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 第800章 799“现在,我又把故事讲给别人。”

第800章 799“现在,我又把故事讲给别人。”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虞容仪芳的家在斯坦福大学附近一个被绿树环绕的小山坡上,一幢古朴的两层小楼房安静栖息在那里。

    孟达文驱车来到小楼前,下了车按下门铃。

    没过两分钟,一个五十岁出头,瘦小的妇人开了门,正是虞容仪芳

    “方先生,恭喜你获得我们大学荣誉博士。”虞容仪芳笑着说道。

    “谢谢。”

    两人跟着她进了一楼,方明华吃惊的发现,在客厅、和过道上的玻璃展示柜里,竟然摆放着一百多年前华人所穿着各式衣服、帽子和首饰!

    看到方明华被一顶小孩子的虎头帽吸引住了目光,虞容仪芳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说道:“这是我祖父小时候戴过的一顶帽子。”

    “这是?”

    方明华看到橱窗里展示着一张黑白照片,上面穿着都是穿着二战时候军服美国军人,后排都是黄种人!

    “这是我父亲。”虞容仪芳指着后排左边的一个年轻男人,讲述了一段历史。

    “那是1941年,我妈妈告诉我,那时候我出生才六个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我父亲告别我母亲奔赴战场,后来被派往中国,这张就是当年我父亲在云省昆明帮助训练中国空军的照片。”

    “1943年到1945年,我父亲在中缅印战区与中国军人一同并肩抗击日本侵略者,而我大伯当年也空军飞行员,后来在粤省的一场空战中牺牲。”

    方明华听了肃然起敬。

    参观了一圈,三人最后坐在客厅,一個保姆给方明华他们泡上咖啡。

    “方先生,我在电视新闻里看到你要写一篇关于华工修建美国铁路的小说,我听了非常激动,终于有人要写这段历史,谢谢你。”虞容仪芳说道。

    “这是我应该做的。”

    方明华很谦逊:“我记得,我上中学历史课本上有一段是专门讲这段历史,当然比较短,寥寥数语,但来到美国,才知道许多美国人对此一无所知——甚至怀疑,这让我非常吃惊。”

    “美国的历史很短,从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算起,至今不过200多年,让人可悲的是,尽管很短,但许多真实的历史还被人有意无意的埋没,包括这段华工修建铁路史。”

    虞容仪芳感慨道:“我是从事历史研究的,看到这些不由得感到一种深深悲哀。”

    “虞教授,你对这段历史有很深刻的研究?”方明华问道。

    “也谈不上多么深刻,但这是我这几年一直研究的方向。”虞容仪芳也很谦逊:“你稍等,我给看些资料。”

    虞容仪走进了书房,没过多久就拿着厚厚的一沓资料放在茶几上。

    方明华慢慢翻着。

    全部都是英文版,里面有从文献中摘抄的内容,也有虞容仪芳自己写的考证论文,还有她家族记录的一些前辈遗事。“我的老家在粤省台山,1866年,我的曾外祖父黄李生从广东台山来到美国时年仅19岁,在加州太平洋铁路公司工作。”

    “人们总是说那些华工来自社会底层,是文盲,因为食不果腹才会来到美国,但是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虞容仪芳笑道:

    “我的曾外祖父和他的同伴们在老家都念过私塾,认识字。来到美国后,我曾外祖父努力学习英语,他后来还成为了工头和翻译。”

    “喽这是他在文件上的英文签字。”虞容仪芳小心翼翼从一沓资料里拿出一份泛黄的的资料,最后果然写着lee  wong  sang(黄李生)的英文字。

    “虞教授,你能讲讲你的以及他们同伴的故事吗?”方明华心一动。

    自己要写小说,主角需要一个原形,他的曾外祖父看来不错。

    “好的。”很显然,虞容仪芳很乐意讲她祖上的事情。

    “当年,中国因为太平天国战乱,民不聊生,我们家乡的人下南洋、去日本,甚至远渡重洋来美国的人很多,听说一个华工在美国一个月的工资大约30美元。

    “30美元,方先生,你不知道当时30美元拿到中国是多么珍贵!我查过历史文献,当时1美元可以兑换11两白银,30美元就相当于33两白银!

    “不仅能养活一个家,甚至能养活整个村庄的人!于是他们希望挣钱改变家族的命运,就定决心来到美国。”

    ”我的曾外祖父和乡亲们来到美国修铁路,铁路修成后,他们有的开起了商店,有的从事农业,我的曾外祖父后来从事贸易,最后成了受人尊敬的商人。”她说道。

    “黄金是铁路华工最珍视的东西,我的曾外祖父用自己的工资买了一块价值20美元的黄金带在身上,以祈求好运降临。但是一天从厕所回来之后,他发现自己把这块黄金弄丢了。他整整哭了一个月,想死的心都有了还好,他挺了过来,这些都是我祖父告诉我的。”

    “中央太平洋铁路修完之后,我曾外祖父就在在老家娶的妻子钱氏接到美国来,我的曾外祖母没有裹脚,性格坚韧,头脑机灵,帮助她丈夫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养了五个孩子,最后终于在美国定居下来,这才有了我们这些后辈。”虞容仪芳最后说道。

    “当时修铁路条件十分艰苦,我曾经听过一句话广为流传:“每根枕木下面都有一具华工的尸骨。”方明华说道。

    “是的,一点也不夸张!”虞容仪芳突然变得激动起来。

    “1867年,内华达地区遭遇有记载以来最大的暴风雪,积雪最厚的时候达到十四米深,但停工一天即意味着资本家的巨大损失,于是资本家不顾天气,仍然责令工人继续施工。而这批具有惊人忍耐力和牺牲精神的工人,就在深深的积雪中继续不停地开掘路基、铺设铁轨。”

    “经常有人在劳动中就被无常的暴风雪夺去生命,有时甚至整个营地遭遇雪崩而被掩埋,许多人的尸体直到几个月以后冰雪融化才被发现,他们已经僵硬的手中还紧紧地握着铁镐。”

    “1868年,工程延伸到内华达山——美国人把这段铁路称为“内华达山上的中国长城”,约有1000名华工死在这里。1970年,人们从当地沙漠中挖出2000磅(约合9072公斤)的华工尸骨。”

    房间里的气氛有些凝重。

    过了下,虞容仪芳抱歉笑了笑:“方先生,孟律师,伱们瞧我,一说起这些就有些激动。”

    “这些好多都是我父亲告诉我的,以前的铁路华工和我的的祖父有时会围坐在我们家的商店里喝茶,他们会讲起关于铁路华工的故事。我的父亲就听着这些故事长大。”

    “现在,我又把故事讲给别人。”

    (本章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