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229述往事
第232章229述往事
明欢喜无所事事的坐在家里,眼神不停的瞟向苏云安。
苏云安既好气又好笑,“你要是想出门,叫上你二哥。”
明欢喜凑过去挨在她身边,“阿妈,你就不好奇阿爸那边怎么样了?”
“放心吧,你阿爸不会吃亏的。”苏云安说的一脸笃定。
“话可不是这么说,阿爸对老家那边总是特别容易心软。”
苏云安敲一下明欢喜的头,“那是你太不了解你阿爸了。
他们越折腾,越跳脱,其实也是在堵死他们自己的路。
苏云安盯着门口方向,有些出神,她也是父母千娇百宠的,要是明云德真如表面的这么愚孝,她也不可能一直能忍气吞声。
你阿爸可没有能力再继续培养他们的下一代,自己家的儿女也成长起来,也该是替你们打算的时候。”
看着吧,经过这一次次的闹,相信已经没有人会站在他们那一边。
明欢喜仔细一想,突然打个哆嗦,还能是什么情况,到时候家里的阿公肯定会带着一大家子进城,这么多人挤住在这里……
好吧,就算是不进城,隔三差五的跑过来小住,那也挺膈应人的。
他们都笃定了你阿爸会付出,家里只要有大事小事,全部都推到你阿爸身上。
“那阿爸怎么不把两个叔叔教育好一点?”
“你阿爸只要多说教几句,就像是挠了你阿公阿妈的心肝,一个不停的唉声叹气,一个不停的掉眼泪,不知道的还以为受了多大的委屈。
“你什么时候看你阿爸不停付出了,没看到这几年,除了那座房子,就啥都没给了吗?”苏云安摇摇头说道,“你以为咱们家这么些年一直能平静的过日子,是因为什么?”
作为家里的长子,什么都不管,到时候你阿爸不知道要背多少骂名。”
“我就是有些不明白,明知道老宅那边的人扶不起,为什么阿爸还要不停的付出?”
“你这孩子,名声怎么就不重要了?到时候你们走出去,就不用背负一个父母不孝的骂名。
不过也有些理解他们这一代人,这应该就是家族、名声等等多重枷锁,明云德这么做也确实是无可厚非。
“以后咱们欢喜一定要给自己留点底气,你买的那几套房子,好好的经营,到时候我跟你阿爸再给你备一份嫁妆,咱们有底气,也不怕对方……”
你阿公他们偏心,对两个小的,可是一直很溺爱。
“你阿爸也不容易,”苏云安扶着女儿的肩膀,也想借这个机会给女儿说说教,“别看你阿爸两面难为,可他这个人有担当。
要是你阿爸自私一点,你觉得咱们家现在会是什么情况?”
“呵,”苏云安冷笑道,“你怎么知道你阿爸没有教育过?
苏云安脸上也带着些怒气,想起明云德这些年的付出,到底还是觉得有些不值,“后来他们初中毕业,你阿爸又帮他们找了几个厂子,结果这些人没做两天就喊累,又抱怨工资低,把好好的工作都折腾没了。
一九八二三一七五二三三
他们觉得愧对老大,没有给予他好的生活,就把所有的好处都往他们两个身上堆。”
明欢喜,“……”她现在可还是十几岁的孩子呀……此刻,她全忘了,她已经历尽“千帆”……
“好名声又能干什么?能吃吗?”明欢喜更是不能理解,这名声能有多重要?阿爸又不是从政人员,也没什么羽毛要珍惜的。
“不过你阿爸这些年的付出也没有浪费,”苏云安说起这个,脸色更冷清,“现在谁说起你阿爸,都竖起大拇指,他为了那个家付出很多,就算你两个叔叔再闹,你这一次把他们给打了,别人也只会相信他们在胡闹。
明欢喜顿悟,有些不敢相信的睁大眼睛,“所以阿爸心里其实一直有底,这么多年一直不停的给,就是为了躲清净?”
明欢喜真被这个消息给震惊了,以前只觉得爸妈有些愚孝,没想到这里面有这么大的内幕。
见过很多跟婆婆住在一起,整日鸡飞狗跳的,她这样能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不知道有多幸福,多知足。
你阿爸努力几次,再加上他们确实不上进,后面也就放弃了。
就这一分逻辑,苏云安听了也挺无语。
你阿公他们跟别人家不一样,做父母的拿不起,从你阿爸一上班就把重担都转交到他身上。
你阿爸这一次回去也是想给族里人一个机会,找几个人出来培养一下。”
苏云安说到这里,连呸几口,“咱们欢喜的运气肯定比阿妈还好。”
表面看着明云德是把工资都交回老家,可是当了这么多年的儿媳妇,她不用在公婆面前尽孝,也不用伺候两老,真正的实惠都在她这里。
虽然是治标了,但是没治本呀,付出这么多,值得吗?
“你个傻孩子,”苏云安摸摸她的头说道,“没看到你阿爸每给一笔钱都留着底根,他的付出可都明晃晃的摆在那里。
他对父母,对兄弟都尽到了心,对妻儿也都维护到了。
看着明面上是你阿爸把所有工资收入都转回去,可是呢,私底下的收入呢?否则你以为凭阿妈一个人的工资能把家撑起来?”
记得,有时候吃点亏就是福。”
后来,除了村里的那几块地,你看他们什么时候上进过?
明欢喜恍然的点点头,这样一来,有了利益的牵扯以后,村里人更不会站在老宅那一边。
“还有你这孩子,以后别轻易跟他们动手,再有这样的事情,你只管在你外公家呆着,有什么事等我们来处理。”
想起闺女之前的处事,苏云安点了点她的额头,“也幸好你学了几招,否则你以为他们会心慈手软吗?
以后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外面,受委屈了,只管回家来跟我们说,除了我们,还有你哥哥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