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太子薨逝
还没等到七日之约,京都城中便出了大事。
大夏二十五年五月十七日,宫中传来消息,身为监国的皇太子,薨了!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沈玉瑶和夏小仙正在花园里吃着樱桃。
“樱桃好吃树难栽。”
沈玉瑶刚刚说完这句,便听到匆匆赶来的汤维禀告道:“启禀宁王妃娘娘,皇皇太子薨了。”
她起初听到汤维唤她娘娘,正准备出言制止,没曾想汤维说出的第二句话,却属实太过于惊骇。
太子薨了?
皇帝全心全意培养的皇太子!
虽然早知会有这么一天,但沈玉瑶真真切切听到之时,还是有些难以置信。
她身子微微一晃,心中充满了疑问。
没记错的话,她曾在夏小仙的心声中得知。
当今大夏朝的皇太子至少还应有五年阳寿,怎么会此时忽然传来他薨逝的消息。
几个月前,东厂下属便传来消息。
皇帝有迁都西京的打算,悄悄下令皇太子微服私访西京城。
一来是考察秦王在西京藩地的功过,二来也让皇太子验证迁都的可能性。
算算日子,太子殿下应该是考察完毕,刚刚回到京都。
怎么就忽然薨逝?
此事跟秦王又有何种联系?
一时间,沈玉瑶心中惊疑万分。
“消息可曾核实过了?”
沈玉瑶稳了稳身子,轻咬着牙齿对汤维问道。
“禀娘娘,千真万确!”
“属下已经命好几位安插在宫中的东厂精英,都分别验证了消息的真实性。”
消息太过震撼,饶是汤维见惯了大场面,此时的声音也难免有些微微发颤。
“王爷宁王爷夏煜已经官复原职,重新获封藩王。”
“皇帝现已拟定圣旨,着宁王夏煜恢复藩属,并即刻启程赴藩,无诏不得回京!”
汤维将东厂侍卫打探到的圣旨内容,一字不落地低声读给沈玉瑶听。
“王爷官复原职,重获宁王封号,即刻启程前往燕京赴藩,并无诏不得回京”
沈玉瑶将这句轻轻地重复念了一遍。
“娘娘”汤维抬起头看了看沈玉瑶,欲言又止。
“汤大人,你无需顾忌,但说无妨。”
沈玉瑶眼见汤维如此神色,便心知在皇帝的圣旨中,一定是有对她有专门的安排。
“皇宫中的东厂下属密报,皇上在恢复宁王爵位的圣旨中,还专门加了一句。”汤维神色中多了些不忍。
“是否是加了关于我的?”沈玉瑶问道。
“王妃娘娘及小仙郡主等,全部恢复以前封号和俸禄。并册宁王长子夏临安为宁王府世子只是,”
汤维顿了顿,“只是皇帝令宁王妃娘娘带着一众子女,还归居住于京都的宁王府,所有人均不得随宁王赴藩。”
沈玉瑶的眼中闪过一丝嘲讽。
皇帝在痛失太子之后,立刻便恢复了宁王的爵位。想必是担心随之而来的朝堂震荡,会导致大夏的边关不稳。
他需要有勇敢善战的亲儿子,去为大夏朝戍守边关。
至于,他留下沈玉瑶和宁王的几个子女,无非就是锢为人质,以防宁王有变。
是啊,太子薨逝,继位者空缺,谁都有可能蠢蠢欲动。
当真是杀伐果决的开国君主,突逢如此巨大的变故,在哀恸之余仍旧是步步为营、运筹帷幄。
“王爷,他已经启程了吗?”
沈玉瑶苦笑一下,继续向汤维问道。
“依属下算来,王爷此时应正在宫中接旨。想必随后便会即刻启程去往燕京的。”汤维答道。
所幸,有许芸萱创立的东厂,沈玉瑶得到宫中的消息确实会比其他任何人都早那么一步。
沈玉瑶谓然一叹,转而将目光投向身旁的夏小仙。
在她的内心中,一时间还是有些难以接受的。
她曾经用许芸萱的心肺复苏术抢救过来的皇太子,为何会突然薨逝?
常姐姐托付她照顾的幼子,又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太子侧妃阿那吉会不会被无辜送去殉葬?
一连串的疑问萦绕在沈玉瑶心中。
同时,她也在心中暗暗惋惜。
太子殿下为大夏的江山而东北西走,他深察民间疾苦,一直都是百姓心中总是仁心仁德,也是理所当然大夏朝皇位的继承者。
朝堂之上,太子殿下更是因为总在皇帝的暴戾下,为官员们仗义执言,而深得文武百官们的拥戴。
如今,他的骤然薨逝,谁都能想到,京都城中即将腥风血雨,估计无人能独善其身。
沈玉瑶陷入沉思
这边的夏小仙,刚刚听闻皇太子薨逝的消息时,也是吃惊不已。
【明明还有五年,为何会忽然提前?】
【难道是《三生簿》记载有误?】
【不可能!《三生簿》或许会因为天机泄露而发生改变,但绝对不会有误!】
【也许是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导致整个事件出现了偏差?比如像许芸萱那样的穿越者。】
【若是他们因为知道结局而贸然行动,妄图改变整个事件的结局?】
【虽然结局并不一定能改变,但是也很有可能会让事件的一些细节有了不同。】
【可是,不管怎样,如今大夏朝的太子殿下薨逝。所有与皇位有关的人,必将是血流成河】
【】
“娘亲,大变来临,宁王府的阖府安全才是最为重要。”夏小仙迎向沈玉瑶的目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母女俩如今是越来越相似。
两人的所思所想,几乎没什么太大的差别。
“小仙,你将弟弟、妹妹们一起招至前厅。然后将目前的整体形势都仔细讲给他们听听。”
“既然身为皇族中人,他们都少不得要学些宫廷巨变之下的应变能力。”
“至于,他们每个人又能从此事中学到多少,便看他们各自的造化了吧。”
沈玉瑶轻声说道:“另外,府中规矩,需多加一条:近日所有人等,非必要,不得擅自离府!”
顿了顿,她又像是喃喃自语道:“就在鹭园,静候圣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