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4章
"除此之外,当再增补一位阁臣。chuoyuexs"
就在乾清宫暖阁的朝臣以为"入阁辅政"即将告一段落的时候,朱由校清冷的声音再起,使得众人稍微平复了些许的心情再度紧张了起来。
"除此之外,当再增补一位阁臣。"
朱由校波澜不惊的话语,瞬间引得乾清宫暖阁一阵哗然,众人稍有些平复的心情再度躁动了起来。
自永乐年间,"内阁"制度露出萌芽之时起,大明朝的阁臣便通常以三人为常例,但也并未绝对。
例如阁臣身体不佳,于府中称病不出,而皇帝并不想令其"告老还乡",便会额外增补一位阁臣,代行其权柄。
眼下户部尚书毕自严的情况便有些类似,其虽然被天子列为阁臣,但平日里还要负责部中事务,自是没有多余的精力理会冗杂的朝政。
待到朱由校话音刚落,乾清宫暖阁众人的目光便是不由自主的向坐在首位的内阁首辅方从哲身上望去。
一般增补阁臣,都应由六部九卿举行"廷议",商议出几名候选人报予皇帝知晓之后,再由皇帝做出最后的人选。
但在朱由校登基之后,出于巩固皇权的目的,他有意淡化了"廷议"的存在感与重要性,在一些重要人事人选上,经常乾纲独断,亦或者由几名心腹共同举荐,不再像往常那般,闹得举朝皆知,人声鼎沸。
眼下朱由校既然已是提出继续增补阁臣,那么身为内阁首辅的方从哲便是"举荐"的最佳人选。
放眼整个乾清宫暖阁,也唯有这位地位超然的三朝老臣方才享有此等资格。
"陛下,翰林院侍讲,詹事府左谕德刘鸿训素有才干,或可当此重任。"
沉默了半晌,在众人稍有些错愕的眼神中,内阁首辅方从哲缓缓道出了一个稍有些陌生的名字,令得案牍后的朱由校都是为之一愣。
虽然"阁臣"品秩一向没有定论,但通常默认为由六部九卿升任,故而朱由校下意识的认为方从哲会从暖阁中的朝臣中举荐一位,却没有料到竟是提及了一位"清流"翰林。
在天启朝之前,大明一向有"非翰林,不入阁"的官场潜规则,京中有司衙门当数"翰林院"最为炙手可热。
虽然身上并没有什么要紧的差事,终日只能与腐朽发黄的古籍打交道,但却架不住詹事府的官员,一般都从翰林院中选拔。
一旦得以入选詹事府,便能与大明诸君,日后的天子朝夕相处,结下师生情谊。
就拿半炷香前才刚刚"入阁"的兵部尚书孙承宗来举例,就因为其曾为詹事府官员,与案牍后的天子有些师生情谊,方才能够在"东林党"轰然倒塌的时候,仍是维系着超然的地位,并且在短短六年多的时间里,便是"入阁"辅政。
"詹事府左谕德?"
少许的错愕过后,朱由校的脸上便是露出了一抹深思之色,有些耐人寻味的盯着面前神色自若的内阁首辅方从哲。
如今的大明早已不复昔年的内忧外患,凡是明眼人都能够瞧出,大明已然焕发了新的生机,已是一副中兴之象。
朱由校曾经听过一句话:站在风口浪尖,就是一头猪都能够起飞,遑论这刘鸿训也并非凡人,在原本历史上曾官至内阁首辅,为了大明的复兴而兢兢业业,但因为崇祯帝生性多疑,继而将其罢免,时人将其称之为"金筷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