将中原世家的隐匿起来的底蕴都挖出来!”
王之涣满意的点点头:“谛听喜欢聪明人!”
贵霜国都,富楼沙。
国王【波调】看着秘信,沉声道:
“我派出去的远征军全部阵亡了?汉国已经控制了整个东域?并且出兵来报仇?”
一个将领面色沉重:
“是的陛下,最新消息,汉军已经在汉国皇帝的带领下,离开疏勒向西进发,目前,估计快走出阿赖山谷了。”
波调微微皱眉:
“汉国竟然这么强大,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打败了70万东域联军,继而占领了整个东域,甚至有能力把战火引到我贵霜的东北疆吐。”
他站起身来回踱步,自语道:
“北方的花剌子模虽然已经稳定下来,但南方和汉军的战争依旧如火如荼。
西边的萨珊王阿尔达希尔刚刚灭了安息国,吞下了锡斯坦、戈尔甘、呼罗珊、马尔吉亚那、巴尔赫和克兰斯米亚。
看他的架势,早晚会兴兵攻打我贵霜,若是我们和汉人两线开战,萨珊王很有可能趁火打劫,从西边出兵偷袭我们。”
他思考了好一会,道:
“给亚美尼亚库斯诺依斯国王传递国书,说我同意结盟。”
“命迦腻色伽组织使节团,带着礼物去东北方,寻到汉人皇帝,尽可能和谈,必要时,可以割让花剌子模,甚至可以称臣!”
“陛下,需要如此吗?汉军远道而来,不一定是我们的对手。”
波调道:“你急什么,一时的隐忍,换长久的和平,很值。再说了,等汉军撤回去,我们随时可以夺回花剌子模!”
阿赖山谷,东部河谷滩地。
汉军大营。
阿斗、马超、关兴、姜维四人聚在中军帐讨论军机。
关兴道:“陛下,贵霜对于我们来说,极为陌生,末将请命带人先行西进,探查地形和风土人情。”
阿斗令黄皓取来地图,挂在墙上,道:
“不需要,朕已经了解了七七八八了,派出一些斥候探查就行。”
关兴看着绘制详细的地图,第无数次感慨阿斗的深不可测。
中间红线里的是贵霜
阿斗指着一个城池道:
“这里是贵霜的国都,富楼沙,他们的王公大臣都在这里;
这几个城市名为蓝氏城、泰尔梅兹、贝格拉姆、布色羯逻伐底、塔克西拉、秣菟罗,皆是交通要道,依托于商队而兴盛,人口众多,掌控着瓷器、香料、丝绸等贵重商品的贸易。
因贸易繁盛,贵霜流通着希腊的银币、罗马的金币,自己还铸造了两种铜币和两种金币。
日后咱们拿下他们的城池后,要注意这些钱币的兑换和管理,继而推行大汉的五铢钱,以维持和发展商贸。”
马超等人点头称是。
阿斗顿了顿,又道:
“现在,贵霜有两处战乱,一处是北方,名为花剌子模,此前脱离了贵霜的统御,现任贵霜王刚刚收复此地,局势还不算稳定。
南边这里是【因陀罗普陀斯陀】,张绍他们正攻打这一片区域,牵扯了贵霜至少10万兵力。
这里,是我们的所在,稍稍往东,就是蓝氏城和高附城。”
姜维看着地图,道:
“我们进入了贵霜国中部地区,北方距离花剌子模很近啊,完全可以趁着贵霜统御不稳,先拿下这里,作为此战的一个根据地。”
阿斗点头:“这是一条思路。”
关兴问道:“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不知那个贵霜王,是个什么样的人,需要我们去探查一番么。”
阿斗前世了解过这段外史,缓声道:
“贵霜王名为波调,也叫韦苏提颇,生于灵帝建宁三年,于孝慜皇帝兴平二年继位,在位29年,如今54岁了。”
阿斗心里自语:
“这个波调很能活,和中原的刘宏、刘辩、刘协、曹操、曹丕、曹叡、刘备、刘禅、孙权都算得上同期帝王。
而且,按照《三国志魏书明帝纪》的记载:太和二年十二月癸卯,大月氏王波调遣使奉献,魏国封波调为:【亲魏大月氏王】。
所以,贵霜也算是魏国的附属国,若是有人说曹魏曾统御过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北方,是有历史文献和历史遗迹可以佐证的。”
马超皱眉:
“哎吆我去,这些人名和地名太难记了,我都听晕了。等打下贵霜,陛下一定要他们学汉语,改成汉人能记住的名字。”
阿斗看着马超心道:
“马超眼神里全是清澈的蠢笨,他的勇武是用智商换的吧!”
阿斗一叹,笑道:
“其实,不用打下贵霜再起名,现在就可以给他们命名,打下来,直接立碑便是。”
马超闻言不住的点头:“对对,这个方法好。”
阿斗又道:
“改地名简单,但深入了解贵霜人的风土人情和思想信仰就有些麻烦了。”
说到这,阿斗看了看黄皓。
黄皓立刻搬来一个木箱,打开后,取出一大摞书本,放到桌案上。
“贵霜和安息人多信奉拜火教和佛教,风俗也和中原完全不一样。”
阿斗拿起两个本子,继续道:
“民俗还好了解,信仰就不好相互理解了。
你们看,这本是《四十二章经》,乃明帝时期大月氏派人到洛阳白马寺编译出的佛经。
这本是《波斯古经》,乃拜火教的经典。
为了我们能有效统御,你们让各级将领和军正借这些书,多了解一下这两个教派,今后有针对性的管理不同的教众。
当然,朕早晚会将这两个教派并入咱们大汉的神仙体系,但在这之前,知己知彼是很必要的。”
马超重重点头:
“对,以后一定要让他们信奉陛下,信奉大汉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