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综红楼之重生之后 > 贾敬<!>

贾敬<!>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族学的事情有了眉目,日后只需适当关注一下即可。兵部的差事还是那样,除了圣人出巡或狩猎之前需要修整车架之外,其余时候,贾敬也清闲地很。

    于是,贾敬平日里除了读兵书和习武之外,就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维持自己对太子的影响力上。

    如今的太子,已经不是当初四面皆壁,无处伸展的太子了。毕竟是圣人手把手教出来的储君,贾敬只是帮他打开了一个缺口,他自己就能很快打破所有锁链,大展身手。

    太子的身边,逐渐聚集了许多有识之士。这其中,有文臣,也有武将,渐渐的,他倚仗的人就不止贾敬一个了。这对贾敬来说,其实是个好事,因为他是想要太子日后登基的,那太子身边就不能有谁一家独大。若不然,剩下的人为了利益的分割,也会对一家独大的那个群起而攻之。

    他可不想辛辛苦苦地把太子送上位,避免了被新君的清算,却又颠覆于同僚的倾轧。

    因此,对于太子身边新晋得到重用的人,贾敬从来不妒忌,也从不以前辈的姿态拿捏人。在太子面前,他更是对太子喜获良才美玉表示欢喜。

    如此一来,太子反而更敬重他的人品,遇到大事也爱和他商量。当然,这个时候,贾敬也是时刻告诫自己,不要贪功,不要贪一时之利,要把眼光放长远。然后,他就多给别人表现的机会。

    常言道: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又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贾敬是个人,不是神,哪怕比别人多活了一辈子,也不可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总有些问题是他不擅长,而却有别人精通的。

    所谓献丑不如藏拙。时间久了,那些同僚们不管喜欢不喜欢他的,都知道他是个真正的聪明人,轻易不会和他过不去。

    贾敬虽不能频繁地与太子接触,却更能察觉出他一次比一次更意气风发。

    而贾敬最需要做的,就是联合几个有舌灿莲花之能的太子近臣,不时地提醒太子,不可骄狂,不可让圣人忌惮。

    一晃数年过去了,连七皇子都娶了江苏布政使的女儿做王妃,三皇子一系的势力更加庞大。

    而圣人也开始注意到了三皇子党,晋了七皇子的母亲为良妃,迁入景阳宫为一宫主位,意在分化三皇子与七皇子。

    奈何,这两位皇子的势力纠葛太深,便是七皇子想和三哥撕撸开了单干,也怕一下子伤筋动骨。而三皇子和党中骨干更不可能让七皇子分出去,七皇子无奈,只得跟着三皇子,一条道走到黑了。

    圣人见此,便想给太子加码,以免被三皇子压制得太狠。

    但太子却是个大孝子,朝堂之上什么事都以圣人为先,纵然自己有些想法,也是请教征询圣人的多。总之就是一句话:当爹的还活得好好的,哪有儿子做主的道理?爹,您就多疼疼儿子,让儿子再偷懒几年呗!

    圣人一方面觉得太子果然是自己亲手养大的,就是和自己贴心。另一方面,就觉得太子如此,未免失了几分刚性。

    就在太子第n次为着东宫子嗣生病向圣人告假,回去照顾儿子之后,圣人终是叹了一声,认命了。

    ——他这个大儿子,什么都好,就是太过儿女情长了些。不过,这样也好,日后他登基了,总会多顾念兄弟几分。

    然后,一转头,圣人就把九皇子给提了起来。

    太子讪然之余,倒是把这几年因行事顺遂而生出的得意给去了。

    皇子们成婚都晚,从定亲到大婚,差不多也就是二十岁左右了。而成婚之后,才能分府办差。

    九皇子今年不过十六岁,圣人和甄贵妃还在替他相看,成婚更是早的很。

    也就是说,立时让九皇子办差是不可能的。如此一来,圣人想要把他提起来,就只能格外地宠爱他一些,让人闻着了腥,主动往他那边靠拢。

    当然了,如今的圣人还是有理智的,对九皇子虽格外宠爱,却并没有越过太子去。但即便如此,也让一些原本一心攀附太子的人,生出了别的心思。

    这其中,就又荣国公夫人史氏。

    宁荣两府都是得了圣人的授意,奉圣命来辅佐太子的。史氏原本也没有别的心思。

    只是,四姐儿出生之后,长的一天比一天更可人,她的心思就不由活泛了起来。特别是四姐儿周岁之后,贾代善便亲拟了学名“敏”字,并上了族谱之后,让她以为贾代善也与她存了一样的心思,想让女儿日后做个娘娘。

    可她也不想想,满打满算的,四姐儿贾敏今年也不过才四岁,贾代善再怎么高看自己的女儿,也不会对一个四岁的、刚断奶的小娃娃有什么期望。

    而且,贾代善一心巴望着荣国府能改换门楣,变成诗礼传家的望族,又怎么会愿意走外戚的路子?

    也只有史氏一门心思觉得,只有皇家才是真正的尊贵,她的女儿,也只有嫁入皇家才不算埋没了。

    原本,史氏看好的是太子的嫡长子,比贾敏长了半岁的皇长孙。可因着贾敬的缘故,太子亲近宁国府多过荣国府。而经过贾敬的一番误导,让太子觉得贾家有风骨,不愿意做外戚。

    这与太子的母家张家家风极似,让太子觉得很亲切,自然也就不会想着与

    贾家联姻。

    而太子妃自然是跟着太子行事的,史氏隐晦地与太子妃提过几次,却都被太子妃给岔了过去。这让史氏挫败之余,心思终于也淡了。

    其实吧,太子妃之所以如此,还是宁国府的锅。

    只不过,这次出力的不是贾敬本人,而是许氏与玉娘婆媳。甚至于,贾敬也是事后才知道有这回事儿的。

    事情是这样的:

    史氏第一次和太子妃提的时候,太子妃只记得太子感慨过的贾家风骨,以为是自己会错了意。

    等到第二次再听到这类的话,太子妃心里就犯嘀咕了。

    因此,在许氏与玉娘入宫请安的时候,太子妃就少不得询问一二。当然,人家极懂得语言的艺术,说的极隐晦。

    但许氏本身也不是盏省油的灯,随着贾代化沉沉浮浮这么多年,什么阵仗没见过呢?

    太子妃的意思,许氏一下子就听懂了。

    于是,许氏就尴尬而不失礼貌地笑。玉娘也聪慧,知晓婆婆不能直言对堂妯娌的不满。她便仗着自己年轻,只当自己不稳重、不知事,言语中忍不住带出了几分对史氏的不满与鄙薄。

    许氏面色微变,虽碍于在贵人面前不能出声呵斥,但还是以眼神严厉地制止了自己的儿媳。

    然后,玉娘就惶恐地收了声,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模样。

    许氏叹了一声,赔笑道:“我这个儿媳,没经过什么事儿,性子烂漫了些。我往日总想着她年轻,不忍拘束,反倒纵得她口无遮拦,竟是在娘娘面前搬弄起是非来了。娘娘素来慈悲,还劳烦娘娘教她些规矩,让她长长记性,免得日后闯了大祸,不好收场。”

    听听,这话说的,明明是上赶着让人处罚,还对人感激涕零呢!纵然玉娘是那个将要受罚的,也不禁对自己婆婆叹服,觉得自己日后还有的学呢!

    太子妃自然也不会真的罚她,只是象征性地让她回去熟读《女戒》。既不罚抄,又不规定读多少遍?显然就是做做样子。

    玉娘连忙跪地谢恩:“多谢娘娘教诲,臣妇日后必定谨守女德,不辜负娘娘一番期望。”

    这个插曲很快就过去了,几人转头就说起了别的事。但太子妃也不免思量:让隔房的侄媳妇都如此看不过眼,这史氏究竟是个什么品格?

    虽说家丑不可外扬,但若是面对皇家,让皇家知道自己家不是那么完美,却总是利大于弊的。

    要不然,上天真降几个完美无缺的圣贤下来,你看皇家敢不敢重用?

    正所谓:周公恐惧留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有王莽那么一个例子横在那儿,就足够警醒万世了。

    因此,在玉娘告知了在宫中发生的事之后,贾敬就顺水推舟,让太子妃从宁荣两府的人口中得知:史氏是个不靠谱的。

    当然了,荣国府那是治家不严谨,才让太子妃的人套了话。宁国府这边,就是贾敬人工给开的挂了。

    而后,太子妃就把这事儿当笑话说给太子殿下听了。太子隔日就拿这事打趣了贾敬,看着贾敬那张充满无可奈何的脸,太子也对贾家更放心了。:,,,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