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重生后我成了小侯爷的白月光 > 第67章

第67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元妙仪说这话的时候,语气里带着十二万分的笃定,倒是崔嬷嬷满面震惊。czyefang

    一旁的张昭点了点头,肯定了元妙仪的说法:“郡王妃虽然对此事一直心怀愧疚,但她以为郡王并不知情。她毕竟一直心悦丈夫,加上那时又恰逢失子之痛,所以当郡王提出要将这个孩子抱回来,记在她名下的时候,郡王妃没有反对。”

    总归那时候孩子还小,又不认人,只要不说,这孩子将来一样会将她当亲生母亲对待的。

    最重要的是,那时候的郡王待她真的十分体贴,就像她婚前所设想过的那样。

    她怕拒绝了丈夫之后,会失去丈夫的心,所以多方考虑之下,郡王妃最终还是答应了。

    日子这么一天天的过去,孩子也从抱在怀里到牙牙学语,他第一次开口叫郡王妃母亲的时候,郡王妃的心里也一样有所触动。

    又过了几年,郡王妃再次又了身孕。她怕这次又重蹈覆辙,所以不仅找了医令,还找了个大师来看看家里的风水会不会于孩子有碍。

    结果这大师在王府看了一圈说郡王妃命中无子,倒是长子瞧着命里有兄弟姊妹,所以她才能再有身孕。

    便是这个谶语,让郡王妃对长子更加用心。后来郡王妃生下一子,几年之后又诞下一女,和当年的谶语正好相合。

    那时正逢郡王府要册立世子,也是因着这个缘故,安平郡王顺利的让长子承袭了爵位。

    这么多年下来,郡王疼爱幼女,世子多方照顾底下的一双弟妹,好一个和乐融融的一家子。

    仿佛当年为了一个出身卑微的女子,几近和家中决裂的安平郡王,真的只是一时年少轻狂而已。

    而听完了安平郡王府当年的陈年旧事的元妙仪却一直若有所思,她此刻心中的猜想越发明晰,而且她此刻也明白了为何兄长会突然被天子从润州调往冀州了。

    张昭说完此事之后问元妙仪:“二娘子突然问起安平郡王府,可是因为周三娘子?”

    元妙仪摇了摇头:“她有何值得在意的地方。其实从我兄长突然调任冀州,又兼任市令的时候,我便隐约有些疑惑了。”

    元令珩调任冀州之前,才刚从青州调往润州,若无要事,天子不会突然又行调动。

    录事参军一职,虽然官职不高,但作用不小,便如同朝堂的御史台一般,监察本州官员。

    “周窈突然说起了,安平世子从冀州被天子调往钦州,我心中对此事又有了个猜想。”元妙仪不紧不慢的说起了心中此刻已经串起了的想法。

    她喝了口茶,才接着说道:“我原本一直对安平郡王为何从那么多人中,挑了临安伯来做女婿这件事有所疑惑。可却突然想起,临安伯的母亲,前临安伯夫人的娘家就在冀州。”

    不仅在冀州,而且还是当地的豪族,所以临安伯才会想尽办法把世子弄到冀州去出仕。

    而这估计也是临安伯唯一胜过安平郡王府的地方,毕竟大燕立朝之前,老临安伯夫人家便在当地数得上号了。

    而安平郡王府和荣安侯府一样,都是草根起家,追随太祖方有了今日的家业,若论根基,自是比不上临安伯牢靠。

    “郡王妃和临安伯夫人,母女一样性喜豪奢,连带着周三娘子吃穿用度都要挑最好的来。”

    看琼宴那日周三娘子的打扮便知道,那一身的云锦便不下百金之数了。

    安平郡王府随大燕一样,立朝不过三代,底下又不止临安伯夫人一个孩子,能补贴的自然有限。

    陈留常氏倒是富贵,当年的陪嫁也不少,可总归不会再补贴出嫁女了,那嫁妆能供她们奢侈到几时?

    临安伯更是,满府的姬妾和庶子庶女。

    元妙仪淡淡道:“所以我一直在想,安平郡王府和临安伯府的钱,是从哪儿来的?”

    “尤其是,天子让小侯爷暗中提调冀州的时候,我便更肯定了心中的想法。那便是,安平郡王和临安伯在冀州私下做了些不可告人的交易。”

    边市虽然是靖元帝登基之后才慢慢复立的,但其实边关这几个州,官员们偷偷给商贾方便,让他们私下贩卖些茶叶丝绸之类的,也是常事。

    此事涉及的官员众多,而边关诸州的条件确实有限,天子也知道此事。只要不是太过分的,天子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而天子先将临安伯世子调往钦州,又让玉奉舒父亲顶掉了临安伯早就走好了关系的太常少卿的位置,警告之意已经非常浓厚了,临安伯在边关做的,一定不是一般的交易。

    萧云樾奉命暗中提调冀州后,元妙仪对此事的猜想便又扩大了三分。

    说到此处的元妙仪唇角一勾道:“既然都是猜测,那不妨就往大一点的方向去猜。前些时日小侯爷同我说,草原上新出现了一个部族,代替柔然的位置联合诸胡。没过多久,天子就突然做出了警告周家的种种举措。”

    “那么我猜,安平郡王和临安伯,是不是私下往草原输铜了?”

    元妙仪说此话的时候,语气平淡的像在说今日天气如何,可说出的话却非同小可。

    自大燕立朝以来,边关就没有太平过,几起战火。

    所以为了防止关外诸胡坐大,继而进一步威胁大燕边关,太祖便有明旨,向草原输铜者,诛九族。

    若此事元妙仪的猜测没错,那这起案子可没比前段时间的江南道一事轻多少。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此事等同于叛国,便是安平郡王有太祖御赐的丹书铁券,全家上下的脑袋,估计也保不住了。

    张昭看着元妙仪的眼中满是欣赏,之前审孙安时,他还只是觉得元妙仪聪慧,行事颇有手腕罢了。

    但是这种聪慧和手腕,他一直觉得仅限于内宅的事物之中。

    毕竟孙安是个软骨头,审他都不用费什么脑子。

    但今日元妙仪能通过这么稀少且零碎的事情,推出这样的结果,这便让他十分佩服了。

    感谢华锦州&a;a;a;的打赏,感谢锦绣峋,ggiew,夕颺つ茜下づ,这是知见,酱猪肘子,叶城_ea,青素,华锦州&a;a;a;,是玥玥呀,思qy,谢江礼,时晚。读者1727564175067303936,墨鱼游啊游,聪明的大头,叶的推荐票。非常感谢!ヾ(°°)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