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3章 早朝申饬
张高义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严肃地警告道:“如果你们再像今天这样惹出麻烦,到时候可别怪我没有提醒过大家。一旦犯下大错,恐怕整个张家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接着,张高义又详细地讲述了一些关于府内事务的安排,包括账本将会被送到公主府,并且会请专人来看管。至于其他事务,则由管家负责打理大将军府。
然而,这个决定却遭到了张王氏强烈的反对。她激动地表示,自己曾经从干闺女那里听说过,账本掌握在谁手中,谁才能够真正掌控家务大权。而且,府中的下人往往会见风使舵,只会讨好当家作主的人。她好不容易来到京城,本就是为了享受荣华富贵,岂能轻易放弃管家的权力?
可惜张高义却是已经下定了决心,大将军府本就是皇上赐给他的,他说了算。
风和日丽的早晨,皇宫内弥漫着紧张的气氛。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朝堂,照亮了金碧辉煌的宫殿和庄严肃穆的龙椅。
今天是早朝的日子,大臣们早早地来到了朝堂,穿着华丽的官服,整齐地排列在两侧,等待着皇上的到来。
他们面容严肃,神情紧张,仿佛预感到了即将发生的事情。
当皇上缓缓走上龙椅时,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恭敬地低下头,向皇上行礼。
皇上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地扫视了一下群臣,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
他沉默片刻,然后开口问道:“大将军,朕听闻你母亲在公主乔迁宴上出口侮辱福厦公主,可有此事?”
声音低沉而严肃,充满了质问的意味。
张高义听到皇上的问话,心中一紧,他知道这件事已经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他连忙跪地磕头,低着头,不敢正视皇上的目光。
他心中暗自懊悔,自己怎么就没有提前多说几句,管住母亲的嘴呢?
他自己也是昏了头了,觉得他娘是一个要脸之人。
现在事情闹大了,皇上肯定会怪罪下来。
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些担忧起来。
“回皇上,确有此事。”大将军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他心里清楚,这件事情已经无法隐瞒下去,只能如实回答皇上的问题。
他希望皇上能够理解他的难处,不要过于责怪他。
毕竟,他也不想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皇上听了,脸色变得更加阴沉。
他皱起眉头,眼中闪过一丝愤怒。
他原本对张高义寄予厚望,希望通过与福厦公主联姻来巩固双方的关系。
没想到,却因为张母的一句话,使得这场婚事陷入僵局。
这不仅让他失去了一次重要的政治机会,更让他丢尽了脸面。
皇帝陛下双眼圆睁,怒视着张高义,语气严厉地说:“大将军,你母亲的所作所为简直是太过分了!福厦公主可是朕的亲孙侄女,更是朕最为疼爱的公主之一。这些年来,她为了大夏殚精竭虑、倾尽所有,这一点你应该比谁都清楚。她的尊严绝对不允许被任何人践踏!”。
说完这句话后,皇上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大将军身上,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怜悯之情。
毕竟,对于这位大将军的过去,皇上了解得再清楚不过,对他一直怀有一份深深的怜惜。
然而,那老太太却绝非善类,根本不会听从儿子的劝告。
更何况,就在不久前,这位大将军还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无论如何,皇上都无法容忍有人竟敢侮辱自己的福厦公主。
“朕本欲将福厦公主许配给你,可如今,你母亲竟敢当众羞辱公主!如此一来,朕如何能放心将公主嫁入你家?”
皇上的声音冰冷而严厉,整个朝堂都回荡着他的斥责声。
张高义心中一阵恐慌,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怎么办?皇上不给他赐婚,子芬的态度模棱两可,真是愁人。
而且,他深知皇上的怒火意味着什么。
于是,他赶紧磕着头,请求皇上原谅,并表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同时,他还承诺一定会好好管教母亲,绝不会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
然而,皇上并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继续沉着脸,思考着下一步该如何处理。
他知道,这件事情不能就这样不了了之,但又不能轻易放弃张高义这个将才。
现在,张高义好不容易在军营里有了一点影响力,这可是他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一把利剑,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引发更多的麻烦。
“大将军,你母亲的行径已然严重损害了朝廷的声誉以及公主的尊严。朕必须要给她一个深刻的教训,让她明白什么是天威难犯。”皇上表情严肃地说道。
张高义听了,心中一紧。他不知道皇上会如何惩罚自己糊涂的母亲。
毕竟,皇上和太子不同,可没有那么多顾忌。
如果皇上真的怪罪下来,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张高义的手心不禁渗出了汗水。
“朕决定,大将军罚封两年,你的母亲去寺庙为福厦公主祈福七七四十九天。”
皇上的声音平静而威严,让人不敢有丝毫违抗。
大将军听了,心中顿时一阵轻松。
虽然被罚封两年,但至少保住了性命。
而且,让母亲去寺庙祈福也是一种赎罪的方式。
于是,他连忙磕头谢恩:“臣谢皇上不杀之恩。”
皇上看着大将军,心中有些感慨。这次他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希望大将军能明白他的苦心。
大将军一直以来都是朝廷的重臣,为国家立下了不少功劳。
这次的事情虽然让他很生气,但也不想因此失去这位得力的臣子。
“大将军,你要记住,作为臣子,我们要时刻以国家和朝廷的利益为重。不能因为个人的情感而做出违背律法和道德的事情。也莫要做背信弃义之人,朕的眼力可是容不得沙子的。”
皇上的语气严肃而郑重,仿佛在给大将军敲响警钟。
大将军听了,连连点头:“臣谨遵皇上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