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穿越的那些岁月 > 第120章 臭味相投

第120章 臭味相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三只耳听了我的话,立刻决定让她先生带着孩子,还有她公婆先回北京,她要在我家再住两天。她先生用意味不明的眼光瞄了她好长时间,忽然一副了然于胸的目光,看了看我俩,与三只耳耳语道:“我知道你想去‘食臭文化博物馆’,虽然我不好这一口,为了我亲爱的媳妇儿,我舍命陪君子,我够夫妻情深吧……”

    于是!在他们儿子“幽怨”的目光中,他们夫妻送父母(公婆)带着儿子回京,他俩跟着我回到雅居乐,先喝了一壶茶,然后去参观“食臭文化博物馆”,随后在餐厅用餐。

    三只耳的先生周泽明,看着对面桌子三四岁的小家伙,非常淡定地吃着臭起司汉堡包,嘴里嘀咕着:“嚯!这是‘食臭文化’从娃娃抓起啊?”“闻着臭吃着香,想当年慈禧太后也吃臭豆腐呐,还有伟人的一句:‘臭豆腐还是火宫殿的好吃。’让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火了。”

    周泽明听了笑了笑,“我们学院的老教授鲍教授是北京人,他自己做臭豆腐,然后油炸窝头抹上臭豆腐……”

    “这可真是‘食臭文化’的极致啊!”我笑着说,“我们继续参观博物馆吧,里面还有更多有趣的东西等着我们呢。”

    博物馆的展览分为多个区域,展示了人类历史上对“臭”食物的喜好和探索。我们先来到一个展示古代腌制食品的区域,看到那些散发着浓郁气味的罐装食品,周泽明和三只耳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些食物,闻起来真是让人受不了。”三只耳说。

    “是啊,可是在古代,这些都是人们为了保存食物而想出的方法。”我解释道,“其实,‘臭’也是一种味道,就像辣一样。有些人喜欢辣,有些人不喜欢,同样,有些人喜欢臭,有些人不喜欢。”

    我们接着来到展示现代发酵食品的区域,看到那些经过发酵的食物,周泽明和三只耳都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这些食物是怎么发酵的呢?”周泽明问。

    “通过细菌的作用,让食物产生发酵反应,从而产生特殊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我解释道,“其实,发酵食品在许多地方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食物。”

    最后,我们来到了展示世界各地“臭”食物的区域。看到那些来自不同国家的臭食物,周泽明和三只耳都大开眼界。

    “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臭食物啊!”三只耳感叹道。

    “是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臭食物。”我笑道,“就像我们的臭豆腐一样,虽然闻起来臭,但是吃起来却是一种美味。”

    我接着说道:“咸丰年间的状元孙家鼐曾担任过光绪皇帝的老师,孙状元曾题诗一首:‘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酱配龙蹯调芍药,园开鸡跖钟芙蓉。’四句诗的开头连起来,恰好组成‘致和酱园’,构思巧妙,意境隽永。清末光绪年间,臭豆腐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赐名‘青方’。”

    周泽明听得津津有味,突然,他好像想到了什么,一拍大腿,“哎呀,我说媳妇儿,你记得咱们当年在瑞士吃的那家餐厅吗?那个味道,和这里的臭豆腐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只耳一愣,然后笑了起来,“你是说据称是瑞士的国宴的‘臭奶酪火锅’吗?确实和这臭豆腐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也想起来在日内瓦雪绒花餐厅,品尝他们的臭奶酪火锅。餐厅里的那个味儿,如同满屋子挤满几百双臭脚,都从鞋子里拿出来,险一些没将早上的饭从胃里呕出来。

    我那时候是在当地人的再三推荐下慕名而来,退无可退,只好屏息凝神在陪同人先吃为快之下,强忍着吃了第一口,然后是第二口。

    奶酪火锅的制作可是有标准步骤的,点上火后,先用新鲜的蒜瓣把容器内部擦一遍,这一步骤会让奶酪锅有蒜香,但是却找不到蒜的痕迹。然后倒入少量的白葡萄酒和一点点的玉米粉,然后加入巨量的奶酪。

    一半的瓦氏行奶酪再加一半的格吕耶尔奶酪做成,外加玉米淀粉和白葡萄酒,有小朋友的话会加一点苹果汁,吃的时候要撒上胡椒,再配上小黄瓜和小洋葱。加大火力的同时用木勺迅速搅拌直至奶酪全部融化。

    完美的奶酪火锅中,你看不到结块儿的奶酪,既浓稠又均匀。然后就可以上桌了,一般餐桌上会摆一个小小的酒精炉来保持奶酪火锅在食用过程中不会再次凝结。

    吃火锅的时候,大家围坐,想吃啥就用叉子扎起放在奶酪中涮一涮。当奶酪锅吃得快见底儿的时候,瑞士人会在锅里打下一个生鸡蛋,然后用木勺迅速搅拌,眼见着奶酪锅底儿就变成散发的奶香和蛋香的奶酪布丁了。我觉得这个老牌瑞士人的吃法,既不浪费,又让奶酪火锅有一个完美的ending,非常绝妙。

    为了让吃奶酪火锅的过程更有乐趣,幽默风趣的瑞士人还有很多“段子”。比如第一次吃奶酪火锅的人,必须在面包块放到奶酪锅里转8圈,如果8圈之后面包上的奶酪没有凝结,才算过关,取得吃奶酪火锅的合格证。如果有人不小心把自己的叉子掉到火锅里,这个“幸运”的人将负责清洗所有人的餐具。

    真像汪曾祺先生说的,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也就是口味这个东西是没有定性的。有些东西,自己尽可不吃,但不要反对旁人吃。不要以为自己不吃的东西,谁吃,就是岂有此理。一个人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对食物如此,对文化或者其他的东西也是一样。

    周泽明笑着说:“看来我们都有探索‘食臭文化’的勇气和好奇心啊。不过,我可得提醒你,这‘食臭文化’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就像当年慈禧太后说的那句话:‘闻起来臭,吃起来香。’”

    三只耳突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哎,你说这‘食臭文化’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啊?” 我笑了笑,说:“当然有了。据研究,人类的味觉和嗅觉是相互关联的,而且每个人的感知能力都有所不同。有些人对‘臭’的味道比较敏感,有些人则不太敏感。

    而且,有些细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比如维生素b群和乳酸菌等。所以,‘食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人类对食物的探索和利用。” 我们接着聊起了其他的话题,比如各地的美食和旅游经历。

    周泽明和三只耳都非常健谈,他们的幽默和风趣让我感到非常愉快。 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许多有趣的展品和文物,比如古代的腌菜罐、臭豆腐制作工具等。我们还看到了许多游客在品尝各种“臭”食物,虽然味道有些难以接受,但是他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好奇心。

    参观结束后,周泽明和三只耳接受我邀请一起去博物馆里的餐厅品尝“臭味”美食。在餐桌上,我们继续聊着关于“食臭文化”的话题,同时也聊起了各自的生活和工作。

    这次相遇让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只要有时间有机会就经常一起出游、品尝美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而“食臭文化博物馆”也成为了我们共同的话题和回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