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2章
"臣不敢"
见状,朱常洵忙是自座位上起身,避开了微微躬身的朱由校,稍有肥胖的双手也是下意识的摆动着。mshangyuewu
"眼下我大明财政紧张,臣身为高皇帝子孙,自当为国出力。"
"臣稍后便传书回洛阳"
剧烈的喘息过后,福王朱常洵的声音又起,令得朱由校呼吸急促的同时,脸上也是涌现了一抹毫不掩饰的惊喜之色。
作为眼下与皇室关系最为密切的宗室藩王,就藩于洛阳的福王府无疑是天下众多宗室之首,其一举一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余宗室的态度。
这"官差一体纳粮"虽是利国利民之策,但作为大明天子的朱由校便是不好率先将其托之于口,需要有人与其唱一出"双簧"才好顺理成章的将其提上日程。
而在大明众多勋贵中,既有皇叔身份,又有"富可敌国"之称的福王朱常洵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稳妥起见,朱由校并不打算将"官差一体纳粮"之策瞬间波及到北直隶的所有富商豪绅,而是先拿这些世袭罔替的宗室藩王开刀。
虽然自继位之日起,他已是先后数次整饬勋贵,并且颁布了新的"宗室条例",但都是些治标不治根的权宜之策罢了。
若是想要从根本上扭转大明日渐枯竭的财政,令得大明重新焕发生机,恢复昔日东亚霸主乃至世界霸主的地位,这土地改革便是势在必得之事。
后世满清"雍正皇帝"之所以风评颇高,便是其在任的时候,不顾群臣乃至于世俗的约束,先后推行了"官差一体纳粮","摊丁入庙"以及"火耗归公"这三件足以改变清王朝命运的国政。
眼下大明内忧外患尽去,皇权高度集中,一众领兵的将帅也对其忠心耿耿,正是国朝建立至今,改革的最好时候了。
但因为有正值壮年,却落了一个落水而亡的武总皇帝的前车之鉴,朱由校还是没敢直接将改革的矛头率先对准南直隶的富商豪绅,而是选择徐徐图之。
"皇叔今日之举,当永载史书!"
不多时,朱由校激动的声音便是自暖阁中响起,其眉眼间洋溢的激动之色在司礼监秉笔看来,竟是比昔日陕北捷报传递进京的时候还要浓郁几分。
的确如此,随着女真皇太极领着麾下残兵败将败逃陕北之后,朱由校便是知晓其灭亡不过是时间问题,心中已是没有太多波澜;反观身前的福王,竟是如此轻易的便答应了自己的想法,实在是有些意外。
倘若福王朱常洵不肯做这个"出头鸟",朱由校推行"官差一体纳粮"的时间至少要在耽搁上一年。
虽然一年的时间听上去不算久远,但对于风雨飘扬的大明来说,每提早一天,都是极好的。
"陛下谬赞了。"
见得朱由校如此激动,朱常洵心中的苦涩和落魄也是缓解了不少,脸上也是涌现了些许笑意。
虽然从短期来看,自己响应天子的"官差一体纳粮"不但会府中进项大大减小,更会被天下宗室怀恨在心;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当今天子正值壮年,身体也算康健,未来御极的时间至少还有数十年。
只要朱由校在位一天,他们福王府便能高枕无忧,至于几十年之后,各地宗室还能否存在还晌午可知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