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咱们吃的是天鹅肉?
任志涛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走,咱们去那个什么德吃烤鸭去。”
那立文看着明显发福的任志涛,挺着个将军肚还在念叨着吃烤鸭,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她心里却在嘀咕:那个什么德的烤鸭有什么好吃的,那么腻又那么贵。
给我一只鸭子,我就能给你做出与它味道相差无几的烤鸭来。
赵亚男也跟着附和:“对,先尝尝最有名的烤鸭,再喝一碗豆汁。
我听人说雍王府附近的炒肝最好吃,赶明儿个就去那里,我要去拜拜,再吃一碗炒肝。
你说他那炒肝为什么不论盘,而是论碗呢?”
那立文抓抓头上的短发,然后回道:“那个炒肝和咱们那里的豆腐脑差不多,所以得用碗来装。”
赵亚男:“噢,原本如此。
那它为什么要叫炒肝儿呢?”
那立文哑然,这个她还真不知道,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说亚男,到时候我点了豆汁儿给你,你可不许剩啊。”
她转移话题道。
赵亚男点头:“没问题的,我最爱喝豆浆了。”
那立文摇头:“豆汁儿和豆浆可是两码事。”
“有什么不同?”赵亚男问。
“嗯……这么说吧,你闻到过夏天酸菜缸散发出来的味道没?那个豆汁儿就是那个味儿。”
“啊?!”赵亚男大惊失色。
那立文重重点头:“不用这么吃惊,我觉得那豆汁儿就是泔水,而且还是发酵过的泔水。”
“那为什么当地人喜欢喝呢?”小叶子好奇地问。
那立文:“这个嘛,就如同臭豆腐,螺蛳粉一样,闻着味道受不了,可吃起来又欲罢不能。”
小叶子一脸嫌弃道:“咦……
我最讨厌吃臭豆腐了,闻风能臭二里地。”
赵亚男却说:“我还就爱吃臭豆腐,把它抹在馒头片上,我一气儿能吃仨大馒头。”
那立文:“那么你大概也能喜欢喝豆汁儿。”
事实证明,豆汁儿的威力太强,赵亚男也喝不下去。
那立文是在前门大街上订的酒店。
大家略做休息,第一站便准备去天安门。
六月一日一大早,那立文便把孩子们从床上薅了起来。
“走——
带你们去天安门看升国旗仪式去。”
此时的人们,对升旗仪式并不太感兴趣。不像二十一世纪那样,为了看一次升旗仪式,甚至能在广场附近蹲上一宿。
这个升旗仪式可是那立文的最爱。
她每看一次都要激动上一次,如同兴奋剂一样。
上辈子只要是有些不如意,她就去天安门看升旗仪式,看完之后让她对生活又充满信心。
现在嘛,要提早让孩子们感觉一下。
爱国主义教育就得从小抓起。
孩子们对升旗仪式没有什么感觉,但一听说去天安门便全都兴奋起来。
天安门对全国人民来说,那就是圣地,是所有人向往的地方。
“噢——
终于能看到天安门了!”
天天是最兴奋的一个,他欢呼着穿上白衬衫蓝裤子白球鞋,最后又从书包里掏出来一个红领巾系在脖子上。
那立文:嗬!
这是在家里就有所准备呀。
她对大外甥的喜爱又增添了一层。
那立文没有想到,这时候的人们便已经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非常重视,现场已经有许多人早早等着了。
最多的还是佩戴红领巾的小学生们。
看来大多家长的心都是想通的。
天安门广场每个月的一日这一天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
升国旗方队由36名武警官兵组成。
其中有擎旗手一名,左右两侧是怀抱冲锋枪的两名护旗手,后面是一名佩戴指挥刀的带队警官,其后是由32名肩扛56式半自动步枪的护旗方队。
方队后面还有60名武警军乐团队员,在升旗现场演奏国歌。
九十六人的三军仪仗队一出场,气势不是一般的大。
立刻把还在打闹嬉笑的孩子们震住了。
他们自觉地一字排开,端端正正地站好,绷着小脸专注地观看着升旗仪式。
就连平时最爱动来动去的胖儿子,现在也老实了。
升旗仪式举行完之后,胖儿子阳阳拉着那立文的手,仰着头肃着小脸道:“妈妈——
我长大了也要去当兵,保家卫国。”
那立文:“······好。”
看来这次来看升旗仪式来对了。
一行人看完升旗仪式,在附近简单吃了点东西,又折回去买门票进入看故宫。
赵亚男和任志涛要去大会堂瞻仰厅,那立文带着孩子们没有去。
老爸老妈和他们去了。
出来之后,老妈一个劲儿地抹眼泪,老爸变得特深沉。
那立文:就知道会这样子。
大家在天安门整整游玩了一天。
傍晚走的时候,任志涛一挥手:“去全聚德。”
好嘛,还是惦记着吃烤鸭。
到了全聚德,大家都吃的满嘴流油,赞不绝口。
那立文只是浅尝一口便不吃了,和她上辈子吃的味道没什么两样。
她特意问了服务员一嘴烤鸭的价格,服务员答一只烤鸭一百九十八。
老妈一脸震惊。
她怕现场给烤鸭切片的服务员听见,凑近那立文耳边用气息耳语道:“咱们吃的莫不是天鹅肉?”
那立文嘴里喝的一口茶水差点喷了。
直到出了全聚德,坐着车子走出好远,老妈才敢大声表达她对烤鸭价格的质疑。
“太贵了!
实在是太贵了!
咱们在家里买只鸭子才几块钱······”
老爸怼她:“那能一样吗?
咱那是地方的鸭子,这个是天子脚下出的鸭子,价格当然要高了。”
那立文大笑,笑够了才对老爸解释道。
“老爸,全聚德的烤鸭之所以贵,是因为它是百年老店,品牌效应。
而且他家烤鸭的烤法和口味都是独树一帜的,别人效仿不来。
其他市面上的鸭子价格和咱们那里差不多,并没有因为长在天子脚下就贵了许多。”
老爸:“噢,这样啊,我还以为一沾了天子的光,所有的东西便都与众不同,全都有了贵气。”
那立文:“······”
想想老爸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
她曾经在京都待了二十多年,所有的物价都比地方上的贵。
老话不是说嘛,京城居大不易。
不说别的,京都的房价从古至今都比地方高上一倍不止。
到了未来的二十一世纪,甚至高上了十倍。
想到这里,她更加急迫要在这里买房,都没心思出去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