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给古人直播从重婚案庭审开始 > 第 91 章 天幕之下(一)

第 91 章 天幕之下(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秦朝位面。

    一行内监各自抱着一叠书籍,排着队走进殿中,小心翼翼地将书依次放在了书架上。

    这是嬴政特地命人改建的“书房”,仿姜海蓝他们律所的办公室的布局,打造了书桌、椅子、书架。

    学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后,又立即命人将宫中藏书全部印刷成纸质版,先送一份到“书房”来。

    天幕介绍的东西很多,嬴政自然是都想要,但大多以他们当前的技术是造不出来的,只得遗憾放弃。

    能够造出来的自然是要加倍生产。

    比如,书籍。

    比如,陶瓷。

    比如,酒。

    比如,火药。

    这玩意儿经炼丹师作证威力巨大,只是以往他们没有想过能投入战争中。

    嬴政命他们将其造出来,炼丹师兢兢业业地炸炉。

    没过多久,他们便将嬴政请去,嬴政亲眼看到了大爆炸。

    一座旧宫殿直接被炸塌了。

    浓烟滚滚,一地废墟。

    他的眼神却愈发炙热,连宫殿都能瞬间炸成废墟,若是人……

    若是用在战场上……

    嬴政的语气中是克制不住的兴奋,“去叫蒙恬来。”

    扶苏被派去了海边,负责“晒盐”。

    盐铁历代都是管制物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交给别人嬴政也不放心。

    扶苏把天幕教的两种晒盐法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他安排人照着一步一步地来:划盐田、引海水、除杂质、提纯……

    期间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

    但晒盐工人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最终将白花花的细盐捧到了扶苏面前。

    扶苏大喜,询问是否有将各项比例记录下来,又差人带上少部分细盐回咸阳回报。

    西汉位面。

    刘邦率军回到长安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拉着吕雉闭门面谈。

    他比她死得早。

    历史喵证实他死后吕雉干得不错。

    后面文景二帝和汉武大帝更不用说了,刘邦不敢赌换别人上位会比他们干得更好。

    所以按照原本的轨迹让吕雉临朝称制,再由刘恒祖孙四代人接手大汉是最好的。

    但刘盈的后代没能继位,吕雉会怎么想?她会不会对刘恒母子下手?

    刘邦叹了口气:只能让渡利益给她,和她好好谈谈。

    按照历史喵剧透的“未来”,吕雉扶持吕氏,吕雉死后诸王混战,然后刘恒上位……可知,刘盈死在了吕雉前面,刘盈的子嗣被诸王和朝臣……

    刘邦没忍住又叹了口气。

    “刘恒记在你名下,若是刘盈……兄终弟及,如何?”

    “还有刘彻那个推恩令,咱们也盘算盘算怎么搞。”

    可能会有的继承人风波是帝后、皇子、诸王、大臣们的事情,和百姓们可没有关系。

    乱世刚刚

    结束,百姓只想能够安稳地种地,过太平日子。

    天幕出现之后,皇后召人研究、制造天幕上出现的一些东西,民间也有些人喜欢动手动脑,于是时间长了,百姓们的生活受到天幕的影响有所改变。

    他们照着天幕上那些人穿的上衣和裤子裁剪衣裤,缝制鞋子。

    “那种裤子穿着很利索,跑得快。”

    “太适合骑马了。”

    “下地干活也不错。”

    “鞋子也轻便,只是我们弄不出来他们那种鞋底。”

    “凑合着穿呗。”

    他们照着天幕上的桌椅板凳柜子打造家具,照着姜海蓝老家的灶打造新灶台和铁锅,学着炒菜、煮火锅……

    “不得不说这桌子、椅子、凳子实在是好用。”

    “就是就是,坐着舒服,趴桌子上也舒服。”

    “他们那个灶虽然是铁做的,但咱们的土灶按照那个样子打出来,确实比之前的灶好,通风、火也烧得旺。”

    “就是没有那么多铁造铁锅,那些炒菜看起来可真香!”

    “就算有铁锅,咱们也没有多的盐、油、糖,没有辣椒……”

    “说到盐……天幕不是教了两种制盐法吗?”

    “那也是满足有钱有势的人,与咱们黔首何干?”

    汉武帝时期。

    军营内,卫青带着一众将军正在检阅军队。

    一万将士身披铠甲,骑着战马,一个个昂首挺胸、威风凛凛。

    “马鞍、马镫、马蹄铁,当前造出来的数量,仅够一万匹马使用。”一名副将向卫青汇报道,“主要还是缺铁,陛下和诸大臣已经在想办法了。”

    刘彻不愧是刘家子孙,从天幕上学到了一些“手段”后,立即通令全国黔首,首先表明了他作为天子,对这些年黔首们大力支援对外战争的感谢,你们也是大功臣;其次说清楚为什么他坚持要打仗,不是因为他刘彻野心勃勃,而是为了保卫家园,为了让匈奴不能屠杀大汉子民;最后表示打服匈奴之后,一定会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感谢黔首的支持。

    虽然这其实是在画大饼,但对广大黔首来说,也还是有一定作用。

    ——有盼望总比没盼望要好。

    华夏的子民历来要求就不高,不逼他们到绝境即可。

    卫青也清楚当下国内境况,他沉声道,“有一万已经很好了,先前我们可不知道可以给战马安上马镫、马鞍、马蹄铁。”

    天幕上那个自称“穿越者大联盟”的男人果真没说错,战马武装之后,跑起来更快,将士们骑行方便,还能在马背上起身骑射。

    副将道,“那个□□已经投入了生产,下次将士们出征,也许可以带上。”

    卫青点头。

    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冠军侯在哪儿?”

    跟在卫青身后的另一名将军上前一步,轻声道,“冠军侯在训练小孩。”

    卫青:“……他还没放弃?”

    从那次看到天幕上几千个小孩迅速列队、出门,霍去病就被激发了强烈的胜负欲,他又得到了刘彻的支持,军中将士前段时间可是被折腾得不轻。

    但霍去病很快意识到,天幕上可是一群未及豆蔻的女孩、未及束发的男孩,于是他找了一批十二三岁的小孩进行“军训()”,不拘男女——只教出男孩依然显得我输了。

    要说他哪里找到的小孩?

    有聪明人意识到这批小孩要是练出来,是不是得算冠军侯的弟子?冠军侯可是手把手在教啊。便把族中晚辈塞了过来。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

    刘彻也不插手,要是霍去病真能教出几个能干的,他高兴还来不及。

    东汉位面。

    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夏商周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秦朝时期,实行军功爵制;两汉时期,有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之后,实行科举制。

    刘秀站在东汉初,非常遗憾明明有科举制这么好的制度,可以选拔大量人才,还能从民间提拔底层人士,他却不能直接用。

    这样没办法。

    毕竟……

    你大汉有多少书籍?

    你大汉的读书人有多少?

    你大汉的平民百姓……读得起书吗?

    还是先老老实实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吧,等书籍的数量上去了,再想着多开学堂、搞科举制。

    但大规模地推行科举制做不到,小范围内搞搞试点1()1[()”却是可以的,由朝廷出钱在洛阳修学校,让学生们学朝廷出的教材,就像天幕上的学校一样,先试试看能不能培养一批人出来。

    ……然后送去“考试”。

    选官选官,自然是要选有能力的。

    刘秀拉着一众大臣开了一次又一次的会议,最终将这项“政策”定了下来。

    他也做着“天下英才尽入我朝中”的梦想。

    另外就是“东汉幼儿园”的问题,刘秀愁得不行。

    天子来不及长大就死了,好不容易长大刚把权夺回来又死了,这样连着几代人,他大汉不亡才怪。

    外戚、宦官、士族,怎么可能一直对老刘家忠心耿耿?他们不趁机把控大权、不争权夺利,刘秀都要骂他们废物。

    可是寿命这个东西……

    “重视医学,多养好医生。”

    “好好养生,不得沉迷酒色。”

    “娶家族普遍长寿的女子。”

    ……

    刘秀想着从外力来改变他后代短命的境况。

    民间百姓就如同大秦和西汉的百姓一样,发挥主观能动性,从天幕上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改善自己的生活。

    虽然和那个世界天差地别,但能前进一步是一步嘛。

    “某某村在搞那个什么窑烧炭,你们知道吗?”

    “用窑烧炭?”

    “也是跟着天上说的造的。”

    “他们村要是能

    ()烧出好炭,以后打算做炭村吗?”

    “他们怎么不烧陶瓷?”天上不也教了?

    “我们这边不适合烧陶瓷吧……”

    “我听我舅说,他们那边在改良烧制陶瓷技术,也许过不了多久,就能在集市上看到了。”

    “啧啧,聪明人就是比咱会动脑子。”

    东汉末位面。

    嗯……

    司马家是不要想上位了,什么“司马代魏”、“三家归晋”,就算曹操一时脑子进水肯放过司马懿,曹丕也不会放任司马家活着。

    何况还有东吴和蜀汉。

    然后就是东吴、蜀汉的荆州之争。

    诸葛亮和刘备可是早就盯上了这个地方,在已知的前提下,关羽身死、荆州归吴、刘备战败、永安托孤这些事都不会再发生。

    但江东纵火团也不是吃素的,你刘备想要荆州,问过我东吴的意见了吗?你不想死在白帝城,那给你换个风水宝地好不好?

    再有,孙刘曹三家也非常在意他们的继承人问题。

    刘备还好,历史喵可没说他的儿孙有什么大问题。

    曹丕就很郁闷了,怎么他的子孙后代也和刘家一样,莫非这是他夺了刘氏江山的报应?不不不,我曹丕不信因果报应!

    至于孙权……他气得不行,父辈再兢兢业业地干活有什么用,子孙废物啊!那怎么办?多生点儿子,从中挑过能干的培养吧。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大力发展军事和经济。

    改良火药、制造火器,大规模投入战场使用,这可比火烧曹操大军爽多了。

    多种地,多产粮,生产能卖钱的器物,鼓励商业发展……

    建学堂,多印刷书籍,培养有用的人才……

    ……

    三方争霸,战火连绵,非要斗到你死我活,直到只剩下最后一个为止。

    三足鼎立的局面不会持续太久。

    但最终会是哪家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建立大一统王朝,没有人知道。

    大家都在为了那么一个可能竭尽所能。

    最苦的从来都是百姓。

    只是司马家不能上位,也许就没有八王之乱、五胡乱华,没有历史书上都说不清楚的南北朝。

    待孙刘曹三家中的一家一统天下之后,休养生息、劝课农桑,到那时百姓的日子会过得稍微好一些吧?

    能够少死很多人吧?!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