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3章
"料想待到运河肃清,漕运恢复正常,南直隶的漕粮运抵陕西之后,便可极大缓解陕西百姓之困局。czyefang"
如此大规模的赈灾行动,在整个大明朝的历史上都是独一份,尤其是集结多省之力,抽调粮食,更是容易引起地方动荡。
如若不是朱由校乾纲独断,威望甚重,毕自严说什么也不会同意如此孤注一掷的做法。
不过还好,得益于朱由校上位以来整饬有方,各地官兵军饷充足,原本灰暗的吏治也是为之一清。
随着南直隶那些苟延残喘的"乱臣贼子"辛苦筹划的阴谋被南京守备徐允祯等人粉碎,承担疏通大明经济命脉重任的漕运也是"重见天日"。
如此一来,朝廷赈灾的效率便会大大提高,一些莫须有的"漂没"也将彻底成为历史的云烟。
"既如此,朕决议于南直隶设立税课司!"
哗!
朱由校的声音虽然清冷,但在南书房众臣听来,却不亚于一道惊雷,不少人的脸上都是露出了不加掩饰的惊容。
税课司!
这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词汇,自朱由校继位以来,便是在朝堂上不断被提及。
既北直隶各府县及东南沿海港口分别设立税课司之后,天子终于要对南直隶动手了吗?
国朝初年,太祖朱元璋为了快速恢复民生,定下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人施加种种限制,但唯独疏忽了"商税"这一条。
其标准之低,堪称历代之最。
随着成祖朱棣靖难成功,大明朝的政治核心也随之迁移到了北京,进一步凸显了南直隶经济命脉的重要性。
此后历代大明天子倒也不是没想过整饬商税,只可惜每每提出,便会被出身南直隶的官员们以"祖制"亦或者"与民争利"等借口挡回来。
昔年武宗正德皇帝便是因为想要对南直隶的贵族阶级动手,最终落了一个"落水而亡"的下场。
但却含有人知晓,武宗皇帝落水的地点,正是在南直隶淮安府的清江浦,于民间享有"漕运四都"的美誉。
时光境迁,曾经于南直隶呼风唤雨的魏国公府已是轰然倒塌,独领风骚的"东林君子"也是泯然众人,甚至连富可敌国的富绅豪商们也是先后被朱由校整饬。
从明面上来看,偌大的南直隶,好像再也找不出一股可以与天子对峙的势力。
"陛下圣明,老臣遵旨"
相顾无言间,一道坚毅的声音于南书房中悠悠响起,抬眼望去,正是内阁首辅方从哲。
一语惊醒梦中人。
有了方从哲带头,南书房中鸦雀无声的朝臣们很快便反应了过来,不管心中作何感想,也不管自己是不是出身南直隶的世家大族,皆是一脸敬畏之色的躬身应是。
至于在另一侧作壁上观的勋贵们更是眼鼻观心,不置一词,昔日南直隶之所以隐隐有"听调不听宣"的趋势,不就是因为那些世袭罔替的南京勋贵从中推波助澜吗。
他们这些人身份本就敏感,此时还是默不作声的好。
"既如此,着户部,吏部,督查院即刻派遣能臣干吏,赶赴南直隶各府县设立税课司。"
"从下半年开始,南直隶的税收不再归于地方,尽数上缴中枢!"
片刻过后,朱由校不容置疑的声音便是在南书房中响起,震得不远处半开的窗柩都是隐隐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