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104
二十头还活着的野猪, 全被绑着堆在几辆木板车上,杨二郎带着几个力气大的汉子,一起把这些野猪送到镇上去。结果刚巧被姜黄柏看见了, 给拦下去一只,挑了只腥臊味不那么浓的母猪,给了七两银子。
“刚巧我想做点卤猪肉、猪大肠这些, 可巧是赶上了。对了,你们从哪来的这么多野猪?捅了野猪窝啦?”姜黄柏一边结账一边问。
他如今就住在镇上,还不知村里发生了什么呢。
杨二郎把毒晕野猪、毒杀狼群的事情简单说了一遍。
“我的天, 二十一头野猪、十三只狼, 得亏你们能搞定……”姜黄柏一边感叹着,一边有点可惜,“场面一定很壮观,可惜我没能瞧见。”
“没什么壮观的,你姐配的毒药太够劲了, 不管是野猪还是狼,吃了就倒, 一点力气都没了,就是躺那等着我们去杀。要不是你姐说这毒可以慢慢被野猪自己消解掉,不影响吃肉, 我们当场就能把猪全宰了,哪至于现在带着这些活蹦乱跳的大家伙过来卖。不过狼肉没人要, 吃也难吃,就当场全杀了,狼肉放几天,有点烂了再投到河里喂鱼。这回只把狼皮带了来卖。”
“这猪毕竟是吃了毒红薯,为了保险起见, 你杀猪之后,记得把猪内脏都扔了,尤其是猪肝。”
说完,杨二郎擦了下身上的汗。
现在真的是太热了,明明八月都快过完了,往年是降温的时候,可今年总共也没下过几场雨,温度根本降不下来。又干又燥,太阳依然毒的很,刚刚在路上,一行人都抹了些姜白芷让杨二郎随身带着的清凉油,才免于头晕脑胀的症状。
这么热的天,杨二郎只想快点把事情解决,早些回村去。村里树荫多,比镇上稍凉快一些。
“你这没什么话要带给你家里的吧?”杨二郎问姜黄柏,“没啥事的话,我们去把这些东西给卖了,就赶早回村去了。”
“哦哦,我这没什么,反正我哥几天就会来一趟。你们赶紧去忙吧,我不耽误你们事了。”
姜黄柏知道这些壮汉都是家里的主要劳力,确实不适合在镇上耽搁太多时间,便也不与他们叙旧,站在店铺外头,目送他们离开。
看他们走了,才喊关大伯、关大娘,“大伯、大娘,我从杨二哥那买来一头大野猪,我们今天把野猪给宰了,明后天能有卤猪肉卖!不过这只猪的内脏就都不要了啊,也别弄去喂鸡鸭什么的,给埋地里吧。”
关大伯他们没问为什么,直接照做了。他们如今精力不如去年,但干活依然麻利,对得起雇钱。
杨二郎继续把野猪跟狼皮送去卖,相熟的酒楼采买要去一只,剩下的都给了镇上的屠夫。这二十头野猪重量虽大,镇上肉价又在涨,但由于杨二郎说了内脏最好都不能吃,便总共只卖了一百二十两银子。
另外有十三张完整的狼皮,被简单处理了一番,镇上收皮毛的人花了四十两银子全部拿去了。如果是在寒冷的天气里卖,价格会高些,但如今不是讲究这个的时候。
杨二郎把这一大笔银子带回村的时候,村里人看着足足一百六十两的白眼,眼睛都红了。
但这个银子,定然不会平均按人头往下分。
村长接过银两,斟酌着说:“这次面对那么多野猪跟狼群,我们能顺利解决,一是杨二郎发现得及时,我们才来得及先下手为强;二是白芷丫头想到了用毒药,才能避免了村里汉子们直接跟这些猛兽搏斗;另外,跟着杨大郎、杨二郎他们一起负责去投毒,然后收捡野猪、野狼带回来的人,也是冒着风险去做这件事的。”
“这些人,肯定功劳大一些。”
村里其他人对此没有异议,大家都是沾亲带故的,不会在钱财这件事上闹得太难看。
这一百六十两银子,放在一起觉得很多,但若按村里几百个人分的话,也就成散铜板了。
村长跟几个族老商量小半天,才做出决定,一百六十两里面,姜白芷跟杨二郎两人分别得大头,每人拿去三十五两。然后再有三十两,给那些冒着风险的汉子们平分。额外再有十两是给那天夜里,单独被挑出来去面对狼群的二十个汉子。
最后剩下五十两,出二两银子,要在东头大山跟村子之间,做一道防御工事。另外四十八两,三大姓平分。
这种分法,部分人小有争议,但不成气候,便这么定了。
姜白芷去领了三十五两银子,拿回去随手就放农贸市场里了。她自个赚的钱,现在是单独放在一个箱子里,包括之前易大夫连着几次给的几百两银子。
杨二郎得了这三十五两,今年即使不能去打猎,也没多大损失了。而且现在作为买家的姜黄柏,他的卤味店生意很稳定,杨家养的鸡就又相应扩大了规模,反正这些鸡一长大就能卖出去,不会压在手里,一点负担都没有。
这些鸡是姜家大哥代为收购,都是直接收活鸡送到镇上去,每次多送点,姜黄柏可以随用随杀,免得生肉在热天里放坏了。这活鸡出手最省心,只用抓到了,绑了翅膀跟脚塞进笼子就行,而且这些鸡毕竟只养了几个月,重量没有养了一年多的那种实沉,就算是四十文钱一只。
而若不算建
新院子的钱,养殖这些鸡平摊下来的成本,一只也就不到二十文钱。
每个月平均卖给姜黄柏一百五十只鸡,就是稳定至少三两银子的收入。比不得打猎的无本暴利,但胜在没有生命危险,还够稳定。
姜家跟杨家不说具体是怎么交易的,村里人谁也没能想到,单纯养鸡,就有这样的收益。一些人家一整年,也攒不到三两银子,他们主要是习惯了靠种地自给自足,没怎么想过做买卖赚钱。
姜家也是差不多,亲兄弟明算账,姜黄柏从大哥、二哥手里拿鸭子,由于鸭子比鸡要大一些肥一些,每只就算是四十五文铜板,都实打实地记了账,每个月清算一次。大哥二哥两人,每个月也是能攒下三四两的银子。大哥还额外收一些送货的工费。
两家现在基本上都把养殖的数量级给扩大到千只以上了,这个养殖量,在姜白芷上辈子,也只算是小打小闹养着玩的,但在这个时候,养一千多只鸡鸭,绝对是挺着一些压力的。
光是它们每天的吃喝拉撒,就须得专门一个人全天伺候着,不然就会乱套。好在两家都是兄弟俩一起在做,两人轮流着负责这些,也不会觉得太枯燥。
二嫂柳枝儿在前头那个夫家,有过养大量鸡鸭的经验,倒是给姜家、杨家提了不少意见。养熟了的鸡鸭,没有全部卖了,而是挑几只聪明的留下来,当做头子,让它们带着其他的鸡鸭自己溜达。
两边养习惯了之后,还能让家里小孩临时帮忙看管一下,也不会出事。
就像姜白芷说的,千多只鸡鸭的养殖,会越做越熟,越来越觉得得心应手,养两年就觉得轻轻松松了。
大哥其实还想再扩大养殖,把那房子改成三层木板,养个一千五六百只。不过被姜白芷阻止了。
鸡鸭也是小生命,太拥挤的生存环境,容易让它们产生不适。它们心情不太好,就容易生病。万一集中圈养的鸭群产生传染病,那真是一点救都没有了,这里可没有什么特效药。
这件事,姜白芷也提醒了杨二郎,养鸡一定要关注鸡群的活泼程度,一旦发现有哪些鸡不自然萎靡了,一定要挑出来单放,以免是会传染的鸡瘟等病症。
一千多只,还算是个比较安全的数量。镇上姜黄柏那边开的店,现在每天是提供六只卤鸭、五只卤鸡,偶尔会加量。
姜家也会在村里散收一些鸡鸭,因为这个,村里不少人家也跟着养了大几十只鸡鸭呢,村长家更是养了百来只,弄得村里的生气都多了不少,孩子们也有了固定的搜罗鸡食鸭食的任务,少了胡闹的时间。
而且,相应的,村里养的鸡鸭多了,产生的高效粪肥也多了,家家户户种的菜疯长,怎么都吃不完,又反过来喂鸡鸭,把它们养的肥肥的。还有不少空置的地,干脆用鸡屎鸭粪肥了地,全种上各类豆子。黄豆大多被姜黄柏收了去,其他豆子留着做粗粮,跟别的粮食掺着吃。
这么着,今年的八月就快过完了。
镇上的姜黄柏让大哥捎来口信,说曲陵镇从八月底开始,每个月都会放一次粮,户籍在曲陵镇上的人,可以凭户籍去领粮食。多了这些补给,镇上人心稳定不少,他那卤味店的生意更好了。
不过,由于卤食品的口味比较重,吃了易口渴,姜黄柏就想了个办法,让大哥磨了些玉米粉送去,每天熬很稀的玉米糊,如果客人要在店里吃卤味,可以拿一文钱再盛一碗玉米糊糊。
这玉米糊糊单吃是纯粹的香味,微甘,但比较粗糙,不如大米粥顺滑。可若是搭配上汁水十足的、重口味的卤菜,竟然相宜的很,很快就大受欢迎。
就连知守家那个小闺女,以前是卤鸭的忠实客户,多了这可堂食的玉米糊糊,她每隔一天,就要让个官兵带她来卤味店里,点上一个微辣的鸭锁骨、或者两只鸭翅,再来点卤豆干、豆芽菜,最后搭配一碗玉米糊糊,足够她吃饱饱的。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