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 询问意见
只见她义正言辞地说道:“朝廷存在的意义不就在于拯救天下苍生脱离苦难吗?如今正当是朝廷履行职责之际。当然,此时此刻也是魑魅魍魉最容易现形之机,更是朝廷纠察百官、整肃朝纲之时。
”洪老太听了叶子芬所言之后,也不禁笑着摇了摇头,调侃道:“听听你说的这些话,不知道的人还真会以为你是御史呢!”
“哪位御史大人呀?”突然间,又有一个声音传来。
叶子芬一听便知是大舅父回来了,脸上顿时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她迫不及待地走到门边,准备去开门迎接。
当洪大老爷见到门口站着的叶子芬时,喜笑颜开地说道:“这哪是什么御史啊,分明是我的外甥女嘛!哈哈,小丫头片子,你总算是舍得来京城啦?你都在京城里开起店来了,居然也不来探望一下我们,倒真是让人放心得很呐。”
叶子芬给洪大老爷见过礼之后,脸上带着甜美的笑容说道:“反正有大舅父和二舅父在京城里帮忙盯着,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相比起其他地方的店铺,我反而更放心呢!”
洪大老爷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听听这小丫头说的话,原来是当上甩手掌柜啦!”
叶子芬微微一笑,没有接话。
就在这时,另一个声音传了过来:“我看啊,这丫头不是放心咱们俩,而是放心传家那臭小子。现在那臭小子只要在京城,就不愿意回洪家住,直接搬到你福客来住,现在福客来都快成他家了。”
叶子芬顺着声音望去,只见洪家二老爷正朝这边走来。
她心中一紧,赶紧向洪家二老爷行了个礼。
对于王传家的情况,她只是微笑着,并没有发表任何评论。
其实,她心里很清楚四表哥为什么宁愿住在福客来,也不愿意回洪家。
毕竟洪家姓洪,而住在福克莱,他只需要付钱,其他方面都非常自由自在,还能时不时地使唤一下自己的人。
叶子芬刚刚站起身来,洪大老爷便看到了洪二老爷,于是开口问道:“你这是也被叫回来了啊,怎么比我回来得还要晚些?”
洪二老爷所在的衙门比洪大老爷的离家近很多。
洪二老爷听后并未言语,只是抬起自己的手,让洪大老爷看看自己手里提的东西。
洪大老爷定睛一看,发现洪二老爷的手里赫然提着一盒点心,那包装精致无比,一看就知道是京城里有名的点心铺子新出的点心。
洪二老爷看着洪大老爷,笑呵呵地说道:“我刚才问了给咱们传话的小厮,他说是小五过来了,所以我就特意绕了一段路,去买了一些点心回来。”
要说洪二老爷为何会如此细心,其实也是有原因的。
他心里很清楚,如果自己回去之后没有任何表示,说不定自家夫人又会在他耳边喋喋不休地念叨很久。
毕竟,他非常了解小五在自家夫人心中的地位。
为了让自己的耳根子清净一点,他觉得还是应该多思考、多考虑一些才行。
洪大老爷听了洪二老爷的话,笑着打趣道:“你这样做,难道就不怕子芬心里有个小账本,直接不喜欢我这个大舅父了吗?”
听到这话,叶子芬连忙笑着回答:“不会的,不会的!只会多喜欢二舅父一些罢了!”
她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让人看了不禁心生喜爱之情。
又聊了一会儿家长里短后,洪大老爷渐渐变得焦急起来。
他紧紧地盯着叶子芬,开口道:“丫头啊,就算你今天不来找我,过些日子我也是要给你写信的。我实在是想不到什么好法子了,只能来问问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点子。你看看,咱们大夏如今正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该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
这丫头可是想出过很多好主意,他对她充满了希望。
现在到处都需要用钱,而国家财政状况却十分窘迫,户部几乎要被兵部逼得走投无路了。
目前边境战事吃紧,最关键的物资无疑就是粮草,但上次通过拍卖钟表筹集到的一百万两银子早已消耗殆尽。
这还不算,就是叶子芬提供的那些风车,他们也没有给一分钱。
此刻,洪大老爷焦虑万分,甚至感觉自己的头发都快要掉光了。
虽然叶子芬并不了解南方地区当前具体的粮食产量情况,但听完洪大老爷所言,她的心情也不禁沉重起来。
显然,无论是哪个地方,今年的粮食收成恐怕都不会太高,这便是导致南方无法及时向边疆输送粮食的缘由所在。
然而,越是如此,她为自己人讨回公道的机会似乎就越大一些。
叶子芬嘴角挂着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语气却是格外认真地说道:“咱们这风雨之中的大夏啊,如今北方地区愈发干旱,想必南面也会受到或多或少的牵连吧。依我从史书上所了解到的情形来推断,理应呈现出南涝北旱之势,所以我早早的想了办法,可是没有出现南边洪涝的情况,想比现在朝廷上有很多质疑之声吧!。那么究竟该如何应对呢?关于粮食问题或许我们可以关注一下海外的情况了。”
洪老太爷听闻此言,不禁眉头紧蹙,害怕叶子芬说出什么来,但终究还是未出声打断叶子芬的话语。
只见叶子芬接着说道:“我是不会相信,海外那么多地方也会陷入如我们这般困局之中。也许仅仅是大夏国以及北方的游牧民族遭逢此种境况罢了。不妨派遣使者前往其他地域探寻一番,没准还能够购得一些粮食归来,从而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
洪老太爷听到叶子芬说道这些之后松了一口气,好在这丫头没有多说一个字。
洪大老爷沉思片刻后回应道:“这未尝不是个可行之策,值得一试。不过其中关键在于能否说动当今天子。至于圣上是否应允,他亦无从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