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第6章 桓熙哭棺

第6章 桓熙哭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第6章桓熙哭棺

    自衣冠南渡以来,荆州治所屡屡变更。

    王敦治武昌(今湖北鄂州);陶侃前治沔阳,后治武昌;王廪治江陵;庾亮治武昌;庾翼由武昌迁往襄阳,后还于夏口。

    因此,哪怕早在西晋时期,就分扬州之豫章、鄱阳、庐陵、临川、南康、建安、晋安,以及荆州之武昌、桂阳、安成,合计十郡,设立江州,但武昌等地,依旧长期被荆州刺史把持,并以之作为治所。

    夏口,征西将军府,朝廷关于荆州刺史一职的任命,已经送达,得知将是桓温接替自己,卧病已久的庾翼倍感失望。

    他明白,庾家的权势,基本也到头了。

    庾翼是晋明帝皇后庾文君之弟,是晋成帝、晋康帝的舅父,但到了当今天子司马聃,关系就有些远了。

    太后褚蒜子有自己的娘家,而司马聃也有自己的母族,相比于庾家,褚氏才是母子二人更能信赖的亲人。

    但庾翼也明白,相较于其次子庾爰之,桓温明显是更适合镇守荆州之人。

    病房中挤满了人,庾爰之忿忿不平道:

    “庾家世代镇守西藩,朝廷理应顺应人情,准父亲之请,如今却派桓温前来接管,属实欺人太甚,父亲,这诏书不能接呀!”

    庾家众人也纷纷七嘴八舌的说道:

    “没错!此乱命也!荆州不能奉诏!”

    “朝廷以为我们庾家软弱可欺,哼!王敦、苏峻能做的事,莫非我们就做不得!”

    “都是那何充弄权,蛊惑幼主,我等应当举兵东出,清君侧!”

    病床上的庾翼冷冷注视着众人,直到他们都闭上嘴了,庾翼才强撑精神,问道:

    “王敦、苏峻是何下场?”

    众人默不作声。

    王敦叛乱,病死军中,妻妾、儿女遭受牵连,苏峻兵败被杀,遭斩首分割,尸骨无存。

    庾翼闭上了眼,脑海中回忆起当初他与桓温相约一同匡扶天下的誓言,他满含痛苦地说道:

    “我与桓温相交十余年,此人才智,远胜于我,你们不是他的对手。

    “如今桓温奉旨前来接管荆州,若是抗命不遵,必有灭族之祸。

    “世上没有长久的权势,自明帝以来,庾家显赫,已历四朝,是时候该结束了。

    “才不配位,反受其累,为我操办葬礼之后,你们就不要继续留在荆州了。”

    “父亲”

    “叔父”

    “主公”

    众人纷纷劝说,但庾翼决心已定,不容更改。

    当夜,征西将军、荆州刺史,曾立志北伐,光复中原的庾翼病死于夏口,享年四十一岁。

    桓温是在西行途中得知的消息,庾翼不仅是他的妻子司马兴男的舅父,也是提携自己的恩人,更是他的挚友。

    如今听说他去世的消息,桓温心中五味杂陈。

    他站在甲板上,遥目向西,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桓熙不知何时走上了甲班,来到桓温身后,轻声道:

    “请父亲为孩儿准备一艘快舟,孩儿先往夏口吊丧,为父亲探路。”

    这话让桓温很是感动,虽然有消息说庾翼临终前叮嘱庾家众人离开荆州,但谁又知道庾爰之是否会听从庾翼的遗嘱,放弃权力。

    桓温摇头拒绝道:

    “你是我的嫡长子,无需轻身涉险,来博取我的信重,此事,我派遣一名属官即可,免得伱母亲又来责怪我。”

    桓熙却坚持道:

    “属官的身份,又怎么比得上孩儿,还请父亲准许。”

    别人不知道事情发展,但桓熙却很清楚,庾家终究是放弃了荆州,才有桓家今后的权势。

    因此,桓熙心知肚明,此行绝无危险。

    桓温稍作犹豫,终究是点头答应,只不过让桓熙自己与司马兴男说一声。

    司马兴男在得知舅父去世后,在船舱里以泪洗面,作为庾皇后的嫡长女,她自小得到舅父们的宠爱,如今庾家五兄弟,在庾亮、庾怿、庾冰、庾条之后,最后一位舅父庾翼也已经病故,她又怎能不为之伤悲。

    “母亲,孩儿向父亲请命,先往夏口为舅公奔丧,还请母亲允许。”

    司马兴男可没想着夏口是什么龙潭虎穴,虽然舅父死了,但坐镇夏口的庾爰之是她的表弟,在司马兴男想来,自己的母族,又怎么会加害她的儿子。

    “好孩子,难得你有这份孝心。”

    得了司马兴男的允许,桓温当即为桓熙准备一艘快船,桓熙身穿孝衣与父母道别,他只带了一人跟随,正是郗超。

    谢道韫远远注视着桓熙登上快船,驶离了逆着江水缓缓而行的船队。

    她不清楚,传闻中这少年不是愚笨不堪么,怎么会被委以重任。

    以谢道韫的智慧,当然清楚桓熙此行,并非只是吊丧,还得为桓温在夏口探路,摸清楚庾家人的态度。

    正当她疑惑的时候,却听父亲谢奕低声自语道:

    “与桓家大郎同船之人,原来是南昌县公(郗愔)之子,他此前拒绝会稽王的招揽,却是要往荆州听用。”

    谢道韫误以为桓熙只是陪同,郗超才是真正为桓温探听虚实之人,便也没有再将此事放在心上。

    汉水古称夏水,其入江之处,即为夏口。

    夏口本在江北,三国时,孙权在长江南岸依山建城,与夏口隔江相对,也就是如今的夏口城。

    城池依山负险,居高临下,可谓是易守难攻。

    快船逐渐靠近码头,郗超问道:

    “公子此行,就不怕被庾家扣为人质?”

    桓熙神色轻松道:

    “景兴何必明知故问,以庾公的威信,即使亡故,亦能震慑其家人。

    “况且我身为亲戚,前往吊孝,庾家若是为难我,岂不是要遭天下人耻笑。”

    郗超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否则他也不会主动请缨,与桓熙同行。

    船只靠岸,二人走上码头,桓熙一改此前的云淡风轻,一张稚嫩的面容上,满是悲戚之色。

    码头上人来人往,见他身穿孝服,也都匆忙避开,夏口城中只有庾家在办丧事,前来吊丧之人,非富即贵,普通百姓又怎敢冲撞了他们。

    来到庾府大门,郗超替桓熙递上名帖,迎客之人见着桓温的名字,大惊失色,赶忙入内通禀。

    不多时,一阵急促且杂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正是披麻戴孝的庾爰之领着府中众人前来。

    庾爰之见来人不是桓温,而是桓熙,反而是松了口气。

    他与桓熙自然是认得的,两家既是亲戚,桓温与庾翼又是挚友,司马兴男也时常带着儿子往舅家串门。

    桓熙因为何充的评语,被人讥讽,庾爰之却觉得有失偏颇,自己表姊的儿子虽然木讷,但并非真的蠢如猪狗。

    “是熙儿来了。”

    面容憔悴的庾爰之强笑道。

    桓熙亦是神色黯然:

    “熙儿拜见表叔,我奉父母之命,先行前来奔丧,还请表叔准我进门为舅公上香。”

    “理应如此。”

    庾爰之将桓熙引入礼堂,宾客们注视着这名俊秀少年无不低声议论。

    托何充的福,如今桓熙名头响亮得很。

    来到庾翼的棺木前,桓熙泪如泉涌,扶棺痛哭:

    “犹记舅公与家父相约辅佐晋室,如今不幸夭亡。

    “天下生民,虽有亿兆之众,可光复中原,再造神州之路,舍舅公,又有谁能与家父携手并肩。

    “舅公此去,晋室失一栋梁,家父失一知己,荆州士民更是遭受丧亲之痛!

    “呜呼哀哉,痛断肝肠,寥寥数语,难表哀伤。”

    众人见他神色哀恸不已,为之动容,无不潸然泪下。

    只见桓熙擦干眼泪,露出与年纪并不相符的肃容:

    “天不假年,舅公壮志未伸。

    “桓熙今日在舅公棺前立下宏愿,必继舅公遗志,他日辅佐父亲,驱逐胡虏、北定中原。

    “功成之日,必家焚香告慰舅公英灵。

    “有违此誓,甘愿死在乱刀之下,子孙断绝!”

    满堂宾客,无不哗然,就连庾爰之也因桓熙的誓言吃了一惊。

    此刻,宾客之中,再也没有人提起之前有关桓熙愚笨不堪的传闻,哪怕这些话是桓温教的,能够说得这般感人至深,也并非易事。

    而桓熙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在荆州士民面前,有了一个出彩的亮相。

    只有一旁的郗超清楚,这都是桓熙自己的主意。

    他不由暗自感慨:

    父亲已经是当世英雄,其子年纪轻轻,行事颇有奸雄之风。

    在父子两代人的努力下,只怕曹氏篡汉、司马代魏的旧事,未尝不能在将来重演。

    念及此处,也更坚定了郗超辅佐桓氏之心。

    以后会改下更新时间,不在凌晨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