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第127章: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三年后, 贸阝城,太守府。
“少爷的房间打扫干净了吗?文才喜洁,务必要打扫得一尘不染!”
“夫人放心,少爷的房间是日日清扫的,今天已经派了小丫鬟又打扫了三遍,保证纤尘不染!”
“你快去前院问问老爷, 文才何时到家?”
“是, 夫人!”
马夫人焦急的等待着, 她刚吩咐去前院打听消息的贴身丫鬟才出去没多久,便急匆匆的返回:“夫人!少爷回来啦!”
马夫人一扫贵妇从容姿态匆忙的来到前院与马太守一同接马文才归家。
没一会儿, 守在太守府大门口等着的人就能看到穿着轻皮甲手拿长剑的马文才就骑着马飞奔而来,身后还跟着几骑护卫亲兵。
英姿勃勃的马文才翻身下马,容貌俊朗气质不凡,身后跟着几位全副武装的亲兵, 他大步踏入太守府, 拜见马太守与马夫人后,还不忘吩咐管家安置好他的几个亲兵。
这三年时间,马文才在拜师山长之后并未傻乎乎的待在学院里学习, 而是跟着山长学了一段时间后,便离开书院踏入官场。
不过马文才没有进入文官系统, 而是做了武官,弃文从武。
实乃如今朝廷动荡不安,各地天灾,大大小小的起义不少, 需要不少军队镇压起义,大肆招兵,武官身份也水涨船高。
马文才心里觉得文官在太平时代固然比武官地位高,可在乱世还是武贵文轻,手里掌握着军队才有说话权。
而且文官读书人多为世家中人,如今京都更是王谢两家势大,他若是想做官,要么在外做一方封疆大吏,要么入京做高官,但都不可避免的要卷入世家争斗中。
马家虽也为世家,但马家投入官场中的资源并没有太多,马文才想做官,更多还只能靠自己,否则他也不必费劲啦的拜师万松山长了。
再说万松山长支持朝堂北上收回失地,而这一立场天然与武官集团利益相合,对武官来说只有发生战争才是他们升官发财的最好时机。所以身为万松山长的关门弟子,马文才在武官系统中天然有好感度加持。
最后马文才选择了为武官,借助家族资源和山长的人脉,再加上他武艺高强,熟读兵书,参与几次镇压起义,解决盗匪,功劳不小,如今已经爬到了四品中郎将的位置,品阶比他父亲马太守还要高一品。
思及如今应该是祝英台被其父要求归家,与梁山伯分别的时间点,最近又无战事,马文才就请了假回来。
马文才在马夫人的关怀下前去洗漱换衣,脱下皮甲重新变回曾经那个风度翩翩的大少爷。除了皮肤没那么白了,倒是看不出他在外面吃了什么苦。不过在马夫人眼中,自家儿子那是吃了大苦头了,瘦了也黑了。
<<<<<<<<<<<<<<<
一家人热闹的吃过饭后,马文才被马太守叫去书房私底下谈话。
马太守看着如今英姿勃发的儿子,叹了口气,问道:“文才,你让为父暗地里培养私军,可是有心……”
马文才丝毫不奇怪马太守看出自己的意图,不过父亲能拖到现在才说出来,也是让他有点意外。
“父亲,司马家当初是怎么得了天下,您应该知晓。本来就立身不正,又信重世家,朝堂让世家把持,如今天下动荡,外有胡人虎视眈眈,内有世家顽疾百姓不定,司马失其鹿也,天下共逐之。我只是提前早做准备罢了。”
马文才有前世记忆,当然不会傻了唧的只惦记着那些情情爱爱,哪怕前世执念深重他也能压下去。他前世活得不长,英年早逝,但他也记得前世他死时所追随的那个将军已经打算自立了,朝廷风雨飘摇,世家蠢蠢欲动,就仿佛回到了汉末。
如今他可没想过以一己之力挽回大厦将倾的朝廷,他只是提前暗中默默蓄力,为日后逐鹿天下做准备。即使马家最后没能成功,起码也能靠着军队在乱世中立足。
马太守犹豫了一下,似乎意动了,问道:“那我们何时动手?”
马文才安抚道:“父亲莫急,如今暗流涌动,虽然各地乱起,但还不到时机。”
如今各地起义不过是小规模叛乱,对朝廷来说不算什么,派兵镇压即可。真正伤筋动骨的还得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历来最先成气候的起义大军多是底层百姓,不堪忍受欺压,身家性命没有保障,被人挑拨怒而反抗。但这种农民起义大军大多为王先驱。例如秦末的陈胜吴广,汉末的黄巾起义,皆是如此。
这只是初步的动摇朝廷统治根基,真正让朝廷风雨飘摇的还是乡绅地主世家等社会中上层在农民起义后对朝廷失去了信心,也产生了野心。
尤其是如今世家掌控的东晋,各家心怀鬼胎,心思不齐。就连军队中也有出身世家的旁支庶子,他们的明争暗斗同时也是朝廷上世家争斗的缩影。
马文才心里很清楚,马家势力不算世家中最庞大的,但应该是最先把握住时机的。在这乱世暗中蓄养私兵,以盗匪的名义养在城外,倒也不惧什么。等战乱席卷整个南方,马家就可顺势而起,一举暗中将整个宁波府纳入
掌控之中。
随即以此为根基,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坐山观虎斗,默默积蓄力量,扩大势力范围,最后一举攻下南方,最后率军北上,定鼎中原。
当然这其中如今拉拢世家望族,又如何获得底层寒门和普通百姓的支持,就是另外需要慢慢根据形势考虑的事情了。
而现在,马文才从书房离开后,就暗中派人去查上虞县祝家九女是否归家,而梁山伯又是否上祝家提亲。
马文才自认为自己没改变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除了在书院第一年结交了他马文才之外,一切都该是按照前世一样发展。
没有了马家的提亲,那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不知能否成功在一起。
<<<<<<<<<<<<<<<
梁山伯与祝英台分别之际,祝英台说家有九妹与自己酷似,愿意为他做媒,兄弟两人结为亲家,约定好提亲时间。
于是梁山伯归家后与自己母亲说了此事,梁母固然高兴,却也发愁,家中无余财,聘礼从何而来?
梁家虽然败落,但毕竟祖上阔过,余泽甚多。即使如今因梁山伯读书耗资不少,依旧是吃喝不愁,家有薄田。但顶多是个乡下小地主,娶个普通人家女子倒还无妨,但那祝家九小姐乃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聘礼如何能薄了?
因而梁母极为发愁,可要让自己儿子错过这门好亲事,她也不愿。
梁母不是目光短浅的,自然知晓以如今梁家的状况想在梁山伯仕途上有所助益是不可能的,只能指望着梁山伯娶个家世好的妻子。
祝家虽然表面上看只是上虞县的一个大地主,当家祝老爷只是个员外,可祝家是个大家族,枝繁叶茂,人脉极广,上虞县祝家只是其中一支。
祝员外儿子众多,但仅有一个嫡女,视若珍宝。若梁山伯能娶得祝员外的掌上明珠,日后光复梁家祖上荣光也是指日可待!
因此梁母踌躇几日,咬牙将自己嫁入梁家时婆婆送她的祖传珍贵首饰添入了聘礼当中,又卖了近半的田地,凑了凑才准备了一份看着不错的聘礼。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三章…… ,,,,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