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章 儒门九品
而女帝武硕真也在看着朝堂上的一切,虽然心中早已经有了计较,可是看到这么多人力保太后,她还是有些失望。
这还只是六部之中的工部和礼部,不说三公,就是三孤,现在也都是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样子,似乎丝毫没有听到的样子。
太后笑吟吟的看着,心情大好,她都还没有发力呢,就已经有一片朝臣给她说话,这是什么?这就是权势啊。
要知道,三公之中,庞太师可是她的人,太师庞吉可是权倾朝野的人物,当年也是她和庞太师一起发力,最后帝位才落在了女帝武硕真的身上。
眼睛扫过李逸,太后的眼神稍微阴翳了一些,同时也有点惊疑不定,要知道,根据她的消息,这个李逸就是个书呆子,这十年,能够官至左都御史,那都是祖坟冒青烟了,也是因为朝堂需要以及当年先帝在位多方面因素而成。
所以在拉拢朝臣上,太后压根都没有考虑过李逸,那种书呆子,要来何用?但是现在想不到的是,这家伙居然敢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自己,这得是有多么的愣头青啊,也好,用这个李逸让朝臣们明白,你太后始终是你太后,不是小皇帝可比的。
李逸现在面上虽然笑嘻嘻,心里却是麻麻皮,这个小皇帝也太不给力了吧。
要知道,李逸真不是愣头青,他是有考虑过的,可是现在这形势,李逸只能说,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啊。
你就是斗不过太后,也可以借着这一次机会,拿一点权利来啊,像是暂时不能亲政,不熟悉政务,我可以先批示,最后送给太后呈阅什么的,这都是可以的啊,可是这个小皇帝就和二傻子一样,居然不趁机让自己的人发难,怎么也拿回一点批阅权啊。
在李逸默默吐槽的时候,他脑海之中的系统声音响起。
“叮,恭喜宿主完成一鸣惊人任务,现在发放奖励!”
听到脑海之中的系统声音,李逸才算宽慰了不少,不错,他的金手指,权臣系统给他发布的第一个新手任务,那就是一鸣惊人。
李逸也是结合了所有考量,这才选择以这样的方式来完成任务,可惜,小皇帝有点蠢,居然不知道抓住机会。
没办法,李逸只能自己继续上了。
“吴大人所言差矣!”李逸顿时朗声说道。
一下子,李逸的声音盖过了在场所有人的声音,所有人都看向了李逸,不知道这个愣头青要干啥!
“什么叫做空谈误国?我谈什么了?我只是在陈述祖宗礼法,更何况,我是左都御史,御史台言官本就有闻风奏事的权利,怎么能叫为所欲为?吴大人这才是为所欲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李逸眼神扫过在场众人,冷声说道。
一时间,还真有那么一股子的气势。
“什么?”这时候,吴淳夫惊呼一声,因为他感觉到了李逸身上的那股压力,这是,大儒的气息?怎么可能!
不止是吴淳夫发现了,其他人也纷纷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
就是在上位坐着的女帝也是目瞪口呆,这个书呆子,居然成就大儒了?这怎么可能?
整个大夏,明面上的大儒也绝对不会超过三十之数啊,每一个,可都是深受大夏人的尊敬。
因为要成为大儒,你得修身立言,有教化一方的功绩才行,不是你说你是大儒,你就是了,那是需要你的文宫之中有立德立言,就是这一步大儒,不知道卡死了古今中外多少有学之士!
这里就不得不说,儒门修行,首先就是开辟文宫,成就儒生,儒门九品,对应武道九品,仙道九品,之所以儒门难修,那就是因为这个开辟文宫,就难住了八成左右的人。
开辟了文宫,也就是儒生,为儒门九品。
儒生再进一步,视为秀才,是儒门八品。
秀才再进一步,就是有功名之人,可为举人,进士之流,是为儒门七品。
功成名就,再进一步,就是翰林大学士,是为儒门六品境界。
大多儒门中人,也就是到了这一步,像是满朝文臣,除了三公之一的太傅成就大儒,其他都在这一境界,而大儒,在儒门之中,也就是五品境。
别看只是五品,这一步,就已经是天差地别,一个大儒对上仙道三品,有时候都能打的仙道三品没脾气。
由此可见大儒的含金量,至于武道五品,给人家大儒提鞋都不配。
而大儒,又分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步,对应的自然是儒门五品,四品,三品,二品。
在之后,就是儒门一品的文宗,这个目前没听说过有人达到,具体有没有,反正现在的李逸是不知道,再之后,那就是传说中的文圣,那更是超脱了的存在,据说当年至圣先师是,其他的,都没听过。
同等境界之中,儒门六品之前都差不多,到了六品,儒门更强一些,到了五品,那直接就是碾压,正如李逸就听说过,一位五品境界大儒打的一位仙道三品高手叫爸爸。至于再之后的,也不是李逸能知道的了。
而李逸的这个大儒境界,就是系统的新手礼包,也是这个一鸣惊人任务的奖励,不然的话,李逸其能这么蠢的直接站出来,将自己立在是非之地上?
系统,就是李逸的底牌。
太后武梁氏此刻脸色相当难看,想不到当朝除了太傅,又出现了一尊大儒,难怪敢站出来让自己还政于小皇帝。
武硕真则是眼神流转,心中大喜,一尊野生的大儒就这么站在自己的身后了,支持自己?这简直不敢想啊。
于是武硕真顿时给她拉拢过的一些人打了眼色,意思很明显,现在不冲,更待何时?
有了武硕真的示意,一位吏部二品大员站了出来,道:“李大人所言不错,如今陛下毕竟已经成年,理应亲政,处理政务,也算是为太后老人家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