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江南士族
第八百五十六章 江南士族
在炎黄历代王朝之中,不是没有人提议铸造银元,可中原的银矿储备不够。
电视里一箱箱的金子、银子,那都是糊弄的。唐朝时候赏赐万金,也不是万两黄金,而是一万枚铜钱而已。
杨凌开始忙碌起来了,调查权交给朝廷,大魏有多少银矿储备;东瀛哪里有银矿储备,他隐约记得,交给贺兰敏之来处理。
他又想起来贺兰敏之是雍王的大舅哥,陈嵩是雍王的舅舅,两个人还是亲戚呢。
算了,贵圈太乱了,习惯就好了。
一连数日,杨凌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他说,苏清影写,整理《货币论》。
他写的自然没有后世的高深,通俗易懂,保证魏皇和三省六部的大佬们看了以后激情澎湃。
初期的是核心是造钱,购买国外的资源来弥补大魏的不足,让百姓先富裕起来。
后面要控制住大魏的钱财储备,不能私自铸钱,保证货币信用。
还有冶金技术、银元的价值。
苏清影作为奇迹的见证者,惊为天人,她都想掰开杨凌的脑袋,看看里面究竟藏着什么。
怎么这些都懂?
从哪里学的?
李南栀也被吸引过来了,她比苏清影的感触更深,以为她十几年一直在经商。
一旦开始铸造银元,大魏就真正掌控了话语权了!
耗时十天,杨凌终于整理出了《货币论》,苏清影整整齐齐写完,然后扣上巡抚的大印。
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城。
刚送走了奏折,杨凌迎来了一个客人,江南大儒吕留良。
吕留良是随江南的商队来到琼州,他来琼州不是因为吕留仁,到现在吕留良都不知道吕留仁被任命为越州知府的消息。
他来琼州是代表江南士族了解新税法。
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密不透风的墙,琼州大刀阔斧推行新税法,杨凌把四大家族收拾的服服贴贴,能瞒得过商队吗?
早就传遍了大魏。
岭南道紧挨江南,江南世家是最紧张的,如果岭南道新税法推行顺利,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就是江南。
所以才推出吕留良作为江南士族的代表来探探杨凌的口风。
当初在杨凌到江南查“杀良冒功案”的时候,吕留良对杨凌大力支持,有这份香火情在,杨凌肯定不会翻脸。
对江南士族来说,杨凌是恩人!为当年的“杀良冒功案”翻案,还了夏家和很多家族的清白。
可也仅仅如此,和自身的利益相比,这点事就不足一提了。
和蜀地家族不同,蜀地很多人都跟随杨凌为官,就像张易之、段志天、黄明等人,他们身上都有了杨凌的烙印。
蜀地家族还靠杨凌经商发财,他们支持杨凌损失的无非就是地里那点小钱,和经商活的庞大利润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就像很多人想的一样,一旦杨凌推行新税法,江南士族恐怕是第一个倒戈的! <center><font color="red">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font></center>
“吕先生,您来也派人提前和我说一声啊!”杨凌连忙迎了出来,他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当初在江南要不是吕留良鼎力相助,自己肯定要麻烦很多。
“国公!”吕留良朝杨凌行礼,却被杨凌扶住:“先生,你这样可就生分了,直接喊我希直即可!”
“国公,礼数不可废!”吕留良却坚持,“只是一个称呼,不影响你我之间的情分。”
杨凌这才作罢,命哚妮去烧水煮茶。
“先生,这次来琼州可是要来辅佐我?”
吕留良叹了一口气,“我不想来,可是又不能不来,毕竟我是江南士族的领袖,如今他们一个个都被希直的手段给吓坏了。”
杨凌恍然大悟,原来吕留良是当江南士族的嘴替,询问新税法改革的事情。
他笑道:“只是在岭南道试行而已,还不知道能不能行,如果不行还要改回旧税法的。”
吕留良摇头道:“我虽然和国公相处时间有限,可自认为还是了解国公的能力,您既然推出来了新税法,肯定是有把握施行的。您可否给我详细讲解一下新税法!”
杨凌把改良税法的几个要点详细给吕留良讲了一遍,他如今正愁手下的人不够用,吕留良来了还想回去?
正好当一个见证者。
吕留良时不时提出自己的问题,他越听越惊讶,如果按照杨凌说的,百姓的日子会过的更好,最起码衣食无忧。
可是损害的却是整个士族的利益,因为他们手里占了大部分的土地,税收会达到最高的45!
田里的收成近半要交税。
国家富了,百姓富了,可是士族损失却十分惨重。
吕留良犹豫了,他不是那般肯昧着良心说话的,杨凌一旦推行新税法大魏的国力肯定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可士族们会同意吗?
杨凌见吕留良不说话,又讲了【国祚不超三百年】的原因,“我们现在的生产力让我们困在了只能靠依赖田地生活。
实话实说,我没有想过在整个大魏推行,至少现在不行,因为根本推行不下去。
首先,士族会和官府勾结划分田地的等级,还有会篡改田地的归属,总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们有的是办法应付我。
只能在琼州,这里上上下下的官员都是我的人,谁做的不够好,直接拿下。
丈量土地的都是我的人,他们不会被地主收买。地主给不了他们想要的。
他们要的升官,要的是仕途。
但是在中原,呵呵……官商勾结、和乡绅名流勾结……”
吕留良松了一口气,可是心情却更加沉重了,为什么【国祚不超三百年】,他听懂了。
一旦土地兼并严重到百姓无法承受,就会发生战乱,到时候吃苦的还是百姓。
“想要改变这个现状,就只能提高生产力,让土地生产的粮食够吃,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麻烦。
可是那不现实啊!现在根本没有那么高的生产力,所以我就拿最穷的岭南道来做个试点,就是这样。”
杨凌的解释合情合理,可吕留良却觉得可信度不高,因为杨凌到哪,哪里就会变的特别的富裕。
在没有战乱的时候,有钱就能买到粮食。
“先生,”杨凌笑道:“现在岭南道百废待兴,我手下可用之人太少了,不如先生就留在琼州?”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