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十五章
如果说经义考试还不容易看出考生之间的才华差距,诗赋考试则会将各自水平暴露无遗。此项考试之中,考生以提前交卷为荣。谁能更快更好地完成答题,其才情将遍传京中。
提前交卷的考生,考吏将会收走其号牌,号牌会与试卷一起报到贡院的钟楼下的考检房之中。诗赋考试时,知举官都会坐于钟楼之上,俯瞰连片的号舍,观察考生们的举动。
开考不过半个时辰,便已然有考生提前交卷。
“丙字号排四号舍,交卷!”考吏高声宣布提前交卷的号舍,无形之中,给所有的答题考生施加了极大的压力。
“哈哈哈哈……”钟楼之上的本次知举官范百禄笑呵呵地抚须,感叹道,“比上一回要快了不少,今次试题比上回更难,天佑大宋,人才济济啊。”
“当下的年轻举子确然不错,常父,我上回去太学讲学,发现了好几个青年才俊,比我们当年要强。”顾临顾子敦笑呵呵地应道,随即面向孔武仲笑道。他是一位清隽瘦削的老者,一身端方风骨。
“还差得远,心浮气躁啊。”太学生都是孔武仲的门生,他谦虚了一句。
仅仅过了半刻钟,又有考生提前交卷:“戊字号排八号舍,交卷!”
韩嘉彦彼时已然誊抄完最后一字,正在等墨迹风干。听到两次交卷叫号,她心中感慨,还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她犹豫着到底该不该崭露头角,静静等了片刻,忽闻再有人交卷:
“癸字号排十九号舍,交卷!”
好啊!好个谢无疾!韩嘉彦心中一凛,惊于谢盛的才华。这癸字号排十九号舍,正是谢盛的号舍。
她也一举手呼喊巡考官:“交卷。”
于是贡院上空传来了响亮的呼喊声:“丁字号排十七号舍,交卷!”
此时距离开考,还不满一个时辰。韩嘉彦收拾好自己的东西,从号舍出来,迈开步子,面含微笑向贡院外行去。
钟楼之上的知举官范百禄仔细盯着这位第四个交卷的考生,只觉对方的神态步伐似乎有些熟悉,但因为离得太远,他不能确定。
他想起去岁腊月时,他给官家筵经,官家专门叮嘱他,要他关注韩府六郎嘉彦,说是此子会参加本次大比。这位公子,是太皇太后给温国长公主选定的驸马,今次可不能落第了,否则公主婚事也不好看。
范百禄应承下来,心中却暗暗叫苦,他对韩嘉彦一无所知,叫他如何从上千誊录糊名的试卷里挑出韩嘉彦的卷子来?
揭开糊名已经是定等之后的事了,他虽然是知贡举,但顾临、孔武仲权知贡举,对他有钳制分权的作用,他也并非是能乾纲独断的。
他只能在考试时,居高临下地去一一观看举子们的号舍,以期能从其中认出韩嘉彦的身影来。但这无异于大海捞针,实在没有准数。
方才这第四个交卷的考生,似乎有点像,他暗暗记在心里。一旁孔武仲将他神态尽收眼底,默然笑了笑。
……
韩嘉彦步出贡院时,看到了正在门内侧候她的谢盛。她扬起笑容,上前拱手道:
“无疾兄高才,我不如也。”
“哈哈,师茂,你我在伯仲之间,不必如此抬举我。我听到了你的号舍名字,心中大畅,特在此候你,向你道喜。”
二人并肩出了贡院大门,没想到刚一开门,就看到门口乌央乌央的全是人。一见他们出来,人群骚动起来了:
“第三名和第四名出来了!”
“谁先谁后啊?”
有人高声呼喊:
“两位郎君高姓大名,烦请告知!”
谢盛一时不知所措,有些畏惧地退了半步。韩嘉彦却笑着上前半步,拱手道:
“鄙姓韩,小字师茂。这位是谢盛无疾兄,排于我之前,乃第三名。”
人群再次骚动起来,竟然有人带着纸笔,将二人的名字记录了下来。
“第三名谢无疾!第四名韩师茂!”
远处有个年轻的男子,打扮得如同浮浪子一般,开始高声呼喊着,招摇过市。
谢盛实在有些受不了这场面,一时心病又要发作。韩嘉彦见状,便领着他挤出人群,往僻静的街道上行去。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躲入附近一无人的小巷之中,谢盛颤巍着从随身的物品中取出一个瓶子,抖出两粒药丸服下,捂着心口喘了片刻,总算平静了下来。
“汴京科举乃是一大盛事,三年一回,次次如此,倒也不稀奇。”韩嘉彦平静笑道。
“两位仁兄也是来此避难的?”突兀间,对面屋檐下走出一人,进入了他们的视野。此人身材高大,唇边蓄着一圈黑硬须髭,看上去孔武有力,年岁约莫三十出头。虽然穿着一身白布襕衫,却不像个书生,反倒像是个武人。
韩嘉彦认出他来,正是她曾于杨楼上遇见的宗泽宗汝霖。
“可是宗汝霖兄当面?”她揖手道。
“这位兄台认识宗某?”
“认识,在杨楼时,听过汝霖兄高论,甚为叹服。”韩嘉彦笑道。
“哈哈,见笑了。”对方抬手回礼。又与谢盛见礼相识。
“汝霖兄在我们之前出来,怕不是第一个交卷的?”韩嘉彦笑问。
“非也,我不是第一名。”宗泽笑道,“第一名那位仁兄,我见他朝西面跑了,还没来得及与他相识。他似不是第一次应试,对于会被人包围之事早有预料。”
“我知道谁是第一名……”谢盛忽而出声道,“马涓马巨济,他是阆中人,与我也算是老乡。昨日考完后,我们于川蜀会馆见了一面,我知道他的号舍是丙字号排四号舍。”
他话音刚落,这僻静小巷内又转来两人,一看便知是提前交卷的考生,被追着躲进了这里。众人面面相觑,随即哈哈大笑,互相见礼。
这刚来的两人,一人名叫朱绂(fu,古代印章上系着的丝绳),字圣与。是著作佐郎朱伯虎的侄儿,秀州华亭县(今上海)人。
另一人名唤张坚庭,字才叔。广安军(今四川广安)人。
韩嘉彦暗道好个秀蜀,真是出人才。马涓、张坚庭、谢盛都是蜀中人,这倒也在情理之中,当今文坛领袖东坡居士便是蜀中人,知举官范百禄亦是蜀中人,近些年,蜀中确实是人才辈出。
宗泽是浙东乌伤人(今浙江义乌),与朱绂一起,算是江浙的代表。今年的知举官中,顾临顾子敦是会稽人。
相比之下,自己这个汴京人可显得有些孤零零了。
五位才子互相认识后,也并不讨论试题,各自分道回归住处。韩嘉彦送了谢盛一程,怕他晕倒在半途之中。谢盛又是千恩万谢,连连道:
“师茂大恩,吾难还矣。”
当日夜里,韩忠彦仍旧未露面,但照例给练蕉院送来了进补的吃食,不过还多附了一件顽物。是一把未开锋的小匕首,嵌着红珠翠玉,很是精致。
“无锋、藏锋……哼……”韩嘉彦冷笑一声,将匕首丢进了书案旁的画缸中。
正月廿三,考试第三日,试论。今次的论题是“皇极之道”,出自《尚书·周书·洪范》:皇极:是建其有极。敛时人福,用敷锡厥庶民。惟时厥庶民汝极。锡汝保极:凡厥庶民,无有淫朋,人无有比德,惟皇作极。凡厥庶民、有猷酞有为守,汝则念之。不协于极,不罹于咎,皇则受之。
她顿觉惊愕,暗道出试题的范百禄胆子真大,竟然直接切中了党争要害,让举子来写论。若是文章分寸没有把握好,恐怕就直接黜落了。
随即她忽而反应过来,这不该是范百禄的意思,难道是……官家?
按照惯例,官家一般不会过问省试出题,但范百禄是官家的筵经师,几乎日日与官家接触,官家兴许通过范百禄,影响到了省试论题。否则以如今太皇太后与旧党把持朝政的局面,老于官场、且本身就是旧党立场的范百禄,不敢也不会出这样的试题。
她无声一笑,思忖片刻,已有文章在胸中。这一日她并未抢先交卷,而是仔细斟酌了几番,写了篇相对中规中矩的论交了。她只需保证自己绝对不会出错,就没问题。
不过她也并未僵等至酉时,约莫未时出了考场。
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她刚一出来,正好撞见道路对面的尚书省官衙门阙下,她的兄长韩忠彦正长身鹤立。紫锦公服外罩着黑裘领大氅,手中捧着暖手的手炉。头上的方顶硬乌纱官帽,两侧的幞脚平直伸出,仪态威正。有车驾正在候他,但他并未上车,一直遥望着贡院门口。
瞧见韩嘉彦出来,他无声凝望了他片刻,才转身上了车驾离去。
韩嘉彦眯了眯眼,心下再度起疑。他这是专程候她出来,只是单纯出于关心,还是在监督她是否行举跳脱,过于招摇?
这日夜间,韩忠彦未归,练蕉院内也静悄悄,一夜未有人前来打搅。
正月廿四,考试第四日。今日是诗赋进士科的最后一场试,内容为子、史。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说、小说家、释家、道家十四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这一项考试范围极广极杂,题目也相对多,测的就是考生的学识渊博程度。
这项考试对于韩嘉彦来说,实在没什么难度。以她遍览万籍堂和极强的记忆力的帮助下,轻轻松松便拿下了这场考试。
至此,省试进士科所有考试目类已然结束,接下来还会继续进行一些工算、制科、武举等考试,至二月初考试才会全部结束。
然后便是漫长的阅卷时间。考生们大约需要等十日左右的时间,至二月中旬,省试才能定等放榜。放榜之后,至二月末三月初,才会举行最后的殿试。
韩嘉彦出贡院时,就遇见了一众刚刚结识的举子,他们正专程等她:
“师茂兄,可找着你了。今日考完,定要好好庆祝一番。”说话的是朱绂,他比韩嘉彦还小一岁,年轻英俊,满面红光,看上去非常兴奋。
“圣与这是打算怎么庆祝?”韩嘉彦问道。
“那自然是要有美人作陪啦,我等正打算去白矾楼,师茂兄意下如何?”
“啊……某就不去……”
“诶,师茂兄可别急着拒绝。白矾楼那位绝色美人,师茂此前是否见过?”张坚庭笑着打断她,问道。
“你说的是……李师师?”韩嘉彦迟疑着问。
“正是!”
十五年前,李师师以十三岁的年纪在汴京声名鹊起,彼时已然八十五岁高龄的著名词人张先张子野专门为她作词牌《师师令》: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於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此后,她先后与晏几道、周邦彦、秦观等词人来往密切,多有词曲唱和。如今这位师师姑娘二十有八,正是风韵醇美之时。
“某自幼在外,也并未踏足汴京的风月场,家中管教甚严……”韩嘉彦还当再拒绝,就再度被朱绂打断:
“走罢!某知道师茂兄洁身自好,咱们只是去吃个酒罢了。”
他上来抓住她手腕,十分热情。韩嘉彦一时抵触,差点翻掌将他推出去,好歹是咬牙攥拳忍住。
“近来师师姑娘唱了一曲新词《减字木兰花》,好听得紧。这是秦少游新词,趁着大比这几日师师姑娘回白矾楼,师茂兄可得去听听,不能错过。”张坚庭又劝。
韩嘉彦踟蹰,见谢盛、宗泽亦在他们之中,并不打算离去的模样,心下无语。
文人雅士、官宦士子出入秦楼楚馆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她一时之间又找不到什么借口拒绝,若是态度过于生硬,反倒会惹人怀疑。她想了想,还是先顺了这帮人的意思,届时再找机会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