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戚闻坊1
王二带着江三远远的认了门户。江三向周围昨天认识的邻居们打听那户人家。
根据几个闲妇老汉七嘴八舌拼凑而来的消息得知。那个崔文知当初嫁过去的那个小镇刚过去没多久,就闹了饥荒。
她跟着婆家人一路逃荒北上。丈夫身体不好,在路上条件艰苦染了病,一病死了。没有眼珠子,哪有眼眶子?她刚嫁过去不久,又没有孩子,在婆家人眼里,这个没有什么感情的儿媳妇就是外人。
现在丈夫已死,上一路逃荒,本来就余粮不多,多一个人都是累赘。于是半路上就把她一个人丢下。
当时崔文一个人被赶出来,孤立无援,又饿又累,没有地方去。只能远远的跟着逃荒的队伍。路上饿疯了的饥民互相抢食。她走投无路,为了活下去,地里刨泥土,扒住过往的车辆乞讨,甚至抢为了省下一口粮食,饿的全身无力,走着走着就会倒下的的饥民的哪怕一口口粮。
凭借着这股子求生的狠劲,疯劲,又或许是运气好,她独自一个人竟然穿过了几座大山,走到了这个地方。又遇到了一位远亲,得到暂时收留。
但是寻常百姓家哪里有多余的钱,一直养着一个投奔来的亲戚呢?崔文到了这里不久,为了定居下来,嫁给了这里一个四十岁的鳏夫。
江三打听完过后,把这些告诉王二,王二听完久久抱头不语。
想当年她还是个小姑娘的时候,那么漂亮,那么伶俐。全镇子的男孩子都喜欢她,都给她抓蝈蝈玩,被她一张伶俐的嘴戏说也高兴。结果没想到现在变成了这样,世事难料,可知矣!
江三听完也唏嘘不已。
下午江三带着弟兄们推着板车沿街卖酒和蚕丝。江三一手摇铃,一手快板,一口经过历练如珠落玉盘一般脍炙人口的莲花落吸引了很多人来围观。
酒的生意不错,本来这里就缺酒,即便有些本来不想要买的,经过将老三几声快板和着滚珠似的的一串又一串的话一番狂轰乱炸,听得晕晕乎乎的买下了。
至于买回家是不是发现多花了钱,是不是会被老婆骂,嘿,这就不是江三操心的了。
至于蚕丝道卖的的不是很好,一来基本上人人都不认识,二来,听说比一般的白丝要贵上好些,一般的人都觉得没有必要就不要了。
只有偶尔一些比较阔绰的人家,图个新鲜,再加上几江三说话好听,稍微买了一些。
这些都在意料之中,江三并没有失落。本来这些蚕丝就是制作无需漂染的名贵布料的材料,都是上给达官贵人的,江三想另找专门的商家卖,并没把目标放在这里。推出去的几车酒,拉回去的时候基本上已经空了,他对此很满意。
晚上去大娘家收前一天定酒的银子的时候,果然有一些人因为凑不出来银子或者回家一商量清醒之后觉得自己推销不出去那么多反悔的,也有少量加订的。反悔的江三都笑着应了,不过不会送些小玩意儿。总共还算是卖出了一百坛出头。
现在那酒已经卖掉大半,拉蚕丝的和小玩意儿的车也空了些出来。剩下的酒挤一挤可以放的下。正好空出五车当初在酒家订的伙夫及马车。这些人一路上都要花钱,货送到就没有必要再跟着走,于是打发他们回去了。
每个人都收到了应得得银子和根据表现来的赏钱,走的时候还依依不舍,这一路上见过江三能说会道,很有本事,希望能一直让江三做头头。
江三也想又这么多小弟呀,可他的身家现在还养不起呀。而且这伙人有自己原属的东家,不好拉拢。江三也没有忘记正在被不知名的人追杀的情景,自己答应小黑之后才有本金做生意的凶险,不想带这么多牵累。招固定的小弟,组织自己的车马行,还要等自己彻底挣够了钱,稳定下来,当个真正的大商,能够把小黑这烫手山芋送走再说。
现在还是提心吊胆的艰苦创业呢!而且还不能跟别人说,真憋屈。
江三抱着安安捶捶腰,叹口气,七十文一坛酒,二百多坛就是十五两左右。忙活了这么久才来收入,还不够这小东西一场小病三分之一的医药费,哎,真是创业艰难呀!
别看现在和原价是翻了很多倍,但是这年代车马不通的,地域之间物价差异极大,一路上车马费伙夫费,住宿费,伙食费,还要面临劫匪,野兽的生命财产威胁,成本极高,算一算,挣的每一文都是幸苦钱,一点儿也不算多。反倒是在山上无意间打得狼皮很是值钱,可是小黑那样的人,能雇佣来让他帮忙打狼吗?怎么可能!这是行不通的路,等应小黑的嘱托,把安安送到可以托特照顾他的地方,自己应该就要单独出去打拼了。
哎,就算有本金一点点做起,也实在艰难。自己运气已经算很好的了,好歹还闯出了一条路,下一次来的时候,一定会轻松很多,积少成多,一点点积累,总有一天会发达的!江三给自己加油打气。
看着怀里抱着的安安,想起自己已经非常接近漠文,这意味着即将要离开这个白白嫩嫩的小团子了,心中很是不舍。有个儿子陪着还真是好玩,要是一直是我儿子就好了。可惜自己又不能生,难道送走以后再去哪里抱一个养着玩玩?会有这宝贝这么漂亮吗?哎,真烦人。不想了,满意,睡觉!
遣散了一波人马,第二天的早饭明显清冷起来。弟兄们说说笑笑的声音不再吵的人听不见,江三心里有些踹踹的,不知道小黑什么时候能回来。没有这样一个摸不清多强的武力傍身,自己怀里还抱着个被追杀的定时炸弹,江三总觉得自己像没有穿衣服一样凉飕飕的。不过富贵险中求,江三并没有后悔。
大伙儿热烈的聊着跟江东家多走一段路会多得多少钱,昨天卖了多少坛酒会有多少赏钱,脸上洋溢着挣钱的快乐笑意。江三一边哄着安安玩,一边笑着听着,叹声插了句:“哎,可惜黄蚕丝没有卖出多少。当初我对这个东西,可是下了重头的,这东西是平安镇的特产,运到别的地方去,利润应该极高才对。可惜这东西也因此认识的人少,看来接下来还要花很多精力去推销才行。这推销还不能像卖酒一样,沿街叫卖,说点好听的就行了,必须要找到说话有些分量的人物,这样才能打开更高的商业圈……”
“咱们在这里待一段时间就走,能认识到什么人?也就江东家这样有本事的人才能做到。”一个兄弟趴着饭,头也不抬的道。
江三看了一眼旁边一直发着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的王二,拍了拍他的肩,把面前一个馒头放在他面前:想得都不怎么申筷子吃饭了,这里一群卖力气的青年人,无时无刻都像饿狼一样,刚上的饭食嗖嗖的消失,眼看就要吃完了,他这样不积极,怎么抢得过别人?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就算想着很重要的事,也不能忘记吃呀——哎,小黑,他一个人先过去,一路上吃什么呢?
这是他需要操心的问题吗?人家功夫深不可测,来无影去无踪的。可是他一想到他那么年少的面孔和瘦削的身高,怎么就那么操心呢?
正在发呆间,忽听见对面一个兄弟道:“东家要不要不尝试一下去戚闻坊?听说可以干这方面的事。”
“戚闻坊?”出生在一个“世外桃源”一样孤陋寡闻的地方的江三很多正常墨朝子民知道事情都不知道,听到一个新名词也并不奇怪,毫无掩饰的递过去一个“我不知道,你说说看”的眼神。
那仁兄大概想不到自己忽然就成了他眼中“很有本事”的江东家的介绍员,脸红了一红,吃完个肉包子一把油的手绕着后脑勺摸了一圈:“这个,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呀。就是听说过,掌财的戚家近些年开设了一种新的营生,好像,好像和卖东西有关的吧。听说专门分门别类的列了个商品表,以戚家的商业基础,几乎没有遗漏的,戚货也几乎就是商的代名词。从外地来的商品可以到戚闻坊证明价值用途,并且可以托戚闻坊在当地宣传,甚至自主联系买房和卖方。”
王二道:“有所耳闻,戚家传承不知道多少年,人脉,影响势力,渗透到商业的每一个阶层。就像树叶的叶脉一样细密交错,沟通着小小的商户。世界上大大小小可以说所有的的商户都归戚家牵控,以他们家的人脉,顾忌交了钱,一条龙都能给你打通,这还做什么生意呢?”
江三为“戚家”二字呆了呆,想到被牵连自己被捉拿的戚风,他不就是那戚家的人吗?难怪能牵动巡查史这么重视。只是戚家为何要和朝廷做对?已经被朝廷的人暗暗的盯上,怎么还这么大张旗鼓的做生意?他不敢跟人言说自己在巡查史走过一趟的经历,更不敢说见过巡查者怎样逼问戚家人,保持沉默听他们说。
“这戚家是个传承多年的大家族,一直这么嚣张吗?他们这样操控商队,就不怕朝廷的人忌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