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大国重工二
“东北战区离我们掌控的南方相隔甚远,这次我们海战是侥幸获胜了,可若是海战大败亏输呢?”
“制海权将会丢失,东北战区将会因为没有足够的补给被敌人打得节节败退,甚至会被日、俄联军围攻,几十万士卒就此葬送。”
韦珣见他们表情凝重,觉得说的话有些重了,于是缓了缓神色说道:“这次让中信你去发展东北的工业,就是为了给东北战区建立后勤保障。衣服棉被、帐篷罐头、枪炮弹药这些都要逐个建立。”
“尤其是枪炮弹药的生产,这是重中之重!”
郭乐起身敬礼,然后说道:“学生打算第一步先建立被服厂和罐头厂,这方面需要的技术难度不大,建立起来也快,同时建设钢铁生产工厂。”
“等到被服厂罐头厂运营一段时间,抽调被服厂罐头厂的熟练工人到钢铁工厂。钢铁产量提上来之后,再生产枪炮。”
韦珣闻言点头赞许:“不错,你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说明你用心了。”
“东北现在的铁路只是到达了哈尔滨,现在我们从海路正在运送钢轨,哈尔滨到锦州和海参崴、旅大到丹东和沈阳的铁路都要尽快规划修建,你的任务不轻啊。”
“敬臣,之前让你派人到沪城联络的颜俊人可有结果?”
听到韦珣问话,陈作新回道:“联络颜惠庆先生的时候,他正在圣约翰大学英文教员,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听闻满清要聘请他到白头鹰那边做参赞,还没有确切消息。”
韦珣闻言皱眉沉思,颜惠庆(外交家)、颜德庆(铁道专家)、颜福庆(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专家)并称为“颜氏三杰”,三兄弟都各有特长。
这个年头留洋的可不是后世只是为了镀金刷履历,都是实打实的真本事。掌控南方之后韦珣就让人秘密联络这些留童和自费留洋的人才。
詹天佑现在在西南主持铁路修建,一时脱不开身。现在全华夏能主持铁路建设的只有寥寥几人。
“这样吧,我写一封信你让沪城站的人送过去,如果他还是不愿意,那就算了吧。”
说完韦珣就挥手让大家各自回到座位上,他则拿起笔开始斟酌用词。
“俊人如晤:
方今世界,乃大国相争以谋民族生存发展之大时代。
满清自僭窃神器以来,屠戮百姓何止百万?又兴文字大狱,口称满汉一家!实则不过为其江山稳固之妥协,惧我汉人大举义旗覆灭其社稷种族也!
我复兴党乃汉家正朔,先驱援台、复又大胜六国联军,如东方初升之朝阳;
复观满清,官员贪弊、朝政腐朽、掣肘重重,其上位者不知科技为何物、不知国家强盛之方略,如枯枝败叶于泥沼。
我党数邀阁下至中枢襄助,许以公使之职,为何屡屡视若无睹?莫非阁下亦是世受满清之浩荡皇恩?不愿屈身于我等叛逆?
阁下所立之地乃华夏数千年之故土,阁下血脉乃炎黄传流,何故忘乎吾等之根本而意欲从贼寇焉?”
吹干墨迹,韦珣把书信递给陈作新。他在信中的话说得可谓是极重的,就差指着他的鼻子说:“你要是真要忘记自己祖宗先辈,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那你就赶紧滚去给满清做奴才。”
复兴党缺人才,华夏缺人才,但韦珣可不会为了几个高材生就做什么礼贤下士、三顾茅庐。
在他看来,你有才能是不假,可犹疑不定瞻前顾后,不知道什么叫做天下大势,什么叫做民族复兴,什么叫做华夷之别!那就是一个愚蠢的人才,或许没有这样的人才很多都会进展缓慢,但这些人并不是不可替代的。
满清对于华夏各民族的奴役已经是深入骨髓,印刻在心中的奴性,只有大兴杀戮,完完整整的让奴役了华夏各民族近三百年的满清一族消失才会改变。
复兴军夺下长江以南稳定了地方之后,不少南方籍贯的留美学童都在复兴党的邀请下南下效力。颜氏三杰如果不来,韦珣就打算让和詹天佑一起主持西南铁路网的梁普时、梁普照两兄弟到东北去主持铁路建设。
尤其是夺下粤省之后,三批留美学童中超过七成南下为复兴党效力,主要原因除了他们在北方的封建统治下想要实现所学被处处掣肘,新兴的南方虽然处于战争之中,未来的前景却是不可限量的。
尤其是比起在满清治下想要搞工业搞西式教育搞建设,那都是层层困难。就算过了这些关口也各种理由不给资金,给的资金亦是会被层层克扣。
原本这些留美学童想着韦珣好歹也是留洋的,虽然是主攻的军事,但肯定与他们有共同语言。加上他们的老家大都在粤省,投靠复兴党还可以照顾家里。
直到他们怀着期待和忐忑的心情到达广州,韦珣隆重的接待了他们,直言不讳的说:“脚盆鸡可以节衣缩食搞工业让国家强盛起来!我们为什么不能?我们复兴党或许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在这里你们可以尽展毕生所学,一起让我们的国家繁荣富强!”
等他们到复兴党工业部和教育部按照所擅长的分派部门和项目之后才知道什么叫做大魄力,实现全民基础义务教育,庞大的工业,只这些都让他们激动不已。
要钱搞科研?给!负责的项目经费不够?给!负责的项目缺人手?派!
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可把这些在北方要么去矿山看工人挖矿、要么就是去海军开舰艇、要么到只在中的铁路交通部门的高材生可高兴坏了。
要知道这些人可都是耶鲁大学或者麻省理工、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顶级名校毕业的。就算他们很多人没有毕业就被满清召回,但是他们所学习的东西肯定货真价实。
像是硝化棉,原本复兴军的生产技术是从法国引进,生产效率并不高。几个化学方面的留美学童研究了几天,然后几次改动之后产量直接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