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军事的逻辑
王文龙道:“我曾写了一本《国富论》用来研究经济之学,其实军事与战争也可以用经济学的角度去解释。”
“战争是有成本的,培养士兵提供粮草维护武器全都是巨大的开支,可为何自古以来凡是圣朝都必须对外征战扬威四海呢?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这是因为打仗实实在在的能够有所收获。”
“战争的收获源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战争可以扩张政权的控制领土,在未来的新领土上政权可以收获税收,同时打败敌人还能获得敌人积累的物资,这两种都是通过战争胜利能够得到的增长的收获。”
“第二则是战争可以创造缓冲区,比如我大明某边地乃是重要粮仓,那便自然要攻打下周围的交通要道关口要塞,如此才能加强对粮仓的保护,其核心思想乃是减少已有土地上可能的损失,减少损失,反过来说也是一种收获。”
所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那是欧洲人在与邻国科技水平等量齐观的情况下诞生的思想,对于人类历史上绝大多数王朝来说,战争从来不是什么为了转移国内政治矛盾而作出的行为,而是实实在在的开拓获利。
王文龙看着台下一众道士说:“因为有这两种收获,所以我大明当年对外征战之时,实则是获利大于付出的,是以开国之初一直到永乐朝,我大明长期对外征战却非但没有拖垮国家财政反而越是打仗大明越是富裕,渐渐呈现海清河宴之势。”
能够到场听王文龙会讲的人大多是京城中喜好道家的显贵子弟,其中有些就是靖难时期的勋贵后代,听到王文龙夸奖他们祖先的武功,许多人都颇为自豪。
王文龙接着说道:“这两条规律不仅对我大明有用,对于周边其他势力也是同样道理,因为战争有利可图,每一个势力都会将自己的控制地区尽量往外扩张,直到碰到另一个足够强大的势力,发现继续向外扩张的成本已经高于扩张的收益,于是扩张便在那条线上停止。”
“用这个道理就可以说明为何在开国之初我大明武德充沛而后我大明的对外扩张渐渐走向下风,至于土木之变后,大明官军非但难以对外扩张,甚至防边也成困难之事。”
王文龙拿出一张自己专门带来的大尺寸地图,请两个礼部的吏员上来左右扯着展开。他指着地图上大明的位置,在周围画了一个圈:
“诸位可以仔细看看我大明在永乐朝以后已经有了怎样的领土。”
“往西已达甘陇,再往西去便是广阔之戈壁草原,往北已达宣大,再往北同样要出汉地而入草原。须知我大明汉人百姓比例较多,而汉人大多数以耕地为生,戈壁草原并不适宜耕种,往西往北继续扩张所获得的收益已然大大减少。而西北皆游牧民族世代居住之地,伪元王庭所在,鞑靼蒙古骑兵颇多,攻打困难,乃是试图打下之时收获不大而损失颇多之地。”
王文龙的手又划过云贵,一路指向地图上的西南方向:“往南,乃十万大山,横断山脉,大军若要征交趾,缅甸,则需一直打过横断山脉才有平地可为出兵之收获。而此一路上山川奇险,难于补给,而当地土人坐拥平粮仓地攻击我出横断山脉之补给官军以及先头城堡,我军防御之成本极高,在成本计算上乃是亏本买卖。大明征下交趾而后又放弃,从经济学上来看也有其根本原因。”
王文龙又将手指指向东北:“辽东苦寒,作物难活,惟有通过一条辽西走廊进入朝鲜,然而此条补给通道极易被截断,且朝鲜乃是我大明属国,对大明并无不臣之义,以如今之技术,出兵辽东而夺朝鲜其实也是亏本买卖。”
“往东往南已达大海,以我大明当年注重陆地而不重海运之政策,大抵也无扩张的需要。”
王文龙说道:“我大明之疆域,西北达草原、西至流沙、东南临沧海、东北至于苦寒冰原。从经济学角度来说,能够给我大明造成极大的威胁或打下又有足够利益的土地至成祖之事已然全被拿下了。之后大明的土地扩张所要攻打的都是极艰难险峻之地,入不敷出。”
“如成祖时征交趾、或是深入蒙古草原,那些地方即使一时间拿下,但防守的压力还胜过占据的收获,所以长期来看必然是要放弃的。”
“强军强将是打出来的,既然没有武力需求,那么军队的战斗力下降就是必然之势,随着本朝三大征的结束,我大明短期之内似乎已经再无对外大规模用兵的需要,士兵没有经过战争,作战技巧定然下降,且对外作战所能获得的利益也极少,定然会养出一批希望求和而不是对抗的大明官员。这两点就是我以为大明日后的武德必然日渐衰弱的原因了。”
众人都听的认真,当王龙得出这个结论,大家心中都凉了一半。
有一个勋贵子弟举手问道:“为何我大明不能对海外用兵呢?”
这人显然是读过王文龙之前作品的,似乎对于大明参与航海斗争也有一些期望。
王文龙闻言摇头道:“正如圣上即将成立的开海公司,我大明定然有一些势力会去开拓海疆,但以朝廷之能力,对海外用兵短期看来几乎不可能。”
“其原因一是权力制衡,若对海外用兵,则必养出强大之海军,而我大明自古便是只有陆军而无强大海军,这海军将会和我大明原有的官职体系产生巨大权力冲突,不想要这支军队出现的可大有人在。”
“二就是利益争夺了,如今海贸有大利,这是人人都知的事情,许多勋贵之家在海运之上挣钱,若是朝廷参与开海,定然会改变海报格局,所遇到的阻力将会十分之大。”
王文龙无奈的总结说道:“现在朝廷若能开海,的确是能为我大明扩展海上的力量说不定就能使得大明培养出一支强大水军,但这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做成的事情,需要整个朝廷有这样氛围才可成型,如今之朝廷,怕是没这样的魄力了。”
听到王文龙的这一番解释,李文松不禁默然。他身处京城的权贵阶级,知道王文龙说的是对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