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之贤妇不闲 > 第31章 婚后的第四天

第31章 婚后的第四天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正当姜蓉准备说些什么缓解尴尬时,她发现崔恒回握住了她的手。msanguwu

    嘿,这人,还算上道,她嘴角微微上扬,心情顿时平复下来。

    两人相携并进,一起踏过新泥,穿越回廊。

    在这个大雪纷飞的夜晚,姜蓉手心的温度逐渐回拢。

    转眼便到了乐安侯府宴请的日子,姜蓉应崔氏邀约,一同前去参加宴会。她也想趁此机会,看看能不能打听到宰相家小娘子的消息。

    前世她只知贺任的妻子是宰相家的娘子,可她根本不知她姓甚名谁。幸好她现在已经到了汴京,有的是时间打探。

    再不济,若是贺任最后依旧与她成婚,等到那一日,她终究会知道她到底是何人。

    因着是新婚,姜蓉身上衣物颜色多为亮眼的颜色。她穿上新做的一身湘妃色织锦提花印金襦裙,外搭银红色狐领披肩,手中再拿个暖炉,如此便不用担心受寒了。

    崔氏见她这个模样,笑着夸了几句,要她多穿这艳丽的颜色才好。

    一路上,娘俩叙旧,崔氏也趁着这个机会,提点了姜蓉几句夫妻相处之道,将她说得是面红耳赤。

    一到乐安侯府,崔氏带着姜蓉直奔主人家而去。

    见着崔氏过来,那些夫人纷纷同她打招呼。

    “琦玉,多年未见,你风采依旧啊!”乐安侯夫人上前抱住崔氏,重重拍了几下她后背。

    崔氏愕然,笑着拍了回去:“过了这么久,你性子还是没变。”

    “卢夫人,好久不见。”一旁的御史中丞夫人笑着同她招呼。

    “周夫人,多年未见,玉体安康?”

    崔氏在几位夫人之间游刃有余,谈笑风生,姜蓉在一旁微笑着应和。

    崔氏话锋一转,拉了拉旁边的姜蓉:“这是我女儿阿蓉,现在嫁回咱崔家,和我那侄儿也算是亲上加亲的好姻缘了。”

    姜蓉闻言,笑着向各位夫人问好。

    那些夫人具都是人精,当着崔氏的面连连夸赞几句姜蓉好样貌。

    此时,恰好周夫人儿媳徐慧过来,大家便让徐慧带姜蓉出去认认人。

    姜蓉跟着徐慧走到花园的轩阁中,这里果真有许多年轻的小娘子。

    “徐姐姐,这是哪位娇客?”看见姜蓉过来,有那平素胆大的娘子出声问徐慧。

    “这是崔编修家的夫人,姜蓉。”徐慧忽视她言语中的机锋,好声好气同大家介绍。

    姜蓉发现,虽然崔恒身上有爵位,但在外边大家都喜欢喊他官职。这其中的道理,已经很是明显。没有实权的爵位就如同空中楼阁,在遍地显贵的汴京实在算不上什么。

    “我初来汴京,有许多不懂的,还请大家多多关照。”姜蓉不卑不亢,向众人行了个万福礼。

    在场的娘子夫人们纷纷回礼,能够在这里混的,没几个蠢人,又怎会给人落下无礼骄纵的把柄。

    “崔夫人好似第一次来,不知崔夫人是哪家千金呀?”说这话的是国子祭酒家的大儿媳张氏。

    张氏这话一出,人群瞬间寂静,谁不知道崔编修娶了个青州来的乡下娘子,她怎明知故问?

    众人不解的视线在两人中间徘徊,难道这两人有不为人知的矛盾?

    姜蓉不认识此人,更不知这人为何要刁难自己,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遇到这种事情,又有何稀奇?

    她淡淡一笑,看了眼张氏,出言打破沉寂:“不知这位夫人是哪家千金?”

    张氏轻蔑地看她一眼,嗤道:“我父亲是正六品左武大夫,我公爹是国子监祭酒。如何?够格问崔夫人问题?”

    姜蓉不疾不徐笑道:“自然是够格,原来您就是国子监祭酒家的儿媳,可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失敬失敬。”说完,她轻笑着摇了摇头,上下打量张氏两眼,不再言语。

    这就是国子祭酒家的家风?崔恒父亲还在时,他们便提出与崔七娘议亲,到后面崔家式微,七娘守孝,他家便将婚事囫囵搁置。

    等七娘出孝,既不提解除,也不提下定,就这样不上不下,拖了七娘好些年。

    这样的人家,也难怪儿媳是这样的品性。依她看,这门亲没结成倒还是好事。

    张氏气闷,这人是什么眼神,什么叫闻名不如见面,别人都是怎么说她的?

    若说她那语气不好,可偏偏她话里却没有一个不中听的字。若说她好,可那语调那眼神,无一不透露着轻蔑。

    这微妙又隐秘的调侃,让张氏有苦难言,只得恨恨瞪上姜蓉一眼,止了话题。

    有那与张氏关系好的,见她吃瘪便出言维护:“这地方,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了。”

    姜蓉清脆一笑,点点头,颇为赞同。

    “这位夫人说的是,有的猫猫狗狗听不懂人话,不听训诫,若是发起疯来惊扰到各位夫人倒不好了。”

    徐慧看了姜蓉一眼,她倒是不知这位崔夫人如此牙尖嘴利。看来能让崔编修松口娶的人,除了容貌出众,应当另有过人之处。

    “你!”那位夫人怒目而视,这人果真是乡下来的土帽,竟真这样粗俗无礼,敢这样嘲讽她。

    “扑哧。”人群中有人隐隐笑出声来。刘夫人惹谁不好,惹崔夫人,刚刚国子祭酒家的教训还在眼前,她又上赶着招惹,这不是自作自受吗。

    有几位夫人也瞪了刘夫人一眼,直将她唬得脖子一缩,躲到后面去了。

    哎,又是这样的手段,姜蓉已经厌了,这跟之前徐府那些小娘子的段数有何区别?看来,不管是哪里,爱做出头鸟的往往脑子都不甚灵光。

    今天坐在这里的,无不是朝中官眷。这位夫人此话一出,岂不是把其他人也贬低进来了?

    姜蓉发现,除了最开始有几个人对她言语挑衅,其他多数人都是处于观望状态。既不起哄,也不阻止,这些人才是真正的难对付。

    在人群分散开后,一些人便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除了一些人缘颇好,长袖善舞的夫人外,那些出身不同,夫家地位不同的夫人们明显分成了截然不同的阵营。

    来主动找姜蓉说话的也多是崔恒同年或同僚的夫人。

    一位是崔恒同科进士汪国云的夫人钱多娇,今年二十出头,家中是钱塘富商。她与姜蓉都是从南边来的,两人谈及故乡,一时间眼眶湿润,泪眼盈盈。

    另一位是与崔恒同僚的翰林院编修徐志坤的夫人吴韵如,别看她名字取得如同江南水乡里娇柔的小家碧玉,实则是位个子高挑身形精瘦的北方人,性格很是豪迈。

    还有一位是国子司业冷正青的夫人蒋淑穆,她与丈夫都是汴京本地人。夫妻俩青梅竹马,门当户对,早早就由双方父母定下了这门亲事。

    几人年纪相仿,夫家官位相当,很快就相谈甚欢。

    姜蓉也算是明白了,有些圈子存在着无形的壁垒,一般人再怎么会讨巧,也是进不去的。便是靠着拍马屁进去了,那在那个圈子她也将永远抬不起头。这于姜蓉而言倒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了。

    这汴京就是偌大的一个名利场,里面的人熙熙攘攘,利往利来。光靠拍马屁是不成的,最重要的还得是有权有钱。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便是这样的道理。

    从乐安侯府回来,崔氏没几日便向姜蓉告别。她是当家主母,卢府内部大大小小的事都得经她打理,能抽身来汴京这么久,已经是忙里偷闲了。

    夫妻俩挽留无果,崔恒只得派他身边的常辉,广余两人带上数十护卫,一路护送崔氏南下。

    崔氏走后,俩人的生活就这样不温不火地过着。虽然崔恒私下里对她仍然不冷不热,但好歹在外人面前也维护住了她的体面。

    随着气温回暖,汴京城中外来的士子越来越多,三年一度的春闱又要开始了。

    翰林院平日里以修撰史书、起草敕令,经筵侍讲作为主要工作。这一次的春闱,官家格外重视,他在朝中连发数道敕令,催促六部各院务必妥善筹办今年的春闱。

    翰林院的修史工作在杨学士的安排下早已暂停,崔恒等人却不知为何,越发忙碌,每日卯时未到就早早出发,过了亥时也未归家。

    崔恒连着数日早出晚归,为了避免打扰姜蓉,他都是一个人睡在书房,夫妻俩这些时日几乎没有什么交流。

    眼见着又到了黄昏时分,暮色苍茫,寒风阵阵。外边阴冷萧瑟,往日繁华热闹的街道也没看见几个行人。

    姜蓉望着这鬼天气,心中暗道也不知崔恒他们官衙管不管晚饭,这人在外面有无按时吃饭?

    按照崔恒做事那废寝忘食的劲,姜蓉不觉得他会乖乖按时吃饭。姜蓉算是发现了,他的性子有些执拗,若一件事不做完,他是不肯抬头起身的,便是在家他也经常误了吃饭的时辰,更别提在翰林院里。

    也幸好家中离翰林院不远,要是住在城外,每天在路上来回几个时辰,就够折腾人了。

    长此以往,身体怎么受得住,这倒让姜蓉有些担忧。

    可偏偏崔恒是个硬骨头,除了与姜蓉偶尔说些生活中的琐事,他在外边的正事是只字不提。

    姜蓉还是听徐编修徐志坤的夫人吴韵如说起,她这才知道翰林院这几个编修这几天都被征调去写青词敕令去了。

    他们杨学士是官家钦点的春闱出题人,翰林院更是被借调走好多同僚。

    所以几个编修除了处理一些日常事务,还需要接手其他被借调走的同僚的差事。像稽查宗室档案、检查官学功课这类杂事现在全部压在仅剩的几个人身上。

    他们翰林院的人接触了考官和内部资料,为保科举公正,官家下令实行锁院制度。等忙完这段时间,一旦命题事宜启动,他们翰林院就要松进严出,不能再与外界联系。

    两人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姜蓉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她准备去翰林院给崔恒送晚膳。

    因着考虑到院中还有其他值守的同僚在,姜蓉这次多带了几个食盒。

    崔恒好似挺喜欢面食,但是细面带汤放久易坨,姜蓉决定还是备些米饭算了。

    五味卤鹅、酸辣银刀脍、鲊糕鹑子、梅花包子、芙蓉土芝羹、再加上一碗驱寒止惊,补中益气的乳羊肉萝卜汤。如此,荤素搭配,点心清汤具佳,也算得上一餐好食了。

    姜蓉带着翠雯,喊上常乐常临,赶上马车便朝翰林院驶去。

    待来到翰林院门口,只见这里大门紧闭,只有两个差役在外守门。也不知是路上与崔恒错过了,还是人都被关在里面。

    姜蓉叫常临去找门头打听一下,听得是官员家眷,那人收起倨傲的派头,态度顿时恭敬了三分。

    常临上道地给了块碎银,问他里面是否还有官员在轮值。

    “您今儿可问对了,咱这里面这几天是有几位年轻的编修和庶吉士在。你家官人是哪位?”

    常临回头看了一眼姜蓉,姜蓉打开帘子朝他点点头,翠雯几人将保温的食盒交到常临手上。

    哪些是崔恒的,哪些是给他同僚的,姜蓉在出发前就交代清楚,常临办事牢靠,早已铭记在心。

    “还劳烦您通融一二,我家夫人担忧郎君,特命小的们来送些宵食。”即使是晚膳,也不能这般明目张胆的在人家官署前直说,须知阎王易过,小鬼难缠。

    若是被人抓到把柄攻讦,参奏他们对官家不满,那可就是帮倒忙了。

    “这”那人看着这几个大食盒,有些为难。

    常临握住他的手,再塞了一块碎银:“不会太久的,送完就回来,咱们还不认得路,还需您带个路。”

    那人朝马车上下打量几眼,转身说道:“行吧,行吧,老伙计,你先在这守着,我带他们去去就回。”他叮嘱一旁的同僚。

    “崔编修!”

    一句嘹亮的呼唤从门外传来,引得衙内众官员纷纷抬头看向崔恒。

    作者有话要说:

    哒哒哒,不会控字数,一不小心又写多了。也不知大神们三千一章咋控出来的,下次琢磨琢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