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番外(一)下:江畔何年
守卫不力,营中马棚里的一匹汗血初来乍到百般不耐,似乎半夜跳栏远走高飞了,一地黄沙土块望不到头,不出半日便又自己跑了回来,即便如此还是误了江依的行程,回程赶上大雪封山,走到驿馆大病一场。天那样冷,马竟然跑出了汗,打在身上像染了鲜血。
江依回京之后深感此事办得不错,开春与柳书文通力解决了几桩大案,三年两次擢升。查封一家青楼时,有个姑娘不当心碰了江依的肩膀,侍卫拎着长刀将人逼得跪地求饶,江依弯腰将她扶起来,姑娘哭得梨花带雨,一脸讨好地望着她。此时天崩地裂,呼吸一滞,江大人忽然发觉此情此景有些眼熟。
数年来几经磨砺,心气早不如当年那般,偶尔想起这事,就觉得墨书文可怜,是她怒气当头失了分寸,现在看来书文就是有错也并非罪无可恕,更不该拿出官威压人,由她那样逼迫。
江依给掌事的打了招呼,托人从西北边地赎出一位在那讨过生活的年轻姑娘,具体的驻扎营地记不太清,只知道姓是“文墨”的“墨”。江依在京任职的第三年,平江府老家收了一只商队,正巧去过边防营地,仔细问起来,都说没有这号人。
又过了许久,借出使通商之便,总算得了结果。那个书文姑娘不是贱籍女子,军名册上只留了一个姓,是汴京收编的女儿军。江依觉得怪,瘸子怎么能行军呢。问她现在何处,能否寻到。没有确切的答复,说是这姑娘走了。
走去哪呢。
这是许久以前的事,很多人都淡忘了。新得来的这几句话像是破开了一道口子,不提,墨书文便改名换姓活得好好的,但凡有一个坏念头钻出来,无异于定性,江依总觉得她过得不好,她过得不好,自己心中就要多忍一分挣扎。
四处打听,最后才从同样以徭役代赋税的女子那里得到只言片语。
找到尸首时领军的将士都吓着了,身上有一处细窄的贯穿伤,契骨的箭头好认,被这种箭打穿不至于立时没命。那箭身被生生掰断了折开,木刺掀翻,战场上杀人无眼的兵器原本就粗糙厚重,断掉的箭矢划烂了女人的颈子,刨了刨底下的沙子,大约失血过多,救治不及而死。
江依不太信。
那人说是,瞒不过您,到底不免有些出入,没法子,没人敢记这个,只是同营女子的见闻,给您回话都是复述,那些女人也只是听说而已,复述,人口相传,传上几个来回不见得一字不差。
她们说,出事的地方恰是两族交界,寸土之争,边地和中原大不相同,一毫一厘都要分个你死我活。我们的人死在了分界线的那道土缝上,不能认,只能装没事人,死的不是王侯贵胄,就那么大事化小小事化没,再好不过。
要说凭什么认定不是他们掳走我们营地的姑娘抛尸妄图栽赃。话是难听了些,那条路常走,一群人结队,一根骆驼毛不是他们的他们也不敢摘,可若是一个女子,死不足惜,倘若为证一个公道,不太值当。千里长的一道防线,十数年严阵以待,真打起仗来,没的就不只是一个姑娘那么简单了。边地损耗都是银钱,再便宜再贱,积少成多,几千瓢凉水浇在朝廷开支上,等到揭不开锅,损耗们又化成了赋税徭役,那才是真疯了。
江依静静听女人们叙述,竟也可悲地被她们带着算起这笔账。她也觉得不太妥当。
江依没有过多去问,不去问她怎么跑到那么远的地方,不去问在伤处不致命的情况下为什么折颈而亡。
江依喝了好多酒。她看不透墨书文因何而死。
想要荣光吗,要名号,孤身一人,死在契骨境内,而解释的权利不在死人口中。想要补偿吗,她妹妹死了,女子不入宗庙,家族谱系都不会提及半个字,之于冀南的地和广平府的天,不过化了一片雪而已。要留名要风光,只能靠显耀的丈夫和登科的孩子,墨书文没有婚配,半大的年纪,流落半边国土,又是为了谁。
等到多年之后才恍然大悟,彼时少女澄澈的眸子,小步踱过来,一双手悬在腰前,指头勾着袖口,隔着帘子望她。
墨书文活在市井,很早就自己养活自己,素日只会做活,学识不多,江依和下人说起老家的书塾难为人,墨书文知道个大概,开口劝了她一句,将老师叫作“夫子”。一院子人哄笑,墨书文愣在原地,脸都红了。女使捂着肚子前仰后合,许久才想起解释,好老的词,我们都说“先生”的。
墨书文脸更红了,之后她就不怎么说话了。
江依有时想起来,发觉她身上有种坚韧的光,无论在哪都是亮着的,那双眼睛,许是掺进了异族血脉,草原荒漠无边,雪山高耸入云,那里有尚存于世的神明,书文大而有神的眼睛,许是受了腾格里的庇佑。
从得知确切死讯的这天起,像是对她不求甚解的惩处,她总能梦见墨书文。
看她守着一捧水洗衣裳,跟旁边的女人们说笑打闹。说到诗词歌赋,大漠孤烟,她用手背擦擦脸,跟她们说起自己之前游走汴梁,也曾读过一些书呢。
偶尔会打上照面,江依不全是愧疚,也会恼火,对着墨书文的脸生气。墨书文就会抬起头,睁着水汪汪的一双杏眼给她卖可怜。有时会遇到哭诉,墨书文反问她,为什么,凭什么,知道什么叫口子吗,她身上被割出好几道口子,最后血流干涸,活活被耗死了。
有些事情能记得,更多的是忘却,刻骨铭心的情景不能太多,相处下来不过几个月,真算见面的时候加起来怕是三五天都不到。墨书文没有知心的人,话也少,有时陪她同坐,看她做些针线活,绣手绢上的花,正面绣完反面绣,最后写一小行诗。
墨书文也学着做些绣工,也在背面写一首诗,江依不喜欢被人模仿,何况还学了个四不像,随口说了她一句,墨书文便不再动针线了。
她们认识既是缘分也是赶巧。听旁人说起这位姑娘腿上残疾,带个妹妹讨生活,越是老实越是挨欺负,越是做不了正事,为一点钱从天亮忙到天黑,拉拉扯扯很不容易。
江依在茶字布幡下歇够了脚,盯着那位分茶的女子默默良久。谨行俭用的她头一次在外面落下东西,一个普普通通的钱袋,本来是想着柳仰让她多做善事,就算旁人不知菩萨也能看见,这个姑娘面善,有眼缘,举手之劳也算积点福德。墨书文傻了似的,举着那个被扔下的小布袋追了她一道,生怕有人不知道那是别人的东西。
头一次是有意似无意,之后几回就刻意得没边了。
江依让车马走快些,好抛下后面追赶的小木头。墨书文瘸着一条腿,跑追起路来很是艰难。
她掀开车帘往后看去,竟觉出了什么滋味。
隐约有些记忆,是墨书文一个人在院子里坐着,石桌石凳,找个不碍事的地方一等等上很久,为了亲手把饭菜交给江依。
江依对她无甚兴趣,却碍于面子不好回绝,委婉提醒她不用每日都来,府上养着厨子,天天跑来跑去很是麻烦,况且她腿上不好。墨书文的到访依旧很勤,只是待的工夫少了很多。
江依又梦见墨书文。
墨书文嘴巴张不开,空灵的回声絮絮问她,你是看不得我受屈,所以才来找我的,可惜没赶上,错过了。地界荒凉,连个马车都没有,一定是有的,就东边的岔道口,西北五十里路,有驿站,官道可以租借好几匹马拉的车。下马的时候,应该踩到我背上的。
毫无逻辑可言,江依听不懂,只是大声吼她,为什么要缠着我,我不想每天梦到你!
四周寂静,她话音刚落,只身来到了一片荒原,天黑了,风卷起沙子四面八方吹来吹去,旗杆底下光秃秃的一个个小丘。
这一次她梦到自己是位高而尊贵的公主,受君令去遥远的北方和亲,死局无解,杀了父亲还有兄弟和儿子,兄终弟及,父终子及,她站在枯黄的草原上,前方隐约可见一个守在营帐旁的俊逸女儿,心里想着,若能将自己继承给她,也可堪欣慰。
那女子看不清面容,收刀入鞘,起身闪开道,给她让出一条平陆,淡然道:“江依,你走吧。”
像是被这句话腿折,一路跌跌撞撞不曾回头,回到故地,回到苏州母家,发觉身后火光连天,柴火木枝在烧,燃起千丈高的烟。
江依醒时汗流浃背,此时三月天。
江南风景最好,只是不如北方浓烈。时间过得够快,日子越来越久,不要说情,记忆都淡成了死水。追忆许多却拼凑不出一个相貌,有时去看柳仰,不知道到底是看谁,怎也描摹不像,她总跟画师说,就在柳书文的脸上动吧,这里深些那里浅些,眉眼浓重,颧骨似乎没有那样柔和,说着只有毫厘之差,成像总是难以入目。或许从起笔就走错了,起势应当够锋芒,回笔却曲曲弯弯,烟消云散,如有遗恨在。
走过冀州一带,打听不到姓墨的人家。江依眠在客栈里,也见到街头巷尾有搭棚子卖便宜茶水的,稀汤,没有半点茶香,她不能将就,就见他们直接拿碗装,江依舀了一碗清水,多给了几文。小姑娘遥遥道了声谢,请漂亮姐姐下次再来。
几年间品性打磨,她竟也变得内敛,话都不愿意多讲。
她又开始做梦,梦里放了回狠话。话里有威胁,又像自嘲,自己孤身一人没什么可在意的,只能借别人的心意给自己的恶行蒙上一层纱遮羞,遮是遮不住的,只能掩一掩。江依本是来兴师问罪的,默然放这人一马,看着墨书文走出营帐,本也不该回头的。鬼使神差把人叫住,对方回身时一身落寞,脸上还有泪痕。
有时梦到天间云外,她低下头求着,一个一个下跪磕头,可惜人死如灯灭,大罗神仙也救不来。
也梦到在某天清晨收拾从京中返家的车马行囊,木箱里误入了一个小食盒,提手裹了一圈布。两层放着空碗碟,最底下的空隙被几串铜钱填满,中间躺着一块白玉。
又一次见到墨书文,江依实在无法忍受折磨,问道:“你有心愿未成?圆了愿就走,是不是?”
墨书文垂下头,从地上站起来,往门外走。
江依叫住她:“有什么心愿未了,我什么都能给你。”
门前的身影停住,原本轻缓的脚步声已细不可闻,“真的?”
江依点点头。
墨书文琢磨着开口:“能不能为我打一副……我母亲有棺椁,我却没有,她曾经祈盼,希望我比她飞得高看得远,出门远行后,纵然身在下流,平日里装作清高,也盼着有人能把我捡回去,我想要个家,可惜……再见时只觉得惶恐,羞愧难言,不敢说什么情分,怕辱没了谁。如今我不在了,江依有钱,就赠我一口棺木吧。”
江依的嘴唇莫名开始发抖,“好说,可我连你的尸首都没寻着。”
“不打紧,就是想要,简单点的,不必太精巧,大一些。”墨书文张开双臂,比划出床一样宽的框子。
江依又问:“你是怎么死的?”
墨书文摇头,道:“记不清了。”
“是我害死你的?”
墨书文又摇了摇头。
江依的心被什么东西紧紧攥住,拧得血肉横飞,长痛犹如凌迟。她想:报复我,死了也不放过我。几千上万个墨书文摞在一起也不过是个小山丘,她可以轻易踢开,血流成河可以乘车碾过。何况她是活该,旁人何罪之有,被她那样自作聪明地轻易辱没,自比骄矜的红叶,不问土里的细沙。
“那凭什么缠着我不放!!!”她大骂一声,原本稳定的喘息被心脏处传来的隐痛激得无法维系,目光依旧有神,死死盯住那片魂灵,那片真实得宛如生人站在她面前的蝉翼。
江依眼睫垂泪,滴落时,清脆雨声依稀可闻。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那个灵秀的轮廓没有散去,清辉入室,墨书文的身上落满银光,语气焦急:“我不明白!”
“不明白什么!”江依合上双眼,凝神聚气,“想让我心生愧疚,想都别想,我一睁眼,你就灰飞烟灭。”
江依睁开眼睛。桌上一只小香炉冒着白烟,一缕一缕上升,打在房梁之后四散而去,湮没在空气中。
江依食言了,她骗鬼,先是拖了两日,不知道好歹的墨书文迟迟不来索命,本以为不照做,恶鬼一生气,早晚找她算账。只是两三年过去,再不重逢。
柳仰回到苏州,陪江依看望母亲,夜里人多,她们在桥边走散,当她从人堆里挤出来时,江依走在街面上,正路过一间棺材铺。
她在门口呆呆地看着,看那个匾额和长短不一的木板。白花花的木头肉立起来,一条一条规制齐整,像招魂的幡子。
柳仰追过来,“怎么跑这来了?”
江依望得出神,目不转睛地问道:“你说一个人,她生前与你结怨,死后托梦给你让你送一口棺材,是什么意思?”
“北方有这样的说法,入葬一定要棺材,能聚魂镇魂,早日超生投胎,不然就成孤魂野鬼了,趁着魂魄尚未彻底散去,将其束住,说不定还能再见一见亲人,应该不是邪术。”
柳书文突然笑了:“谁啊,跟你结怨,为什么不入亲人故友的梦,偏偏来你这找不痛快。”
离开棺材铺,柳仰察觉到了一丝异样,想先送江依回府歇息,便嘱咐随行女使将新买的几样东西带回家。江依叫住走在前面的女使,将她腰间那块摇来摇去的大玉坠托在掌心。
柳仰接过来,仔细看过玉石,问道:“陈霜,这是从哪得来的?”
陈霜盯着那饰物,想了半天才记起来,是在江大人府上。一个送饭的丫头不慎遗落,不过很是奇怪,谁会把这么贵重的物件放在食盒里,还有一点钱,也不怕米粥打翻了淋上汤水。
“什么时候?”江依问。
“好多年了,夏月里吧,您跟我们大人正说话呢,让我们打发走了,东西吃吃就扔厨房里,点心茶跟饭菜都凉了,姑娘们挑了几筷子,食盒最底下藏着玉跟铜钱。”
“等拿上它出去追,还好那个姑娘腿脚不便,走不快,她说若我不嫌沉就送给我。”
江依颔首,魂不守舍。
墨书文真的不再来见她了,最后那场裂变好像在说,我的魂魄只此一片,轻薄无物,不能再来找你了。想到谈论物我两忘,墨书文曾经低下头,闷闷地叹气。
她沉思时的哼声那么长那么微小,如同深埋地底的寒蝉,用尽力气把细小的声响传到地面以上。没有灵魂的人又该如何思考呢,墨书文一身无趣的单薄躯壳。
又一次深陷幻梦,记忆中的画面反复出现,越想越模糊,越想越清晰。对过去的细化,尤其是在人消逝之后对过去的追忆和怀念已经变成了自我塑造的一部分。这段回忆不断去雕刻,翻新,颠覆,重合。
最后在想,这一段那一段,可能真的发生了,也可能是臆想出来的。但这么熟悉这么真实的景象,难道是假的吗?凭什么是假的?
江依读不懂洋文,而立之年从陆格生那听来一个很新鲜的西洋故事。海女是个人身鱼尾的漂亮妖怪,天生一副蛊惑人心的好嗓子,一日浮上水面救了坠海的侯爵,大概从没见过活人,一见钟情,那人醒后却不记得她,回到海底日日夜夜想念,向族中大巫求来了哑药,嗓子坏掉时鱼尾化作人的下半身,她像戴着镣铐踩在刀尖上。后来几经周折,只记得为情所伤都是愚钝,不分人与妖异,化成海上的水沫,一个浪头打过来坠于深海。
沫,气和水搅在一块激荡出来的,转瞬即逝的东西,怎么就化成了沫。
人与人彻夜缠绵一样相隔千里,不说夫妻之间,骨肉至亲都会疏远,互生嫌隙,离别经久,如何确定彼此心意呢,全无灵犀,更不要提血脉牵连。历代帝王世家大族,多少因猜忌酿成的祸事,人心难在相互看透,明知聚在一起不会有好下场,只是两害相权,比这更难以为继无力转圜的境地才真是个要命的火坑。
八双蒲葵扇扑不灭,夏汛连夜的雨好比杯水,梦见昏昏白夜下,中原大地变作棋盘,织女动了手上的梭子,经纬相交划好方格,格子当间是方正的石桌青板,架住一只瓷碗,碗里盛着堆满死灰的眼睛,烈焰夺眶而出,不让这些旧年积攒的哀怨陷于青天白日里。
她记得很清楚。数年前一场夏夜,四周寂静无声,露台前的飞蚊蛾虫被浓烈香气熏得翅膀发沉。江凭月周身死气趴在书案前,提笔写到手都酸疼了,江洲水患,豫中大旱,眼皮悬梁,手肘刺股,天外山雀飞还,窗前野风摇竹。
墨书文支个胳膊在一旁静静陪着,突然拍了拍她的肩膀,说道:“给你变个戏法。”
来不及反应,也不知道躲闪,眼看那截灌了风的窄袖向前一探,自怀中放飞蝶虫般亮出并好的二指,指端扬到天边擦过弯月一角,蜻蜓点水便缓缓收回了。月亮临边那朵点了墨的黑云被夜风推着游走于天地之间。抬头看过去,眼前霎时炸出大片焰火,灿金火树当空而起,与日月争辉的一瞬间。
墨书文腕子一横,挥扬手臂宛如仙人施法,穿堂风点到为止,像是书上摹写的做佛事时踏云追月的神女,分明挨得极近,忽然之间飘摇远去。
火花凌空炸开噼里啪啦散成一团烟雾,神女无声无息转过脸来,得意写在神色里。大概是很近了,那时她真以为世上会有人单门为自己的烦闷心绪不宁,跑到不知哪处街口遥遥燃起一束花火。
江依问她怎么弄的。
墨书文点点耳垂,“花炮往上飞,到空中炸开有一小会儿,仔细听能听出来。”
一贯无言,说完又想了想,睫毛忽闪两下,视线捻在指尖,大约实在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只好侧耳偏向那盏缺月,“很灵的,循声辨位,一次都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