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重回大江废品站
专门还弄了些碎布,把一块遮在了机子上面。
这让叶父十分不开心:“你今天晚上就跟着缝纫机一块儿睡吧!就是一个缝纫机而已,也不能挣点钱,根本就没拖拉机好用!”
“拖拉机还耗油呢!你看我的缝纫机一点油可也不用。”
“瞎说!那拖拉机等农忙的时候还能出去挣钱呢,过一个月后就要收粮食了。这个拖拉机不能给咱家挣钱?你就当着那时候吧,我让你看看究竟可不可以赚钱!”
等到第二天清晨,缝纫机还是响了其阿里,原来是叶母在纳鞋,想着做一些布鞋。
鞋底还能在天河镇中售卖。那些鞋面有一些是靠完全的手工,还有一些是用缝纫机,这样效率会极大的提升。
然后把鞋底和鞋面连通。
然后再使用锥子,弄个小洞,扯进去个细线过来就好。
所有人集体同意。
因为千层底鞋可比现在穿的好!
虽然现在穿布鞋的不多了,但是并非没人穿,这也不是很丢人。
叶家的家庭状况不好,这些东西能省就省了,不怕其他人笑话。
就像叶元心中脚上的廉价鞋,没几天就会开胶,现在已经用了整整一瓶的胶水了。
要是再站下去,购买胶水用的钱买双新鞋都够了。
穿着破鞋实在是不利于干活,妨碍的不是一星半点,没有千层底好用。
这个周末,叶元开着整整一车的废品前往西乐县。
中途也撞见一些寻常物件,不过大抵几百左右,还有几个连一百都不到,没有一个是叶元看得上的。
他就是入手上严格些,也不想东西积攒在手中。
拖拉机颠颠簸簸,到西乐县的时候已是正午了。
大江废品站门口有两个人。
其一是汤世龙,其二是王大江。
看到坐在拖拉机上面的叶元,两人双眼放光,立马起身向着叶元走过去。
王大江指挥小工干活,自己拉着叶元就往屋里走。
“小老弟你可算是来了啊,你是不知道呀,那个混蛋汤世龙这一天一直烦我,几乎是天天来,那天也不落下!就是破烂也不干了,每天都在我家蹲点!”
汤世龙一把拽过叶元:“哎呀,话可不能那样说!我也不知道会不会早几天过来,要是错过这次那就没办法了。”
把物件已经说好了,人家还很着急呢,就差叶元过去看了。
“兄弟啊,物件我现在找好了!那可是一顶一的老物件!只等你去看了!王大江是一个屁都没找到,就说啊,你多一个人那就多个门路!可不能只依靠王大江啊。”
王大江破口大骂,“那是因为老子我压根看不上这个寻常货色!不像你这个家伙,就是个外行货色,啥物件都让我小老弟过去看!”
“到底是否是好东西,光凭你说那也做不了主!也不要妄想跟着我俩!不带你去!”
“老子还特么就不想去呢!”
这二人一来一去,一问一答,争吵的时候,机子上面的破烂已被收拾干净。
叶元这回拉的比较多,挣了差不多三百块!
早收废品这块也不强求十全十美,只要有个兜底的价位,能够支撑叶家花销就好。
将供碗放进背包上面,钗子丢进裤兜。
他也不想有晦气,还是要带走。
什么事情都要尝试一下。
汤世龙是蹬着三轮过来的,叶元丝毫不客气,跟王大江说了声,就直接跳上汤世龙的三轮。
王大江此刻心里头恨得直痒痒,但是因为面子,担心被汤世龙取笑,也就并未跟随汤世龙一起前往。
再三告诉叶元尽快归来。
看不见摸不着物件,光听叶元过来说其实也没有多少益处。
汤世龙呵呵笑着把三轮蹬起来,“兄弟我告诉你哈,那个物件真的绝了,一定让小老弟你称心如意。”
“这次还是哪个人弄上来的?”
“嗯嗯。不过现在已经过去了在乡村收购废品的大好时机,已经被一波人捷足先登了,不过虽然没了第一桶金,咱们还有剩下的物件嘛,这些物件也是很好的。”
乡底下本来存货就不多,要是好东西,那就更少了。
还有现在寻找古玩的行家越来越多,蛋糕是越分越小。
跟之前相比,难度已经翻了好几倍。
叶元感知十分深刻。
他也觉得不好入手,经过一个星期也只有田菲菲家里的三个物件。
而且都不是他想要的。
但他不能放弃!
虽说如今还很困难,但是还能入手,没准过去几年之后,没准这个生意会完全拉胯下去。
到时候民间意识更加觉醒,同行会更加多。
到那个时候,不管叶元再出多少钱,估计人家也不会卖。
三轮上的汤世龙口若悬河,“现在西乐县这一片内,我跟赵小六差不多都认识,那些人有了好物件我俩第一时间就会收到消息,这次是我先听到。哈哈,没有他赵小六的事儿。”
反之一样,要是赵小六第一时间有了消息,那也没有汤世龙的事情。
这两个人离开独自跟叶元合作。
其实都觉得运气不错,觉得可以遇见好物件。
“这次入手物件的是个叫常瘸子的,不像咱们,他现在五十多了,已经干了大半年的收破烂了,他经常走动的那片,每家的门都记得清清楚楚,人家也全部认得他。”
干啥都要名气,一样的价,周围的人家只认常瘸子。
常瘸子干的那块地,之前就有过人卖破烂,但是那人也没继续做下去。
“再说常瘸子,是个猛人。话说年轻的时候还当过兵,听说抗美援朝那会儿还击毙了十来而个敌人。他因为十分勇猛,向前冲的时候,他的队友没跟上,终于负了伤,右腿被子弹打倒,国家给了钱去治疗,可惜还是有了后遗症。”
现在走路也不利索,完全干不了体力活,这才收起了破烂。
汤世龙滔滔不绝说了一路,最后把三轮停靠在一栋楼面前。
“咱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