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 第384章 一年前开始编织的大网

第384章 一年前开始编织的大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引蛇出洞?

    刘备略有些怔住,愣愣地看着李基。

    李基当即重新将刘备扶着坐下来,然后重新给刘备倒了一杯热茶,道。

    “扬州地形,想必主公也是颇为清楚,地广而瘴气多,水网交布,或没有什么坚城高墙,但行军却是极其的艰难。”

    “所以,既然山路难行,我不向山去,让山向我而来便是了。”

    原轨迹之中,孙策自兴平元年开始进攻吴郡,直至建安四年才占领豫章郡,足足耗费了接近六年的时间才真正称霸江东。

    可想而知,扬州或弱,但是讨伐起来却是异常的棘手。

    尤其是扬州那种水网交织,瘴气丛生的地形,小股兵力或许还好,但大股兵力行军却是相当的困难。

    也就是吴郡本就多平原地带,以及这么多年以来,刘备与李基不遗余力地不断修缮道路,方才让吴郡摆脱了这种窘迫之境。

    不过,吴郡内部或许在官道行军极快,但出了吴郡,庐江、九江、丹阳、豫章四郡的状况依然是相当恶劣的。

    刘备闻言,已然是明白了李基的意思。

    机遇与风险无疑是并存的。

    看似是吴郡露出了破绽,刘备与李基皆不在吴郡之中,但何尝又不是一个诱使敌人冒进的陷井。

    这让刘备忍不住捋了捋胡须,皱眉道。

    “只是吴郡之中的兵力不多,且子坤亦未在吴郡坐镇,如此是否会有些冒险?”

    若是李基留守吴郡,刘备对于“引蛇出洞”之策自然是信心十足。

    “基若是在吴郡之中,些许魑魅魍魉又如何敢犯?”

    对此,李基流露出了一个无奈的笑容。

    这在某种程度上,几乎算是被盛名所累了。

    以着李基的名声,什么示敌以弱之类的计谋几乎是注定失效,自身卖个破绽敌人就会嗷嗷上的可能性几近于零。

    整个大汉,恐怕都不会有人相信“国士”李基会是个菜狗。

    “这倒也是,只要子坤在吴郡之中,恐怕那些贼子根本不敢萌生什么多余的心思。”

    刘备应了一句,但眉眼之中无疑还是有着几分担心,道。“不知子坤所定,乃是何人在吴郡之中担当重任?”

    李基品了一口茶,答道。“贾文和。”

    “贾文和?”

    刘备回想起贾诩那个和善的君子模样,尤其是近年以来,贾诩日益心宽体胖,体态在丰满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如今几乎成了吴郡最为丰满之人。

    且随着贾诩的体态越来越丰满,他的面相更是日益显得慈眉善目且无害。

    即便刘备多次被李基提醒过贾诩乃是多智之人,但就连刘备也总会下意识地小觑贾诩。

    “贾文和,真的可以吗?可莫要出现什么差池才好。”刘备皱着眉地答道。

    “主公尽可放心,此事看似未雨绸缪,实则却是基与文和筹备许久,文和的任务也并非是抵挡贼人进攻,而是……一战而定,为主公尽取扬州。”

    说到这里之时,李基眼眸之中的锋芒显露无疑。

    为何此番“讨董”,李基明知与率领三万余精锐千里迢迢前来,很可能会得不到什么实质的好处,但李基还是全力支持刘备的选择。

    甚至,刘备麾下明面上最为得力的将领与精锐,都尽数被带了出来。

    就连袁绍都知道将颜良文丑以及大量精锐都留在渤海,李基又怎么可能单纯为了“讨董”而如此倾巢而出。

    醉翁之意不在酒!

    唯有讨董,方能让吴郡周边一些野心之辈,对于吴郡精锐尽出而深信不疑。

    在李基的谋划之中,不管此去讨董收益与结果如何,真正的大头却是曾天下诸侯的注意力都在司隶,一举将整个扬州彻底给吞下去。

    志在天下的李基哪里有时间如同原轨迹的孙策那样,为了占领扬州前前后后折腾了五六年之久。

    否则,那岂不是与江东杰瑞无异?

    感受着李基的自信,刘备原本有些忐忑的内心一时却是完全地安定了下来。

    无的放矢,向来不是李基的作风!

    让刘备为之心惊的是,原来在讨董之前,李基就已经在谋求鲸吞扬州了。

    “子坤是如何确定此番前来会盟讨董,备事后就一定会被封扬州牧?”

    对于这一点,刘备可谓是相当的疑惑。

    “那倒没有……”

    李基笑了笑,然后答道。

    “不过主公被封扬州牧乃是锦上添花罢了,只要鲸吞扬州,纵使朝廷封了别人是扬州牧,那也无妨。”

    顿了顿,李基看着脸色有些僵住的刘备,缓缓道。

    “主公,时代变了,谁是扬州牧实则不是朝廷说了算,而是谁鲸吞了扬州谁说了算,这便是乱世。”

    刘备沉吟了一阵,长长地吐了一口气,道。

    “子坤所言极是,倒是备还有些许没能适应这乱世。”

    盛世之中,谁是扬州牧自然是以朝廷为准;

    可乱世之中,假如刘备已经鲸吞了扬州,那么刘备不喜欢谁是扬州牧,那么朝廷就得换一个刘备喜欢的州牧上位,直到刘备满意为止。

    不过被如此开解一番后,刘备的语气倒是轻松了几分,道。“不过,备倒未曾想过子坤对于文和的能力是如此信任。”

    李基摇了摇头,以着平淡而从容的语气答道。

    “不仅是文和的能力,而是对被主公与基治理了六年之久的吴郡,有足够的信任。”

    “看来,主公尚未意识到吴郡早已今非昔比,纵使是没有文和坐镇,那些豺狼也不可能动摇得了吴郡分毫。”

    “所以,主公无须担心,安心前往颍川访贤即可。纵使文和出了些差池,也断然动摇不了吴郡半点根基。”

    被李基如此一提醒,刘备方才明白了此中的某些关键,也是讪讪一笑,明白自己这是关心则乱。

    纵使刘备带走了三万精锐,但以着如今吴郡的底蕴以及军户制,绝非是扬州其余几个郡所能够撼动的。

    这一刻,刘备似乎明白了为何李基在讨董之前,几乎是倾尽全力地将军户制给推行了下来。

    这便是为了将吴郡的底蕴、民心充分地与军户制结合在一起,藏富于民,更是藏兵于民。

    一时间,刘备心中不仅没有担忧,反而有些许同情那些早早就落入子坤所编织的大网的那几只飞蛾。

    谁人又能想到,早在讨董的半年前,李基就开始为一年后的陷阱而编织大网呢?

    旋即,刘备不急不缓地将刚才李基所倒的热茶细细品完,然后开口道。

    “那便劳烦子坤陪我前往颍川访贤了。”

    ……

    与此同时。

    距离洛阳超过千里之遥的吴郡。

    漫长的距离,让洛阳的信息纵使以着换马不换人的方式,也存在着接近半个月时间的信息差。

    在刘备都已经准备率军离开洛阳之时,传递到吴郡的最新讨董战况却还是盟军的攻势在虎牢关受阻。

    而刘备、李基皆不在吴郡的情况下。

    如今吴郡的军政诸事,乃是由贾诩、顾雍、张纮、夏侯博、糜竺五人分别负责、相互监督。

    在司隶方向传回的情报抵达吴郡后,五人亦是齐聚在府衙之中商议。

    所商议的内容,不仅仅是吴郡、会稽郡内部的事宜,还有着关于粮草运输的问题。

    刘备率军远赴千里讨董,自然不可能像一穷二白的孙坚那样将所有粮草后勤都寄托在盟军身上,同样也一直通过海船保留着一条颇为漫长的补给线。

    如今,在虎牢关所传回的情报似乎渐渐不利于盟军的情况下,吴郡府衙之内也正爆发着一场争执。

    张纮全力主张劝说刘备退兵返回吴郡,认为如今千里迢迢地保持补给线,就算有着海船运输,消耗之大也足以让吴郡伤筋动骨;

    夏侯博则是认为该继续向刘备增派精兵,既是为了支持刘备的讨董大业,亦能防止出现了什么意外而令刘备深陷危机之中;

    除此之外,顾雍的态度倾向于张纮,糜竺则是倾向于夏侯博……

    唯有贾诩笑眯眯地充当着和事佬,劝说大家冷静友爱地讨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