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秦王兵至巴中
虽然借到了兵,但是赵无疆的心底却总觉得有些不是滋味。mshangyuewu
第二天一早,秦阳便召集了咸阳城内众多亲信少年郎。
有姜默之子姜礼,咸宁之子咸闻,黄巨鹿之者黄秦,咸阳学宫兵家优秀学子蒙杰,公孙伯野等十余人。
这些都是与秦阳同一代的优秀学子,其中有儒家,有法家,有兵家,甚至还有墨家。
而秦国兵家自从有了吴迪之后,涌现出来的将帅之才越来越多。
在与亲近的十余人商议妥当之后,秦阳又从学宫之中挑选了兵家子弟四五十余人。
秦阳用这些少年英才作为根基,又耗费十天的时间,从秦国征召了五千多名十五到二十岁之间的青少年参军入伍。
这几年墨家也制造了不少的兵器与铠甲,正好用来装备了这一支新征召的军队。
随后秦国以练兵的名义把这支新军派遣到了晋国,晋国闻知之后顿时朝野震动。
韩氏府邸,晋公的使者满脸惶恐不安的跪在韩氏家主的面前,双手恭敬的将手中的书信面呈韩氏家主。
韩家主默默看完了书信之上的内容,随即向着使者说道:“回去吧——”
使者闻言之后面露焦急之色,急忙开口向着韩家主问道:“不知小人该如何回禀晋公?”
韩家主沉默片刻,这才缓缓开口,“秦国乃是当世之霸主,恐怕也只有商楚周三国方才能够与之匹敌。
我们晋国,就算是倾举国之力尚且不是秦国一军之敌,更何况赵氏还心向秦国?
如今赵氏向秦国调来五千新兵,表面上看是秦国在训练新兵,实际上所有人都清楚,这是秦国在警告我们。
国君这两年逐渐长大,已经有了亲政的念头。
但是眼下,晋国的兵权在赵氏手中,政权在本相手中。无论是本相还是赵氏,都不会愿意交出手中的权利。
国君急了,所以想要与韩氏联合对付赵氏。
他给外人的理由是担忧赵氏与长公子里应外合,篡权夺位。
但本相却是清楚的很,他这是想要借助本相的力量铲除赵氏,收回兵权。
若真是让他成功,那韩氏恐怕也难以保全。”
言语到了此处的时候,跪倒在地上的使者已经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他是晋公的贴身内侍,表面上对晋公忠心耿耿,实际上却是韩氏安插在晋公身边的棋子。
而作为一名棋子,他除了向韩氏通风报信之外,还肩负着另外一项巨大的使命,那便是成为晋公的心腹,从而在关键时候掌控晋公。
然而,晋公表面上视他为心腹,却从来没有真正向他透露过自己真实的想法。
就在使者心神动荡之际,韩家主已经再次开口说道:“回去吧,告诉晋公,本相对他忠心耿耿,若是他想要与秦国动手,本公一定会鼎力相助…”
使者不敢再多言,在恭敬行礼之后便急忙离开回宫去了。
他前脚刚刚走出屋门,便有一名门客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
“赵氏得到了秦国的帮助,晋公又怎么可能是赵氏的对手?
家主此时鼓动晋公与赵氏为敌,殊为不智啊!”
韩家主看了一眼那门口,双眸逐渐眯起,用审视的目光盯着对方良久。
见对方从头到尾都没有露出丝毫的胆怯,这才缓缓开口道:“晋公之子已有三岁,在韩氏与赵氏的辅佐之下,已经能够继承晋公之位了。”
门客有些吃惊的问道:“家主之前不是想要借机铲除赵氏吗?”
“铲除?铲除之后,由谁来承受秦氏的怒火呢?”
…
晋公在得到了韩氏的答复之后十分的高兴,想到魏氏智氏的余孽加上韩氏还有中行氏的力量,足以凑齐五六万大军。
而赵氏手中只有一军,就算是得了秦国的五千兵马,总的兵力也不到两万人。
“六万对两万,三倍于赵氏,寡人怎么可能输?”
被魏氏圈养,然后又被晋国公卿软禁在晋国王宫数年的晋公对于军事一无所知。
单纯的他只懂得对比人数的差异,觉得只要自己拉拢的氏族够多,便完全可以碾压对手。
智氏之所以破败,乃是受到了赵韩魏三家的联手打压。
智氏的家仆作乱,曾经掌控了智氏一段时间,但是如今智氏的家仆已经死了,智氏已经回到了智氏家主的手中。
为了复仇,智氏一定会坚定的站在自己这一边。
魏氏是自己的母族,他也一定会支持自己。
晋公娶了中行氏的女儿,中行氏在自己的帮助下壮大,未来的晋公是中行氏的外孙,中行氏也一定会支持自己。
至于韩氏,他想要独霸晋国,便一定不会放过这个铲除赵氏的机会。
所以,在晋公心底,从来也没有怀疑过这几家是否会真心的拥护自己。
于是,方才得到韩氏的答复,晋公便满心欢喜的去召集其他几家的家主,开始商议趁着秦国的新兵未曾训练有成之前攻打赵氏。
他的消息传出去之后,魏氏与中行氏的人还没有到,智氏的家主便匆匆忙忙的赶了过来。
没有人知道他与晋公说了什么,但是在其他几家的家主赶到的时候,晋公却是放弃了铲除赵氏的计划,转而约束他们不要冲动,不要在这个时候去招惹赵氏。
其他几家都清楚秦国的强大,在得知晋公暂时放弃与赵氏为敌之后,也是各自松了一口气。
然而,就在他们安心回到自己封地之后,智氏的家主却是乘车赶往周国。
…
一场风暴正在秦晋周三国之间酝酿,而南方的巴中城中,巴国的世子此时却是肝胆俱裂。
因为葭萌关丢失的缘故,所以他失去了与巴王大军之间的联系。
还没有等他想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楚国的军队便已经兵临城下,将整个巴中围的水泄不通。
所以,此时此刻,巴国根本就不知道巴王已经身死。
而巴人之所以负隅顽抗,没有直接向楚国投降,根本原因便是在巴人的心底一直存在着对巴王回援的期待。
然而,如今他们没有等到巴王的援兵,却等来了秦国的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