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老子(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原文】

    三十幅共一毂[1],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2]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3]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释】

    [1]毂(gu):车轮中心的圆圈,毂的中心是空的。

    [2]埏(shān)埴(zhi):埏,和;植,土。即和陶土做成供人饮食使用的器皿。

    [3]牖(you):窗户。

    【译文】

    三十根辐条和毂合在一起,才构成一个车轮,只有毂的中心是空的,才能把车轮装在车轴上,发挥车的作用。

    把陶土柔和做成容器,因为中间是空的,它才能装东西,发挥容器的作用。

    有了窗户和门,才是房子,但是因为房子中间是空的,他才能供人居住。

    所以有形的东西可以供人们利用,发挥作用的却是无形的东西。

    【阐释】

    老子的眼睛很深邃,眼光很毒辣,总能看到“常识世界”中那些非常识性质的东西——智慧的超越和反叛。同时,老子的哲学思想除了诗意化的表述——优美且有韵致的五千字外,还有就是智性的诗意化。

    “有”固然在提供便利条件,但唯有“无”在发挥效用。进一步来看,“无”非但比“有”重要,而且应当是我们致思笃行的一个大方向。老子引导人的注意力不再专注于现实中的具体的“有”,而要把人引向一般人难以发现的事物之所以产生作用和功效的真正有用之处“无”。

    “有”重要,还是“无”重要?这个问题似乎太抽象,泛泛而谈大而无当。分析事物的矛盾,解决问题,得到真正的实惠。德国思想家海德格尔在著名哲学篇章《物》中,曾有这样的沉思:

    构成壶并且使壶得以站立的壁和底,并不是真正起容纳作用的东西。而如果真正起容纳作用的东西在于壶之虚空,那么,在转盘上塑造成壶壁和壶底的陶匠就并没有真正地制作这把壶。他只是塑造陶土而已。不对——他只是塑造虚空而已。为这种虚空,进入虚空之中并且从虚空而来,他把陶土塑造成形体。首先而且始终地,陶匠把握到不可把捉的虚空,并且把它置造出来,使之成为有容纳作用的东西而进入器皿形态中。壶之虚空决定着任何置造动作。器皿的物性因素绝不在于它由以构成的材料,而在于起容纳作用的虚空。

    “然则壶果真是虚空的吗?”海德格尔还有进一步的思辨,颇具鞭辟入里的当下意味。但无论如何,他切入问题的思路和老子颇能桴鼓相应,千载而下有知音。

    一般而言,人们会更看重“有”的重要。比如,有钱比没钱好;有房子比没房子好,有大房子比小房子好;屁股底下有“位置”比没有“位置”好,且“位置”越高越好,因为手中的权力就越大嘛。这是世俗之见,并非没有自己的道理,但还远远不够。

    “无”,同样重要,在老子那里甚至是更重要——我想,主要为克除人们对“有”的崇拜心理。老子借助最具体不过的器物——车轱辘、陶器、窗户和房子,通过它们的“有”和“无”来说明其“利”和“用”。

    老子讲道理,总爱摆事实,而且是我们身边的,仔细想一想,还真是有他的道理。实有和空虚两者都应重视起来。车的作用在于载人拉货,这是人类制造车子的初衷,希望它能带来便利。一辆汽车有数以万计的零部件,这些都是一个个的“有”,没有这些具体的高质量的“有”,哪来得发动汽车行驶在路上呢?但如果这个汽车是一个结结实实的“实体”,没有相应的“空间”,人坐不进去,货放不上去,那还要这个铁疙瘩干什么呢?今天的汽车设计都在讲求车内空间最大化,精心的设计就是让驾驶乘坐汽车的人感受不到“有”的阻隔或阻碍。

    “有”和“无”,两者是互相发生的;“利”和“用”,两者是相互彰显的。所以,你不要把眼睛老盯着“有”,真正的大用处在“无”。其实,老子所谓的大道,也就是“有”和“无”的统一。道,就存在有和无的相互关系之中。老子哲学思想中的大道以“无”为主,但并不轻视“有”。老子曾说“有无相生”,两者各尽其能,只不过“有”不居于第一位而已。

    我们都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有一个伟大而年轻的公司google,它活泼而神秘,产品做得好,赢得了全世界的信赖。其实,在起步之后的一大段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太多的钱去雇用专业的大牌艺术设计师来设计精美的页面,没有办法,google的主页只能变得很简单。除了标识和实用的信息之外,基本上就是一个“无”。而互联网的页面却是一个无比丰富的“有”的世界,色彩斑斓争奇斗艳。

    “不过,google清新、干净的外表一开始就得到了找寻信息的互联网用户的青睐,google主页以白色为背景,只使用最基本的色彩,它的纯净在这个杂乱无章的世界上具有最广泛的吸引力。”这是怀斯在《撬动地球的google》一书对google主页的评价。白色、基本色、纯净,相对于绚丽多彩而言,趋向于“无”,而正是这个“无”以博大的胸怀,容纳了全世界挑剔的眼光。“有”和“无”之间是对立的,又是辨证的。没有海量网页的浓墨重彩也许就凸显不出google主页的纯净单纯。

    这就是老子所谓的“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