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墨门高士(二)
郭涛平缓了一下心情,然后接着看后面的剑法。
剑法只有十三式,名为“碧海扬波十三剑”。
郭如柏生前用刀,郭涛随父亲学的是刀法。可他曾经听父亲说起过:“中原武林各门派的剑术都以轻灵奇幻为宗旨。”
而石刻之中的剑法却大开大合,大气磅礴,显然与中原各大剑派的剑法有巨大的差别。
郭涛能够想象师父当年仗剑江湖之时,一定有顶天立地的气概,一定是一位冠绝古今的大丈夫、真英雄!
之后便是墨门独门轻功“流幻身法”。
这门轻功以灵动幻化为主旨,步法繁复,虚实百变,身形飘忽,似前实后,处处出人意料,石刻中的人形似乎有凌波而起飘飘欲飞的神韵。
郭涛天性灵动,这门轻功最适合郭涛的心性。
而后是璎珞指法,这种指法的变化极尽精微,郭涛完全不知所云。于是,他只能安慰自己:“将来,我一定会有弄明白这些指法的一天!”
石刻最后,郭涛的这位师父终于提及了自己的身世。
他是大汉武帝时人,名叫郭迹,系墨门弟子,是一位名满九州的游侠。因为受胞兄牵连,被逼无奈之下,他扬帆大海离开了中原。
本来,郭迹是打算去寻找传说中的西天乐土,但在海上遇到了暴风,船沉了。于是,郭迹落难荒岛,终老于此。
郭迹大侠半生寂寞,所以,他命名此岛为“寂寞岛”。
石刻上提到,他希望未来的传人将他的遗骨带回中原,选名山大川风景绝佳之所在,葬于高山之巅。
这就是郭迹的遗愿:魂归故土。
虽然这个愿望不算太大,说起来很容易,但郭涛的心里却是惴惴不安,自感没有把握一定做到。
再往后看,郭迹嘱咐弟子;“下面水池中的莲花名叫火莲花,是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物种,在中原早已经绝迹了。它每年只开一次花,只结一颗莲子,常人食用莲子后,可以延年益寿。习武之人食用后可以增强内力。
池水中的红鱼也是异种,同样有益气健体之效。
另外,石床之下有一个石匣,石匣里有一柄短剑,名曰‘鱼肠剑’,赠与弟子。”
郭涛读完了石刻,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位千百年前的师父对自己的关爱,他当即转身回去给师父又叩了几个响头。
然后从床下取出石匣,抱着来到了山洞口。
郭涛打开石匣,里面果然有一柄短剑。郭涛拔剑出鞘,顿感杀气逼人,这柄名剑虽然经历了将近两千个寒暑,但依然杀机凌厉。郭涛还剑入鞘,将它插在了腰带上。然后合上石匣,向洞外张望。
天色已经不早了,太阳已经躲到了西山背后。郭涛的肚子又开始乱叫,于是他去摘了几个野果,胡乱地填饱了肚子。一直忙乱到天黑,终于将一切准备停当。
百忙之中,郭涛还在师父床前的石桌上敬献上了几枚山果,算是做弟子的聊表寸心。
当天夜里,郭涛就在右侧的石屋之中生起了火,决定将这间石屋作为今后的居处。
随后,他开始计算日子,准确的日期已经算不出来了。郭涛只是大略上知道今天是永乐二十二年十月下旬的某一天。郭涛还知道明年是洪熙元年,所有的这些都是父亲生前告诉他的。
随后,他在门旁的石壁上刻下了五根横线,意思是上岛已经五天了。以后每天添上一道,用以计算时日。
刻短线的时候,郭涛发现手中的鱼肠剑锋利到了极点,他只是随手轻划,剑尖就已经刺入了石壁。
“原来石壁上的图形和文字都是师父用这把剑刻的。”郭涛大悟。
郭涛从小就极其早熟,郭如柏夫妇很早就把他当成个小大人来看待。尤其是经历过最近这么多的磨难之后,他的心智更加地成熟敏锐,甚或已经超过了普通的成年人。
从此以后,郭涛开始专心研练墨门内功心法。
这门内功入门极其容易,凭郭涛扎实的根基自然轻松上手。慢慢地,郭涛终于感到有一股极其微弱的暖流随着心意在体内流转。虽然这股气机时断时续,甚或时而消失不见,但足以令郭涛喜不自胜,他知道自己的内功终于有了进境。
于是,他夜以继日,用功更勤,即使在睡梦之中依然练功不辍。
至于二十六路雷神锤、碧海扬波十三剑,郭涛时时观摩,苦苦研修,这两门武功关系到家仇能否得报,他不敢有一毫的疏忽。
只是练剑之时没有长剑,郭涛只能寻找了一根硬木棍来代替。
想来郭迹大侠的长剑在遭遇海难之时失落了,所以未能留给弟子。
然而郭涛最钟情的当属流幻身法。
这门轻功讲究观之在前,忽焉于后,轻灵快捷,幻化无穷,正适合他活泼跳脱的心性。所以,郭涛轻功的进步尤其迅猛。
璎珞指法还只能看看,因为郭涛的内力不足,虽然有时指指点点,但还只能是虚张声势,毫无效验可言。
郭涛在寂寞岛上日夜用功,饥则餐野果,渴则饮山泉,有时烤上两条红鱼改善生活,日子过得也算是苦中有乐。
当然,他不敢忘了师父的深恩厚德,正是师父使他报仇的心愿有了希望。在绝境之中,他的人生,不正是由希望支撑起来的吗?
所以,每天早晨,郭涛都会万分恭敬地给师父供奉上鲜果,然后默默地祈求上天,让他今生能够达成师父的遗愿。假如郭迹大侠真的在天有知,知道有徒如此,不知道会有多么大的感慨。
在郭涛看来,墨门内功心法至阳至刚,与他从小习练的少林内功有很多相通之处,所以,他的内力修为才会进步神速,一日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