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劣迹斑斑
陈萍笑意盈盈进入何家,搅扰了鲁子轩继续话题的兴趣,只留下一句“有机会再说”,便匆匆离开,赶往宋向哲处收取信息。
须臾间,鲁子轩到达目的地,宋向哲汇报派遣的人接连三天毫无进展,不由眉头紧拧。
倒是赶来汇合的祝峰收获颇丰,只是得到的信息,令他再度陷入沉思。
这位梁校长祖籍是南方的一个小镇,迁籍前就是一名中学副校长,尽管建树不多,但为人圆滑,且擅钻营,在当地教育领域也颇有些名声。
解放后,四九城作为国家政治文化中心,教育资源紧缺,梁校长由昔日同窗保荐,举家前来赴任高中副校长,仅耗用半年时间,就将保举人拉下校长宝座,遂取而代之。
或许是梁校长认为已经羽翼丰满,不屑于遮掩,亦或是对周围人过于轻视,完全不设防,祝峰仅付出极少代价,便找到若干违规之处。
例如:梁校长转正的次月,便将南方故居的那房妾室及两名庶子接进四九城,还以族亲投奔的方式,为他们办理了入籍。
相熟的邻居、同事几乎无人不晓,但碍于高额的沉默费,大家默契的选择视而不见;
再譬如:经常收受各方丰厚馈赠,向高校举荐免试大学生,但他高明地将八成礼物分发给下属,从临时教师到副校长,人人有份;
还有,主动为领导子女安排替考枪手、考试舞弊等,也曾高调倡导过,以捐款代替考分,用于提高整体社会文化水平的荒唐事,幸好被教育机关及时发现,并紧急叫停…
虽过错甚多,但举报之人却屈指可数,即使偶有目不忍视之人投递过举报信,也都犹如石沉大海,未见涟漪。
故而,面对如此“玲珑”之人,鲁子轩原先制定的借刀杀人之计,不得不彻底放弃。
“既然官面上的实力暂不明朗,那就用民间的方法。
我去找荣门的人帮忙,把他的珍藏一点点偷出来,反正那些钱财来路也不正,没啥顾虑。”
宋向哲建议道。
祝峰掷地有声的立即反对:
“不行,小宋,你啥时候跟暗八门有联系的?这很危险!
咱们想继续壮大,就不能走歪门邪道,可以借鉴他们的谋略,也可以使用武力,但绝不能放弃信仰,这是底线!”
宋向哲撇嘴应道:
“行,行,您的信仰高尚!行了吧。
既要快,又要稳,哪有那么多好事?反正我能想到,对付这种不顾名声还贪得无厌的人,最快方法就是借江湖力量,你们讨论吧,我去找范哥聊天。”
鲁子轩忽的眼前一亮,按下欲起身离开的宋向哲,笑道:
“你们说的都对,无论正道与邪道,还是庙堂跟江湖,用的手段都来自民间的智慧积累,只是利用的方式和目的不同而已。”
梁校长不顾及名声吗?当然不是。
相反,他比任何人都看重名声威望,否则,就不会花代价去封口。
贪得无厌,他有吗?肯定没有。
要不,他不会舍弃大部分好处,打造共同进退的利益同盟。
他懂得审时度势,更通晓人情世故。
无论何时,功勋卓著的正人君子,永远敌不过见风使舵的势利小人。
政绩,是胸怀大志之人的登天梯;而变通,则是玲珑圆滑之人的青云路。
唯有达到一定高度的成功者,才会无惧无畏,百毒不侵…
鲁子轩一番引经据典的洗脑分析,三人达成一致目标,经过反复斟酌,决定化繁从简,与其耗费时间调查,不如直接将梁校长的劣迹公之于众。
但不再使用口口相传的传播方式,要借助报纸的力量,使其真正身败名裂。
当他一无所有之后,再告知原因,必然心存怨怼,那时,再行跟踪,顺藤摸瓜找出幕后黑手。
月光满地之时,鲁子轩才忧心忡忡的回四合院。
“我想跟你谈谈。”
鲁子轩轻步挪向隔间时,被黑暗中伏在桌上的陈萍,喊停步子。
无奈,他只能重新走回门后,准备拉开灯,陈萍再次颤声阻止:
“别…别开灯,我…有些害怕看你的眼睛…
就这样挺好,我想跟你说些心里话,行吗?”
“可以。”
应罢,鲁子轩摸着黑慢步,靠近八仙桌坐下。
待坐定,陈萍深呼吸几次,才又一次开口:
“我知道,我的自作主张又给你带来不少烦恼,可我…真的不想眼睁睁看着雨水,就这样沉沦,她那眼神中的那抹绝望,让我感到窒息。
我不知道该咋形容那种心情,但我向伟人保证,绝不是圣母心泛滥,就是…就是…”
鲁子轩听到陈萍的开始呜咽,冷言制止:
“如果只是想解释这些,就免了,我没有埋怨您,如果没有其他事,我先去睡了。”
陈萍听见鲁子轩挪动板凳的声音,知道儿子没有耐心听她絮叨,马上收起哭腔,郑重说道:
“好,不解释,我…那个…能帮你做点儿啥,弥补一下吗?要不我…”
“老妈,我真的没有怨恨您,我说过,您是我的母亲,是这个时空里,我唯一的亲人。
我敢许诺您恣意人生,就有能力抗下所有艰辛。
母亲这个词,对于我不仅是亲人,还是一生的责任和两世的牵绊,您的每一个错误,我都视为上苍质疑能力的一种考验。
只希望,以后的这种磨砺,尽量还是少一些吧!”
感慨后,鲁子轩的眼睛已经适应了夜色,不敢多待,迅速逃离…
陈萍看儿子那如避蛇蝎般的速度,终究没有截下,只是小声嘟囔着走向床边。
“其实吧,我暂时还真不太缺爱,就是有点儿缺钱…
家里添了这么多物件儿,没看见?
哼!连钱都换地方藏了,这是拿老娘当贼防呢!
唉…真怀念你小子窝在怀里喊饿的日子,你要是永远不长大该多好!”
次日天光微启,鲁子轩便匆忙赶往师范大学,向深入研究现代文学的郑蓉蓉,提供了梁校长的生平伟绩,让她代笔一份颂扬性报道。
然后一刻不停的找到何雨水,将这篇报道交给她,并告知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