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从军玉门道
执书跟在白舒的身后,瞧着这位将军坐在客栈的青瓦之上眺望着远方,等了两日。
第三日的清晨,他从楼顶一跃而下,身上还沾染着清晨的朝露,黑色的袍子在空中旋出一扇半圆,披着红霞越上马背:“走吧,执书。”
“将军?”执书仰头看着骑在马匹上的将军。
“他不会来了。”牵着马绳的青年腰背挺得笔直,像是雪地里的松柏,“不会有人来了。”
执书的眼睛慢慢睁大,睁圆。他看着逆光的将军,声音颤抖:“可,陛下”
白舒的视线自执书的身上转移,他看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看着那只冒了个头的朝阳,握紧了手中缰绳,指尖因为过度用力泛起了青白:“但凡他们还活着一个,”脸上挂着笑,却执书浑身冰凉,“也不会放任我们白等这两日。”
【宿主?】时隔两日,系统终于颤巍巍的发出了声音。
这声音如晨钟一般敲散了云雾,唤醒了神志,白舒的眼神逐渐凝聚:“你若走,我绝不阻拦。”居高临下的看着站在那里发怔的执书,“但今日过后,这里,这片大地,便又要乱起来了——除却雁北,没有地方还是安全的了。”
执书听到他这样说道。
“中原,要再次乱起来了。”
他的话像是一道魔咒,揭开了这片大地自秦王政天下一统一来维系了不过短短数年的太平,再次被打破。
先是一股不知从何而来的贼人袭击了秦皇冬巡的队伍,尔后是南方楚地项家人簇拥着楚王遗族高呼着复立,负责镇压百越的蒙家军就像是看不见一样没有任何反应,连守着东海的李信也对此熟视无睹。
这就像是一道信令,自此春秋时那些被覆灭的国家纷纷揭竿而起,一时间南方大地再次陷入了混乱割据的状态。
而在这其中最为令人瞩目的却是与南方混乱截然不同的北方,属于老秦人的秦国之地,雁北所属的北地,以及原燕国所在的地方并无战乱,百姓安静的一如与南方是两个世界。
撇去秦朝的根基不提,世人第一次见到了雁北君对于北方的绝对管控,不过短短半月,雁北的士兵在无皇帝诏令的情况下,以秦岭和
淮河为界限,划开了和平与混乱的界限。
“反了,反了!”赵高尖声嘶吼着,将手中的秦简摔在地上,固然如今‘纸’已在天下推行,但朝堂上还是依旧以易于保存的竹简为主,“他白舒是想要反了天不成——陛下还在,他难道要自立为皇不成!”
站在底下的臣子垂头,将自己的或疑惑,或胆怯,或不屑的神色藏得很好:“陛下生前就曾说过,他若走了这天下在也无人能压雁北君,”甘罗理好了自己的表情,“如今陛下被贼人所杀,失去了主人的狂犬,自然也脱离了管控。”
李斯侧头看向甘罗,神色晦暗不明。
而甘罗看着李斯,给了他一个温和的笑:“如今南方叛乱,蒙将军镇压百越难以脱身,李将军还有海上贼寇需要对付,唯有王离将军一人,难以平定南方啊——雁北君倒是巧,如今不是我们需要对付的首要目标了。”
“如何不是首要,”赵高蹙眉,“他手中少说也有百万——”
“便是有,”李斯挪开了视线,看向赵高,“他如今好歹也还算是我大秦的将军,他难道还真能袖手旁观,就这么看着陛下操劳一生的天下就此分崩离析么?赵侍郎莫要忘了,那些蛮子还是雁北君亲自赶出去的。”
站在文臣末尾的一个青年闻声抬头看向了李斯的背影,又很快垂下了头。
“倒不如让他去平乱,”茅焦顺着李斯的话说了下去,“若他真的有反叛的心,便让他们两相摸搓战力,待他平定了南方,我们再论处置也不迟。”
赵高的表情沉了沉,视线划过朝中那些沉默着的官员,看着王离的沉默,叹了口气:“高如何不知这才是最好的处置方法,可只要想到陛下是如此信任他,他却辜负了陛下的信任,不仅没能护住陛下,还在陛下最需要的时候悄然离开了队伍无诏私回驻地”
他隐下了后面的话,但谁都知道赵高后面想要说什么。
“当务之急,”李斯在沉默中出言,“陛下走得急,没留下什么遗照,如今这天子之位由谁继承,大秦当尊谁为主,才是要是。”
一国岂能无主?
可最为年长的长公子扶苏,如今也不过是尚未及冠的小儿罢了,更别提陛下最
年幼的孩子才刚牙牙学语。
“陛下并无嫡子,”无论是王后还是后来的皇后,后宫的首位始终的空置的,“若是尊长,自然是长公子扶苏。”甘罗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可长公子并非是陛下最为疼爱的孩子,”这边开了一个头,紧随甘罗之后,又有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陛下最为疼惜十二公子,生前甚至还将十二公子带在身边处理朝政,若是论起资格,可见十二公子颇得帝心。”
尉缭看了眼说话的文臣:“五公子母族乃是先楚王,若是五公子上位,便能名正言顺的封那项氏一族,于南方平乱是一大助力。”
他的话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一道不得了的大门,一时间朝中众说纷
纭,嬴政膝下数位皇子你有你的理,我有我的道,一时间吵闹异常。
站在武将中的一位小青年轻笑了一声,不动声色的融入了这场争吵,心中却觉得可笑。笑赵高,笑李斯,笑尉缭,但更多的是对已经逝去那位笔下的敬畏之情。
那位至死都未曾拥立太子,可是早就料到了此情此景?
随着时间渐移,五花八门的人传逐渐被剔除,只剩下长公子扶苏与十二公子胡亥两个选项了,至此,朝中再次恢复了寂静:“不若询问一下两位皇子?”
眼瞧着两派争执不下,赵高提出了一个主意:“这不仅仅是关于王朝的大事,也与这两位皇子息息相关,倒不如询问一下他们两人的意见,诸位再考效一二,瞧瞧这二人的天赋如何,再做决断?”
这个主意看起来公平极了,朝臣们自然也没有反对的立场,纷纷出声附和。
扶苏要比胡亥大了八岁,比起启蒙不久的胡亥,扶苏看起来更为沉稳。兄弟两人都更为效母,所以长得并不相像,只是因为生父逝去两人皆是素衣的缘故,乍然看去倒是有几分兄弟的模样了。
在殿前遇见时,扶苏抬手对着自己的弟弟问安,得了那小少年骄傲又得意的一瞥,先他一步进入了殿中。即便被如此冷待,扶苏也只是好脾气的笑着跟在他的后面,落后胡亥半步进入殿中。
李斯看着昂首挺胸大步流行的胡亥,皱起了眉头。
赵高倒是对胡亥的模样多了几分满意:
“今日我等召你们前来,是有事相询问。”他站在李斯的身侧,和颜悦色道,“十二公子与陛下一同出巡,而长公子您负责在咸阳监国,高今日在众臣面前再问一次——陛下生前可有秘密与你们交谈过待陛下百年之后,欲将这天下托与何人?”
扶苏先胡亥一步摇了摇头:“晚辈如何能干涉长辈之事。”
胡亥也不甘落后:“皇父说等着兄弟们都大了,他欲考效我们每个人本事如何,这皇位和天下能者居之。”这话听起来像极了秦始皇本人的话语,“成王败寇,他会给我们每个人一个等同的机会。”
扶苏没忍住,看了一眼胡亥,不掩眉目间的诧异:“f,皇父从未与苏这般说过。”他的话变得很快,没人注意到他开端像极了语气词的清辅音,“只是自古兄弟萧蔷,权利变更不稳内部相执是大忌,如今外敌虎视眈眈欲破我大秦国祚——”
“皇父没与你说过,不代表他没说过。”胡亥打断了扶苏的话,“皇兄难道是在质疑弟弟在撒谎么?”
“并非,”扶苏摇头,“只是皇父尚未下葬,南方战乱尚未平复,朝中将军也未尽数归朝,此时商论二世之位,怕是不妥。”
“国不可一日无主。”朝中却又与扶苏截然不同的看法,若是天子之位不立,朝中的声音便不能一统,“若无法定论二世之位,陛下也无法入葬啊!”
扶苏看了一眼出言的臣子,垂眸不再反驳。
等到散朝时,太阳已经从头顶向西迁移分寸了,守在外面的伴读瞧见落在朝臣最后的长公子扶苏,小心的跟了上去:“公子?”
“嗯,”扶苏兴致不高,他看着被簇拥着的十二弟,声音很轻,“查清了么?”
“是,”跟在他身后的小少年看着也不过八、九岁的模样,“如您所料,是赵侍郎的家臣,那些人从咸阳逃离过后,也的确朝南而去了,具体所向还在追查。”
扶苏的手略过腰间的玉带。
“只是公子,您真的不逃么?”小童不是很懂,“您为何不去寻将军啊?”如今的扶苏留在咸阳可谓是步履维艰,始皇帝走的太突然,文臣们各有立场,唯一绝对簇拥长公子扶苏的那位,却连回咸阳的想法都
没有,直接回了雁北。
“去雁北?”扶苏抬头看着头顶的太阳,“你以为那日,父王没有时间逃走么?”
小童不解的看着扶苏。
那日,嬴政真的没有时间逃走么?
他既然敢出巡,自然是做了万全准备,莫要说是六国余孽群起而攻之,便是内部真的出了叛徒,他也有绝对的自信能够将其镇压——雁北君不过是一个象征而已,这天下的大权,从来都只是一个人的。
然而为什么他还是死了呢?
为什么回到咸阳的,只是一具冰冷的尸体呢?
为什么雁北君在没有指令的情况下,直奔南北战线拉锯之所而去呢?
年幼时他坐在父王的膝头,所学会的第一个成语便是‘各司其职’。
而答案,正是如此,也是仅此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本文设定是扶苏生在政哥加冠那年,也就是政哥20岁的时候,历史上政哥病逝与始皇三十七年,也就是他49岁那年,那个时候扶苏应该有29岁了。于是,这就是个bug了,因为不知道中间发生什么,作者君后知后觉的发现在旧的,作者君自己以为的时间线里,扶苏才刚刚15岁
我到底是怎么想的???
为了尽量圆回我的bug,加上正文一统要比历史上早了五年左右,于是政哥在这条be线就要比正史死的更早,早了十年多,这样扶苏就差不多十七岁左右的
样子(尴尬笑jpg)。
叹气,写到这里才发现正文可能也存在类似的,关于扶苏年龄不清不楚的bug,因为尽量模糊了时间线,大家就当这个bug不存在吧。:,,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