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找买家
薛茂跟着陆家杰过来后一日三餐都是他在做,如今小秋过来了,他也跟着陆家杰去外面跑了。
陆家杰负责采购以及跟几家皮革厂跟代加工厂沟通,带来的四个人,阿升跟阿乐以及沙向阳分别被安排进了三家鞋子代加工厂,一是盯进度二是保证质量;而贾师傅负责验收原材料,他在鞋厂三十来年经验丰富,皮革跟棉绒这些东西一眼就能识别出好坏,皮革是真是假一摸就分辨得出来,后续鞋子验收也要交给他。这活不累,但需要经验丰富品行端正的人才行。至于陆家宗,在仓库租下来后就搬过去住了,以后就负责看守仓库了。
陆家杰将六个款的鞋子都拿出来,其中尖头粗跟牛皮双排扣侧拉链冬靴最得他喜欢。这双鞋简单大方又时髦,肯定得年轻女性的追捧。
他兴奋地说道:“馨馨,这鞋子真好看,不比百货公司去年进的那批鞋差。”
当然,皮鞋不仅好看,质量也是杠杆的。也是因为要求比较高,加工费都比别家高了一成半。
陆家馨一开始设计的是金属双排扣,这样会更好看,只是这样的话进价成本增加,工序多了一道花费时间也多了。为了节约成本,只能忍痛舍弃了。
陆家杰说道:“家馨,我每个款式带四双回四九城,那些倒爷见了肯定抢着付定金。”
陆家馨将这六双鞋子检查了一遍,确定质量没问题就去了电话局给苏鹤鸣打电话。
不想电话打去,接电话的人说苏鹤鸣一个多月前就去了羊城:“陆姑娘,上个月鹤鸣哥打电话回来,留了个号码说你要找她就打这个电话。你等等,我找找看。”
过了一会,对方报了个电话号码过来。
陆家馨将电话号码抄下来,炒完后发现这电话是鹏城的。她想了一件事,于是问了跟着来的古文峰:“我记得你说在天鹅宾馆看到过苏鹤鸣的爸爸跟大哥,他们当时也住在宾馆内。”
“是,怎么了?”
陆家馨说苏鹤鸣前段时间也过来了:“他们这么长时间都没回四九城,回来后将苏鹤鸣也叫了过来。我觉得,他们应该是准备在鹏城开厂了。”
鹏城更靠近港城,在那边开工厂商品卖去港城可以节省运输成本。想着苏爷爷跟苏大伯在港城,他觉得这次投资规模应该不小。
电话拨过去,那边很快就打通了。陆家馨说道:“我找苏鹤鸣。”
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却没想到电话那头传来苏鹤鸣那爽朗的笑声:“家馨妹妹,你终于想起我来了。”
两人一聊陆家馨才知道,苏鹤鸣在她去古都后没多久就被叫过来了。后来从谢夫人那儿知道她也来了鹏城,很想找她,可惜不知道地址也没有电话。谢夫人也不说,没办法,只能等了。
陆家馨问道:“你们开什么厂啊?”
听到苏家开的是电子厂,准备生产电视跟收音机等。苏鹤鸣说道:“我大哥说,国内未来对家电需求量会很大,做这一块有赚头。不过我大伯觉得内地落后,老百姓买不起家电产品,开了肯定亏钱。我爹跟大哥在那儿呆了三个多月,我爷爷才终于同意出钱投资。”
陆家馨觉得苏鹤的大哥很有远光,八九十年代电子产品畅销全国,干这一行的都赚得钵满盆满。
想到这里,她说道:“这公司是你爷爷出钱投资的,公司也落在他名下吗?”
苏鹤鸣惊呼道:“怎么可能?我爷爷有四个儿子,除我大伯跟我爹外,来港还跟小老婆生了两个呢!公司要记在他名下,以后赚钱了大家都要来分了,我们岂不是给他们打工。”
打工都出来了,很有长进了。
陆家馨问道:“电视生产线成本可不小,你爷爷出那么多的钱给你们开厂,还挺大方的。”
苏鹤鸣嗤了一声说道:“什么大方。我爷爷出了三百万,虽没要股份但却说了只这一次,要亏空了没钱再给我们了。”
“我爷爷名下的资产加起来上亿了,这些都没我们的份。”
“三百万是港币还是华币?”陆家馨问道。现在华币兑港币是1:3,要给的港币就太少了。
苏鹤鸣笑着说道:“当然是华币了。要是港币,三百万港币折合下也就一百万华币,那得多亏啊!”
“那你爷爷对你们还算不错了。”陆家馨说道。不说内地,现在港城能有九百万财产的都算有钱人。
苏鹤鸣冷哼一声说道:“什么大方,那是他心里有愧。他当年带了我大哥去港城,丢下我奶他们不管。我奶奶为养活三个孩子,操劳过度又经常被人整治,四十多就去了,我大姑花朵一般的年龄被畜生给害死了,小姑这些年也一直病恹恹的。”
“你爸呢?”
苏鹤鸣说道:“我爸小时候也经常被人欺负,又因为自小做繁重的体力活,很矮。我奶奶跟我爸爸在内地受尽折磨,他在港城不仅吃香的喝辣的还小老婆讨了一个又一个。”
因为憎恨苏爷爷,所以港城他也不愿去。要苏鹤鸣说完全没必要去认亲,老爷子当初抛弃了他们,表明不在乎他们的死活,这样冷血无情的长辈认来做什么。只是他哥苏鹤元想法却不同,他想开电子厂却苦于没资金,这么好的机会肯定要抓住了。事实证明,他也确实成功了,如今厂子都已经动工了。
陆家馨问道:“你爷爷是做什么的?”
“我们家以前开纺织厂,到了港城还是做了老本行,他看做塑胶花赚钱了也跟着开了厂。不过我爸说老头子买股票赚了大钱,现在手头现金就有几千万。”
也是打听到苏老爷子有钱,苏父跟苏鹤元才千里迢迢跑去港城认亲。拿到钱后,苏父留在港城继续做孝子,苏鹤元回内地开厂打拼。
陆家馨觉得苏鹤元的做法才是正确的。弱势的时候就得低头,等赚了钱有资本了再翻脸也不迟。现在不认亲,吃亏的是他们这一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