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 > 第425章<!>

第425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手机版:

    &amp;lt;/br&amp;gt;

    “嗯。”陆知书点了点头,两个人碰了碰杯子,仰头喝了手中的酒。

    “咱们就在这里分别了。阿问,我这要启程走了。”陆知书看着少年的目光隐藏着些许留 恋和不舍,他对少年说道。

    “好,知书,再见了。我在京城等你回来,你一定要回来。”李问忍不住的上前,给了好 友一个拥抱。陆知书抬起的手欲放到少年的肩膀上,最后还是垂落到了身侧,他嗯了一声,面 上平静的说道,“我会回来的。”

    “你上车去吧,我看你走了,我再走。”李问对陆知书说道。

    “少爷,请上车。”跟着一起去的管家过来请他们少爷上马车,陆知书嗯了一声,跟着管

    家上了马车。站在下面的李问对陆知书挥了挥手,说道,“再见。”

    “再见。”陆知书的目光深深的看了少年一眼,放下了马车的帘子,坐到了里面去。

    看着马车离去,李问的心里有点难过和不舍,陆知书这一走,他们或许要三五年后才能再 见面了。

    陆长平只是派了一个管家过来,并没有亲自过来相送。

    从始至终,李问都没有发现陆知书对他的感情,一来是他把陆知书当成最好的朋友和知己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都是非常要好和知心的朋友;二来是陆知书是一个情感内向的人 ,他不善于去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所以两个人一个在感情上粗心、一个是情感内敛的人, 也难怪他们在一起这么多年,两人的关系都只止步于朋友。

    这一份感情不知从何而起,也不知道会不会随缘而去。

    随着马车的车轴轱辘而去,这一份感情被离去的青年埋藏于心中。

    这一天送了陆知书走后,李问的情绪一直都很低落,这种低落的情绪持续了好些天才渐渐 的消失。以前在翰林院这里是和陆知书两个人同进同出,现在陆知书走了,他要习惯自己一个 人在这里。

    李问继续在翰林院上班,每日按时到翰林院点卯,上午到藏书阁去看书,下午编修史书, 在翰林院的工作很清闲。他觉得这份工作还不错,可以有很多书看,听听老翰林们说闲话,一 天的时间过的也很快。

    听说皇宫里的藏书楼更大,不知道日后有没有那个机会到宫中的藏书楼去看看。

    他在翰林院的这一段时间里,大皇子和三皇子那里都相继的派了人来找过他,不过两边的 人李问都拒绝了,没有随来人去见他们的主子。

    与他同一ftt进翰林院的进士们,已经有人站了队,选择了他们日后要为之卖命的主子,陆 续的调往六部或者是别的部门去了,就连章素回都调去了吏部当差。陆知书外调到了地方去, 所以一甲前三名的三个人里,到现在只有李问留在了翰林院这里没走。

    相比于同科进士们的迫切要找一个靠山,李问反而是显得最不慌不忙的那一个了,他没有 接受任何一方抛出的橄榄枝,安心的留在翰林院这里读书编史。

    读史使人明志,多读一点史书,不止是可以知道历史的更替和朝代的变迁,还可以从中总 结出前朝灭亡的缘故,从而去思考当朝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前李问对大成的了解只有从书本以及老师的口中得知一些情况,只是很肤浅的一层了解 。到如今进了翰林院当官,他才开始初步触摸到这个朝堂,李问开始发现他对大成的了解其实 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么了解。

    其实对于许多事情,人往往看到的只是一个表层,若是他想要进入更深的了解,那他就要 为此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在这上面,才能真正的去了解朝堂,以及去了解这个国家。越是去 学习,才越是发现自己的无知,所以人知道自己无知,就越是要去学习,如此循环反复,从而 不断的去充实自己。

    在翰林院一段时间后,李问与翰林院里的老翰林们渐渐的熟悉了起来,他喜欢和老翰林们 在一起,听他们说说话,讲讲人生道理。他那里存了不少的好酒,所以他三天两头就请这几位 老翰林喝酒,翰林院里的这些老翰林们没有一个是不喜欢喝酒的,所以李问用这些好酒迅速的 就收买了几位老翰林的心,得到了翰林院里的老翰林们的认同和接纳。

    不过李问请老翰林们喝酒也没有别的心思,就是喜欢和这些老翰林们坐在一起,听他们磕 唠。这些老翰林们都是比他年长的长辈,学识比他丰富,见过的人、经历的事比他丰富,所以 他们对人生的见识是很值得他去学习和借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

    这一日李问又请几位老翰林们喝酒,那一日领他进来的曹老翰林就是其中的一个。李问是 后来才知道曹老翰林是某一年科考的榜眼,一甲第二名,在翰林院这里一待就是十几年,还是 一个正七品的小官。&lt;/br&gt;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古代农家子的科举之路手机版:

    &amp;lt;/br&amp;gt;

    “嗯。”陆知书点了点头,两个人碰了碰杯子,仰头喝了手中的酒。

    “咱们就在这里分别了。阿问,我这要启程走了。”陆知书看着少年的目光隐藏着些许留 恋和不舍,他对少年说道。

    “好,知书,再见了。我在京城等你回来,你一定要回来。”李问忍不住的上前,给了好 友一个拥抱。陆知书抬起的手欲放到少年的肩膀上,最后还是垂落到了身侧,他嗯了一声,面 上平静的说道,“我会回来的。”

    “你上车去吧,我看你走了,我再走。”李问对陆知书说道。

    “少爷,请上车。”跟着一起去的管家过来请他们少爷上马车,陆知书嗯了一声,跟着管

    家上了马车。站在下面的李问对陆知书挥了挥手,说道,“再见。”

    “再见。”陆知书的目光深深的看了少年一眼,放下了马车的帘子,坐到了里面去。

    看着马车离去,李问的心里有点难过和不舍,陆知书这一走,他们或许要三五年后才能再 见面了。

    陆长平只是派了一个管家过来,并没有亲自过来相送。

    从始至终,李问都没有发现陆知书对他的感情,一来是他把陆知书当成最好的朋友和知己 ,事实上这么多年来他们一直都是非常要好和知心的朋友;二来是陆知书是一个情感内向的人 ,他不善于去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感情,所以两个人一个在感情上粗心、一个是情感内敛的人, 也难怪他们在一起这么多年,两人的关系都只止步于朋友。

    这一份感情不知从何而起,也不知道会不会随缘而去。

    随着马车的车轴轱辘而去,这一份感情被离去的青年埋藏于心中。

    这一天送了陆知书走后,李问的情绪一直都很低落,这种低落的情绪持续了好些天才渐渐 的消失。以前在翰林院这里是和陆知书两个人同进同出,现在陆知书走了,他要习惯自己一个 人在这里。

    李问继续在翰林院上班,每日按时到翰林院点卯,上午到藏书阁去看书,下午编修史书, 在翰林院的工作很清闲。他觉得这份工作还不错,可以有很多书看,听听老翰林们说闲话,一 天的时间过的也很快。

    听说皇宫里的藏书楼更大,不知道日后有没有那个机会到宫中的藏书楼去看看。

    他在翰林院的这一段时间里,大皇子和三皇子那里都相继的派了人来找过他,不过两边的 人李问都拒绝了,没有随来人去见他们的主子。

    与他同一ftt进翰林院的进士们,已经有人站了队,选择了他们日后要为之卖命的主子,陆 续的调往六部或者是别的部门去了,就连章素回都调去了吏部当差。陆知书外调到了地方去, 所以一甲前三名的三个人里,到现在只有李问留在了翰林院这里没走。

    相比于同科进士们的迫切要找一个靠山,李问反而是显得最不慌不忙的那一个了,他没有 接受任何一方抛出的橄榄枝,安心的留在翰林院这里读书编史。

    读史使人明志,多读一点史书,不止是可以知道历史的更替和朝代的变迁,还可以从中总 结出前朝灭亡的缘故,从而去思考当朝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前李问对大成的了解只有从书本以及老师的口中得知一些情况,只是很肤浅的一层了解 。到如今进了翰林院当官,他才开始初步触摸到这个朝堂,李问开始发现他对大成的了解其实 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么了解。

    其实对于许多事情,人往往看到的只是一个表层,若是他想要进入更深的了解,那他就要 为此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在这上面,才能真正的去了解朝堂,以及去了解这个国家。越是去 学习,才越是发现自己的无知,所以人知道自己无知,就越是要去学习,如此循环反复,从而 不断的去充实自己。

    在翰林院一段时间后,李问与翰林院里的老翰林们渐渐的熟悉了起来,他喜欢和老翰林们 在一起,听他们说说话,讲讲人生道理。他那里存了不少的好酒,所以他三天两头就请这几位 老翰林喝酒,翰林院里的这些老翰林们没有一个是不喜欢喝酒的,所以李问用这些好酒迅速的 就收买了几位老翰林的心,得到了翰林院里的老翰林们的认同和接纳。

    不过李问请老翰林们喝酒也没有别的心思,就是喜欢和这些老翰林们坐在一起,听他们磕 唠。这些老翰林们都是比他年长的长辈,学识比他丰富,见过的人、经历的事比他丰富,所以 他们对人生的见识是很值得他去学习和借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话并不是没有道理。

    这一日李问又请几位老翰林们喝酒,那一日领他进来的曹老翰林就是其中的一个。李问是 后来才知道曹老翰林是某一年科考的榜眼,一甲第二名,在翰林院这里一待就是十几年,还是 一个正七品的小官。&lt;/br&gt;请牢记收藏:,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