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道观
萧云漪没能去成灯会的原因很简单。nianweige
元宵那几日天气骤冷,大雪纷飞,就连萧玉姝都被安王妃拘在府里,不让她到处乱跑。
落霞院。
萧云漪正在翻看去年的账本。
婢女弄晴站在旁边,时不时地回答她的问题。
纵使不想理会这些俗务,可落霞院内的侍卫婢女们总归是要生计的。
幸好弄晴做事得力,每年都会将年俸、名下庄铺收成、府里宫内赏赐、院内人员变动等等整理清楚,一一禀告。
萧云漪只需年末检查、年初安排,轻松了许多。
听雨端着药自屋外走进来,“郡主,该喝药了。”
萧云漪伸手接过碗,还有些烫,她小口细抿,神色不见丝毫变化。
喝完药,她说:“准备一下,几日回道观。”
“是。”
退出正屋后,听雨裹紧衣服,朝前院走去。
李威站在校场中间,亲自指点那些年轻侍卫。
“李侍卫。”听雨唤了一声。
李威了然,把抹汗的布巾一丢,与听雨匆匆离开。
“宋衍,你看什么呢?”
王杉的疑问声将宋衍的思绪拉回来,他看了眼两人离开的方向,“在想侍卫长去做什么了。”
“哦。”王杉也跟着看过去,“听雨姑娘亲自来找,肯定是有要紧的事。”
说完,他偷偷地往四周瞄了瞄,见其他人要么在练武,要么在休息,一把揽过宋衍的肩,压低声音道:“不过,按我这么多年的经验,我大概猜得到是为了什么事情。”
“是什么事情?”
宋衍立即追问,满足了对方炫耀的心思。
“肯定是为了郡主回道观的事情。”王杉摇头晃脑,有些得意,“按往年的惯例,过不了多久,郡主就要回道观了。”
宋衍心下一惊,试探性地问:“那听雨姑娘来找李侍卫是为了什么?”
“挑选随行的侍卫吧。”王杉摸着下巴,随口道:“反正又轮不到咱俩。”
宋衍低声附和了一句,看向已经恢复完好的双手。
他来到安王府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自从那天被带回来后,李威派人给他准备新衣,安排屋舍,衣食住行,一应俱全。
宋衍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当时李威会说“这是最后一次”。
因为救他的少女是安王府的永宁郡主,是他此生都无法企及的人,他再也没有资格坐上那辆马车。
恰如此时,他连与她身边婢女说话的机会都没有。
萧云漪选在天气不错的正月二十三,离开了王府。
除了听雨和李威,随行的还有十四名侍卫,五名婢女,都是忠心可靠之人。
天气不错,一路上也没有遇见意外,一行人顺利抵达青云观。
青云观坐落在京城郊外雁鸣山的半山腰上,周围林木环绕,曲径通幽,自有一股出尘气息。
只是现在山中还落满了雪,树木落光了叶子,倒显得萧索空寂。
原先山路不好走,少有人至,自庆宣五年起,耗费三年的时间,修建了一条可供马车行走的山路,青云观的香火也渐渐地旺盛起来。
刚过元宵,年味还没有完全散去,三清殿前来了不少香客,保平安,求姻缘,盼生子……各有各的祈求。
马车停在道观侧门处,萧云漪下了车,走过几道山门,越往里走,越远离前殿的喧嚣,直到一处幽静的院落。
留守在院落的婢女上前,“奴婢见过小姐。”
萧云漪轻轻颔首,走进斋院。
院落不大,胜在清幽,留下来的两名婢女每日勤加洒扫,一如她离开前般干净。
听雨瞧着萧云漪脸上虽然没有什么表情,但估摸着是没有不满的。
待她走进正屋后,听雨对那两名婢女露出笑容,“过年辛苦你们两个留下来了,小姐吩咐了,等会儿去找剪月领了赏银,明天你们便下山,回去和家人团聚团聚。”
两人俱是一喜,朝正屋行礼,“奴婢谢小姐赏赐。”
听雨吩咐人把马车里的东西搬下来放好。
院子里各式物件都不缺,但安王夫妇总担心长女在道观住的不顺心,硬生生地多加了一辆马车,里面塞得满满当当。
安排好众人做事后,听雨走进正屋,见萧云漪坐在榻上,手里又拿着本经书。
“小姐,院里的事情都安排好了,不知您还有什么吩咐?”
萧云漪翻过一页书,“去给静华道长递个消息,说我明日巳时初前去拜访。”
“是。”
翌日。
萧云漪按时醒来,听雨服侍着她洗漱。
她一头青丝半挽半披,发髻上只插着一支白玉发簪,又换了身天青色交领道袍,衣摆上绣着如意祥云纹,婉转流畅。
行走间,好似清风吹动了天上的白云,飘渺灵动。
静华道长住在前殿的院落。
萧云漪到的时候,已过天命之年的坤道正盘腿静坐在蒲团上。
她穿了身靛青色交领道袍,广袖迤地,玉制道冠将一头长发全部束起,不见丝毫斑白。
听见脚步声,静华道长睁开眼睛看了一眼来人,只说:“坐。”
萧云漪顺势坐在对面的蒲团上,一样盘起腿,双手交叠,放在身前,闭目打坐。
屋里很安静,只有两人平缓的呼吸声,以及刻漏规律的滴水声。
日头渐移,直至当空。
打坐完毕后,静华道长率先起身,浅笑询问:“居士近来可好?”
“尚可。”
闲谈片刻后,静华道长忽然问:“去年腊月初一,贫道给居士卜了一卦,卦象显示居士不久后会有奇遇,不知居士可曾遇见什么奇事?”
“……算,也不算。”萧云漪沉吟片刻,“初六回去那天,的确在雪地里救了一名被冻伤的少年。”
静华道长继续问:“可有他的生辰八字?”
“只知道是庆宣三年出生。”萧云漪有些疑惑,“道长为何如此在意他?”
静华道长没有回答,只朝她微笑,“居士日后自会知晓。”
见状,萧云漪并未追问,恰好已近午时,她起身告辞,回到所居院落。
听雨正在摆膳,忽然听到萧云漪问:“那个孩子怎么样了?”
听雨一怔,仔细回想了一阵,方才意识到她问的是宋衍。
明明只相差两岁,从她口中说出来就变成了孩子。
“回小姐,李侍卫安排他进了侍卫队,”听雨回答:“听说人还算本分,也没闹出什么事。”
萧云漪轻捻念珠,没再多问。
听雨摸不准她这是什么意思,犹豫着开口:“小姐,可是有哪里不妥?”
萧云漪摇头,只说:“让李威暗中多留意些他。”
在青云观的日子一如既往的平静。
每日不过是打坐冥想、研读经书,偶尔得空了,便去向静华道长求教,若有兴致,也可以参加观里的早课、晚课。
萧云漪毕竟没有出家,又身份尊贵,无论她做什么,青云观里的人都不会多嘴。
天气回暖,春意渐浓,时有香客到青云观上香,便是不求什么,一览山中春色,也是幸事一件。
今日春光明媚,三清殿前烟雾缭绕,人声鼎沸,挤满了上香求签的人,竟然比正月里的人还多。
萧云漪依旧穿着天青色的道袍,逆着人群,独自朝殿门口走去。
“道长!”
她兀自缓步向前。
“道长请留步!”
原先那道声音急切了许多,也近了许多。
萧云漪顺着声音回头望去。
身着交领长袍的少年面带急色,弯腰行了一礼,不自在地摸摸脸,似是有些不好意思:“道长,能麻烦您帮我们看看签文吗?”
少年身侧站着名年纪相仿的少女,一袭鹅黄色春装,脸颊微红,眼中带着点希冀。
“抱歉。”回礼后,萧云漪直接拒绝:“我不善解签,还请两位信士去解签处,寻其他道长解签。”
“可是……”少女咬住下唇,看向蜿蜒绵长,一路都要排到殿门口的解签队伍,婉声求道:“道长,您就帮我们看看吧!”
萧云漪看了眼同样长的求签队伍,又见两人不过五六岁,与萧明玦的年纪一般大小,尚且稚嫩的脸上带着倦色,怕是亲自排队求的签。
“麻烦借签文一观,”她暗自一叹,伸出手,“只是我于解签一道所知甚少,怕是解得不准。”
“没关系!”少女急忙将签文放到她的掌心,双手合十,连声道:“道长肯帮我们解签,我们已经感激不尽了!”
少年也欣喜道:“有劳道长!”
萧云漪缓缓展开卷起的签纸。
凤皇于飞,和鸣锵锵。1
她微微一怔,抬眸看向期待而紧张的两人。
签诗直白明了,少年虽然衣着低调,但从腰间的佩玉能看出其家境不差,以他的年纪来说,家中不可能没有教过《左传》。
或许是因为太过重视,反而没有了信心。
“是上上吉签。”萧云漪缓声解释:“凤凰齐飞,翱翔于天际,求签之人必能觅得良缘,琴瑟和鸣,白头偕老。”
焦急等待的两人顿时喜笑颜开,激动之下,直接拉住对方的手,紧紧握在一起。
“多谢道长!多谢道长!”
萧云漪被两人毫不掩饰的喜悦感染,眼里也染上了一丝浅浅笑意,温声道:“不必客气。”
目送两人欢欢喜喜地离开后,她穿过正门,继续沿着山路踱步。
偶尔有游人将她当做了青云观的女冠,朝她作揖行礼,她也礼貌地回礼。
此时山中的桃花含苞待放,花苞圆圆的像一颗小球,有些游人穿梭在桃花林里,寻找那些已经盛开的花朵。
萧云漪停了下来,静静地看着前面的桃花林。
“小姐!”
闻声,萧云漪回头,只见听雨神色匆匆,急跑过来,俯在她的耳边,低声快速说了一句话。
萧云漪深深地皱眉,“先回去。”
“是。”
两人回到院子,门口站着十几名陌生男子,俱是一身劲装,腰间带刀,见到萧云漪,躬身行礼:“属下见过永宁郡主。”
萧云漪颔首,不慌不忙地走进院子。
正屋内,一名衣着华贵的老妇人坐在上首,旁边的桌上摆着糕点热茶,却是一分都没动。
“永宁见过大长公主,”萧云漪神色不变,福身行礼,“问大长公主安。”
作者有话要说:
1引用自《左传》,另外本章中的坤道、女冠都是指女性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