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十九章
可能是煮酥肉太可口了,陈夕一时没注意,声音大了些,左右的人都听到了。
周近屿被陈夕真心赞叹所吸引,也夹了一个煮酥肉在碗里,想尝尝有这么好吃吗?
他浅尝了一口,真的很好吃,陈夕所言非虚,这是他吃过最好吃的水煮酥肉,并且酥肉是纯瘦肉的,也没有大蒜姜之类的,很符合他的口味。
陈夕这咋咋呼呼地样子在外婆看来是很没见识的。外婆立即瞪了她一眼,然后又用公筷给她夹了两筷子。
陈夕也不管形象了,她吃起来完全不在意其它,什么丢脸,什么周近屿早就抛到脑后,一个劲地夹酥肉吃。
可以说那一碗煮酥肉,十个人的份量,她一个人就吃了三分之一。
除了煮酥肉,陈夕还发现了一道美味——粉蒸排骨。她以前也是吃过的,外婆每年团圆饭也会蒸。但就是没有这个好吃。
感觉这个粉蒸排骨的口感和香味的层次比陈夕从前吃过的要丰富很多。她想可能问题出在器具上,乡村柴火土灶比天然气小灶更能做出食物的美味。
美味的菜都心知肚明,小小的一碗粉蒸排骨一人一筷子很快接吃完了。排骨下面垫着的土豆块也很受欢迎,三两下就空碗了。
陈夕看着空碗有些遗憾,但也无可奈何,这是在外面吃酒席,又不是自己家吃饭,没人会让着她,于是可怜巴巴地就着碗里的扣肉粉吃饭。
席面的菜还没有上完,陈夕就已经吃饱了,成为她们这桌最先吃完的。本来她是想直接下桌走人的,但考虑到确实有点早,就磨磨蹭蹭假装再吃点。
不忙着吃饭,她那点小心思又立马回来了,正所谓饱暖思□□,满足了食欲之后,当然要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陈夕一边假装吃东西,一边偷看周近屿吃饭。
周近屿的吃相挺好的,比陈夕斯文的多。一口接一口的吃,不像她上一口还没有完全咽下,下一口就已经送到嘴边,整一个饿虎扑食样。
她观察周近屿虽然看着挺瘦的,但吃得还挺多的,吃完一碗饭又添了一碗。
并且她还发现,她们的口味有些相似。她观察到,周近屿吃得菜和她吃的基本重合。
重要要的是,一桌子的人都在吃刚上桌热腾腾的酸菜鱼,他愣是看都没看一眼。
陈夕也不喜欢吃鱼,凡事她不喜欢吃的食物是一口都不会吃。据陈夕外婆说,陈夕小的时候还是吃鱼的,长大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打死也不吃。
因为这么一点小发现,虽然不知真假,陈夕又兴奋起来,一个人傻乐。
被陈夕一直偷看的周近屿其实也在关注她。准确来说,下车的时候他就看到陈夕了。自从厕所再次相遇,他已经完全记住陈夕。
陈夕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她是咋乎乎的,偏偏又生的一个偏文静不爱说话的样子,性格与外貌强烈的反差。
其次,他觉得她吃饭的样子很可爱。
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外婆虽然六十几,牙口和胃口还是很好的,一直在吃。她看着陈夕磨磨蹭蹭吃没吃几口,也不下桌,对她说:“还吃不吃,不吃就下席。”
陈夕听这话,准备走人。站起来的时候,新娘新郎来太她们这一桌敬酒了,她又坐了下来。
新娘新郎对在坐的人打招呼,新娘招呼她这边的亲戚,新郎招呼他那边的亲戚。
此时,陈夕的猜测终于得到验证,周近屿就是表姐夫的亲戚。
陈夕敏锐捕捉到关键信息,新郎喊周近屿随同的两个老人“大伯和大伯母”,喊周近屿“小屿”。周近屿叫表姐夫“叔叔”。
也就是说,那两个人老人分别是周近屿的奶奶爷爷,周近屿喊表姐夫叔叔,那么他应该喊表姐婶婶。
然后按照辈分来说,周近屿居然比她矮一辈。得出这个结论,陈夕惊呆了,她这岂不是想对小辈“痴想”,这好可怕。
马上要敬酒了,外婆看到陈夕的杯子里什么都没有,搜寻了一下没看到饮料,出声问:“饮料在哪里?”
坐在周近屿旁边的老奶奶闻声,从地上将饮料提起,说:“这里。”到她看到周近屿的杯子也是空的,就把饮料给了周近屿,示意他。
周近屿自然也知道等下要敬酒,领会到奶奶的意思后,扭开饮料盖子,给他自己的塑料杯子里倒了小半杯。
他给自己倒完后,看到陈夕杯子也是空的,就顺手也给她倒了半杯饮料,然后才将饮料瓶递给陈夕外婆。
周近屿不知道他这顺手的无心之举在陈夕心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她夕就看着他很从容很自然地也给她倒饮料,很是高兴,高兴得简直昏过头。直到周近屿已经把饮料瓶递给外婆,她才想起要道谢来着,转过头很认真地对周近屿说了一声“谢谢”。
周近屿没想到陈夕居然这么认真地道谢,愣了一下,回了她一句“不用谢”。
外婆看到陈夕的杯子已经有饮料了,就把接过来的饮料瓶递给其他人。
大家杯子里都有东西之后,一桌子人站起来和新娘新郎碰杯。
陈夕和周近屿挨着坐,杯子自然也碰到了一起。对此陈夕十分满意,一口气直接将半杯饮料喝了。
敬完酒后,陈夕也不想继续呆下去了,就离席走人了。
她回到表姐招待客人的二楼,寻了一个小板凳,给曾璐发信息,告知她刚才的重大发现。
曾璐没有及时回她,她又把信息转发给孟芷霖。孟芷霖依旧没有回她。
陈夕经过吃饭拿一出,心情已经无法平静,非常想找个人倾诉,可是曾璐和孟芷霖都没有回她,她也一时间找不到其他人,简直都快急死她了。
一时联系不到曾璐和孟芷霖,陈夕没有放弃。退出聊天界面,她翻看联系人,真的没什么人可以倾诉。
一种落寞突然萦绕在陈夕心头。陈夕一直是比较自我的,可以说很多时候她都是在独处,朋友真的很少,而且如果不是同处一室或者面对面交流,她很少在网上和其他人两天。
在学校的时候,一开始也是没有什么朋友,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有一个比较熟悉的人,发展成很好的朋友更是凤毛麟角。
和孟芷霖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同桌,和曾璐更是做了一年的室友。这两个人在学校时候是她
接触最多的人,所以“日久生情”。
当然陈夕除了她们还有很多的同桌和室友,偏偏只有她们成为了好朋友,这又是“臭味相投”。
读初中时,陈夕班上比较零散,没什么班级凝聚力,基本上是几个三五成群的小团体,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小圈子。陈夕一开始是单独行动的,孟芷霖也是。两人后来做了同桌,彼此“看对眼”了,就逐渐发展成为朋友。
她和曾璐虽然一开始有帮忙搬行李的机遇,但其实也是发展了很久才成为朋友,并不是“天雷勾地火,一拍即合”。
总之,陈夕还是比较慢热的,她在友情上更偏向于“日久生情”而不是“一见钟情”。
陈夕胡思乱想有一会儿,第一轮酒席差不多也结束了,宾客陆陆续续也回到客厅休息,周近屿也回来了。
周近屿的奶奶和陈夕的外婆一路回来,两人相谈甚欢。
原来刚才陈夕外婆在倒饮料时候也注意到周近屿以及他的奶奶爷爷,待陈夕走了之后,她就和周近屿的奶奶聊了起来。双方认识了一下,也知道也是拐着弯的亲戚,虽然陈夕外婆按辈分长他们一辈。
刚好,家里两个学生,聊两句,知道了陈夕和周近屿同校同级。回到二楼客厅,陈夕外婆就招呼陈夕来认识人。周近屿奶奶也把周近屿拉了过来。
“小屿,来,这是你小婶婶陈夕,认识一下。”周近屿奶奶明知道她们是同龄人,故意打趣周近屿。刚说完,忍不住笑了起来。
被周近屿奶奶爽朗的笑声所感染,陈夕外婆也跟着笑。
陈夕刚才吃饭的时候就推测出她和周近屿的亲戚关系,所以并不惊讶,突然这样被介绍,只好陪着微笑掩饰尴尬。
四个人中最尴尬的就是周近屿,他听到“小婶婶”三个字就开始头皮发麻,一直沉默不语,待奶奶和陈夕外婆笑完,才轻轻地嗯了一声。
周近屿奶奶看到他腼腆的样子,替他解释:“小屿比较怕羞,平时不怎么爱说话。”
“害,文静点也好,我们家夕夕话就多,经常和我还有她外公犟嘴,烦死了。”陈夕外婆接话说起了陈夕。虽然她的话表面上是嫌弃的,可是是笑着说的。
两个老人聊家常,聊得不亦乐乎,时常笑得合不拢嘴。两个年轻人陪在旁边坐着,也不玩手机,就干坐着啥也不干。陈夕和周近屿大眼对小眼,彼此领会尴尬。
还是周近屿借着上厕所走了,陈夕也不想继续干坐着,也出去了。
陈夕刚走到一楼就碰上了上完厕所准备回去的周近屿。
这一瞬间,陈夕有一个大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