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096投稿就投《延河》

096投稿就投《延河》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林导,这件事我先要给我们社长汇报下。”方明华说道。

    “可以,你给社长说,我也和你们社长联系,你记下我的电话,可以直接打电话给我。”

    “好的。”

    方明华挂掉电话。

    不禁摇摇头,这算什么事嘛。

    小说还没发表,想改编的人已经找上门了。

    一抬头,看到王娟正看着他。

    “小方,你又新写本小说?”王娟问道。

    “是啊,怎么了?”

    “你准备发表到哪里?”

    “暂时还没想好。”

    “就投咱们自己杂志社吧?”姑娘说道。

    咦?

    王娟作为杂志社办公室的一般干事,基本上都是打杂的,很少干涉这些作家创作或者投稿的事情。

    今天怎么突然说这话?

    看到办公室现在就她一人,王娟悄声说道:“最近《延河》杂志销量有所下降,黄社长很着急呢。”

    “是吗?”

    方明华并不清楚。

    不过改革开放后,各地杂志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竞争自然激烈。

    “上个月吧,我路过黄社长的办公室,听到他在里面又发脾气,说咱们杂志上刊登的那些小说内容、题材、写作手法都已经老旧过时,也不知道张主编、何主编他们是怎么想的。”王娟悄声说道。

    哦

    不过说实在,自己穿越已经两年,明显感到《延河》杂志刊登的小说质量不如前两年。

    这当然和主编的眼光有很大的关系。

    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刊登的小说质量不高,杂志看的人少,一些有名气的作家选择那些更加有名气的杂志社。

    名气下降的杂志社得不到好的作品,会导致订阅减少,名气进一步下降。

    《延河》似乎就面临着问题。

    别的不说,就陆遥,从81年以后,就很少在《延河》上发表小说,基本上都是《当代》《收获》之类。

    陈忠实和贾平娃也是!

    这已经很能说明情况了。

    编辑部出了问题!

    不过方明华面对眼前这个姑娘,这些话自然不能乱说,于是笑道:“放心,我想黄社长、张主编他们会想办法的在,至于我写的这篇小说,看情况?”

    方明华回答的模棱两可,王娟也没再说什么。

    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小干事,能干涉这些作家的投稿吗?只不过方明华平时关系还不错,所以才说起这事。

    方明华并没有立即去找黄社长,而是快到下班的时候才上了二楼,敲开黄社长的办公室。

    “是小方啊,坐,坐。”

    黄社长招呼:“你不来我还叫人去找你,你是不是写了一本小说?”

    “是的,你接到人艺的电话了?”方明华问道。

    “对,人艺方面提出让你去燕京和他们谈改编话剧的事,我没意见,作品能改编成话剧电影本身就是对作品的一种肯定,而且你人年轻,出去走走对你个人也有好处。”

    “谢谢。”

    方明华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看上去和蔼可亲的社长了。

    “小方,伱那部小说能不能让我看看?”黄社长突然说道。

    “没问题,我去取。”

    方明华匆匆出了办公室回到自己宿舍,将锁在抽屉里的稿子拿出来,又到黄社长办公室交给他。

    “我晚上回去看看至于你什么时候去燕京,你和人艺方面联系。”

    “好的。”

    方明华也没迟疑,第二天早上上班以后,就到黄社长办公室,准备给人艺打個长途,顺便取回自己的稿子。

    “小方,你这部小说写的不错,通俗易懂,喜剧的壳子却是悲剧的内核,文艺性也比较高。”黄社长给给予高的评价。

    “你准备投稿哪里?”

    “暂时还没想好。”

    “就投咱们杂志吧,现在杂志社需要像你写的这样的小说。”

    投《延河》?

    这可不是第一目标,但黄社长语气恳切,对自己又不错,于是方明华点头答应了。

    “好的,过我得修改下,最后定稿。”

    “不急,你先去燕京,回来以后再打磨。”

    一大早,方明华提着旅行包背上黄挎包告别家人,就踏上去燕京的火车,手里还提着三斤狗头枣,第二天早上到达燕京。

    看着这座忙忙碌碌的城市,想到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两年时间已经来过三次了。

    估计以后来次数会更多。

    干脆在燕京买套房子得了,像四合院什么的,省的每次来住招待所。

    当然方明华知道不合适,至少现在不合适。

    现在房子还没商品化,城市里都是单位分房,那些私人四合院也不会出售,想变卖祖宗家产的人少之又少。

    而且都坐落在破旧的胡同里,院子门外只有公共厕所,空中电线交织在一起,屋内光线昏暗。居住环境还真不如商品楼。

    再等几年吧。

    燕京人艺地址在王府井大街,方明华先是在车站附近找了一家小吃店吃了碗豆浆油条,然后坐公交车直奔王府井大街,在附近胡同找了一家国营旅店住下来,然后才去人艺。

    人艺大剧院坐落在王府井大街22号,剧团办公也在这个地方,方明华进了大门拿出工作证以及杂志社开的介绍信,在一间狭小的办公室找到林兆华。

    此时的林兆华当然还不是后世的大名鼎鼎的院长,现在四十出头,在人艺算是风华正茂。

    “小方同志,请坐,一路辛苦吧?”林兆华热情招待,给他倒了一杯开水,顺便递过一个蒲扇。

    “不好意思,条件有些艰苦。”

    确实很艰苦,连个电风扇都没有。

    不过八十年代初期这些文艺团体都这样,包括整个国家都很穷,但干活的热情很高。

    两人见面闲聊几句,方明华就把自己的底稿交给林兆华。

    “你歇息下,我先看看。”

    林兆华看的很快,半个多小时就将小说看完,抬起头看着方明华:“小方同志,你这小说写的比保田讲的更精彩,我愿意购买你这部小说的改编权!走,跟我见见我们的院长。”

    现在人艺的院长可是话剧界的泰山北斗——曹禺!

    方明华赶忙站起来。

    他跟着林兆华下了二楼敲开院长办公室。

    曹禺今年已经七十岁,头发花白,看到两人进来,林兆华先介绍了方明华,然后就把写的小说递给对方。

    曹禺并没有细看,只是翻了翻又还给林兆华。

    “小林,你既然你想改编这部小说,那就大胆去做!你前段时间编导的《绝对信号》反响就不错嘛。”

    “多谢曹院长,我会更加努力的。”林兆华赶忙说道。

    曹禺点点头,目光又投向方明华。

    “小方同志,很年轻嘛,能写出《太阳照常升起》这样的小说,了不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