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从刘姥姥身上学到这四点
在《红楼梦》中,有这样一个人,乐观积极,遇到困难积极寻找出路,对面别人的开玩笑不仅不生气,还笑脸相迎,这个人就是刘姥姥。
笔者认为,刘姥姥的为人处事,是值得学习的。
面对庄稼收成不好,女婿狗儿怨天怨地,还拿妻子出气,却仍旧拿不出解决办法。这个时候刘姥姥就说,去荣国府(亲戚关系)看看能不能借点钱来。
首先第一点,就是刘姥姥有自知之明,她去荣国府的时候,姿态非常低。
狗儿不愿意去求人,刘姥姥就只能带着孙儿一起去了,求人嘛,就得有个求人的态度。
刘姥姥知道,自己的姿态必须得放低,于是,面对看门的仆人,她说话时也带着尊称。这让这些仆人很受用,当即就给她引进了。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并不复杂,你若是以尊敬对待,别人也不会说非要为难你。
见了王熙凤,虽然王熙凤比自己小了好几轮,却仍旧是磕头“姑奶奶好。”
古语有云:“伸手不打笑脸人。”王熙凤就算再泼辣,看到这个场景,也舍不下脸来看不起刘姥姥。
不仅如此,最后还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完成了刘姥姥的心愿。刘姥姥一家也因此能够渡过灾荒之年。
第二点,就是懂得感恩。
第二年,当庄稼丰收后,刘姥姥吃水不忘挖井人,拉着蔬菜瓜果送到荣国府,贾母听说后就让人把她带到自己面前唠嗑。
第三点,就是懂得包容。
面对贾母和一众后生的玩笑,刘姥姥一点也不生气,反而还开心地逗乐他们。
因为她心里清楚,决不能因为别人的小恶而忘记大恩,小玩笑而已,有什么嘛!
而面对荣国府内的一切,她一直就一个字“好。”只说好话,因为这让人心里舒坦,让人开心。
笔者有话说:人与人的交往中,其实多说好话才更能拉近双方的距离,也能增加感情,其实大家都清楚自己是有缺点的,也看得到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是不好的话,会让人不开心,俗话说“恶语三冬寒。”说不好的话不仅会让感情淡了,还解决不了问题。
所以,刘姥姥面对小辈的玩笑,不仅不生气,还打趣地说了些俏皮话,惹的大家开心,大家也就更加喜欢她了。
特别是和朋友交往,要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其实他内心也知道自己的缺点,但是反过来,你也有缺点,有时候只是你自己没发现而已。
就像有个人说的,大家一想起自己的过去,都只会想到自己做的好事儿,都想不起自己什么时候伤害过别人。特别是写的回忆录,写上去的都是自己做过的丰功伟绩,对于自己干的不好的事儿是一个字也不提。不仅如此,对于自己做的好的事情,很多时候还会采用夸张的写法。
所以说,为什么一个懂得包容的人朋友特别多,就是因为大家都得到了包容,所以觉得和他相处非常舒服。
于谦厉害吧,以一己之力挽救大厦于将倾,但是他这个人,包不住话,想啥就说了,这就是他的缺点,从朱棣到朱高炽再到朱瞻基都知道他的性格,也都包容,毕竟他们心里清楚,自己也有缺点。但是到了朱祁镇,这个大明战神就容不下他,让他去烧石灰,结果呢?自己最后被迫去留学好几年。
要不是于谦,他都回不来了。
至于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哎。
刘邦虽然是个小混混,但是他在成事儿以前很懂包容,所以兄弟们都愿意跟着他,他自己也说“谋策不如张良,治国不如萧何,打仗不如韩信”。但是他就是能用他们,还愿意听他们好的建议。不像项羽,这哥们不听劝的很,所以最后刘邦赢了,项羽输了。
李斯说过:“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儿,就要学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能包容。
第四点,就是要有主观能动性,刘姥姥面对困难,并没有像女婿狗儿那样怨天尤人,还拿妻子出气。而是积极去想解决办法,看看自己能借助谁的力量渡过这个灾荒。如果没有她积极的心态,怎么会想起荣国府?
笔者有话说:俗话说,一根筷子掰得断,一把筷子就不一定了。一个人的力量很薄弱,所以当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就不能自己独自一个人扛,而要去积极寻求别人的帮助。
求不到是另外的,起码自己尽力了,无愧于心,若是能求到帮助而没有去求,那不就丧失了一个好机会?
秦孝公当年继位的时候,秦国破败不堪,处于捏样的边缘,他沉思了许久,觉得仅凭国内的力量根本没法强大,于是就求援。向所有国家发出了《求贤令》,最后商鞅因此而来,秦国也开启了一统天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