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唐灯 > 第 382章 尘埃落定

第 382章 尘埃落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不行,您必须得给我一些保障才行。”杨帆一脸坚决地说道,显然没有丝毫退让的意思。

    杨帆心里很清楚,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保障,自己绝对不能轻易冒险。

    李二见状,不禁挑了挑眉,眼神变得越发严肃认真起来。

    他深吸一口气,然后郑重其事地开口道:“只要你能完成任务,皇子随你挑选!这已经是朕所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听到这话,杨帆忍不住长叹一口气,他知道,该来的总归是逃不掉的。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勇敢面对现实了,于是,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李二,一字一句地说出了自己的计划:“陛下,依臣之见,我们可以先选择一个大洲作为试验地点,而不必急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这样一来,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或者差错,我们也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另外,我们还可以继续以希望学校为根基,多多招收一些新生入学。同时,现有的这些学生们也即将毕业,可以让他们担任教师前往那个试验大洲传授知识。”

    杨帆再次提出了这个曾经被讨论过的方案,但这次依旧是老样子,并无太多新意。然而,此时此刻他所面对的听众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很明显,这一切都是李二精心策划安排好的。他想要借助杨帆之口,来达成自己心中的宏伟目标和野心勃勃的计划。尽管明知如此,杨帆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也不得不选择与之配合。

    “哼!”有人不乐意的发出声音打断了杨帆。

    杨帆也理解他们,他们的目标可不是一个乡村小教师,教师,在普通人眼里,那是神圣的,伟大的,可对现场的他们来说,这是侮辱。

    杨帆脸上挂着勉强的微笑,语气尽量显得平静地说:“各位稍安勿躁,请听我一言。大家应该也是期望咱们的年轻一代能够得到充分的历练吧!像魏王和蜀王那样,在第一个学年就已经有能力独自教授几个班级了。而你们的子侄们都已经学习了将近两年半时间,想必一定能够胜任这份工作的。况且,这区区三四百人恐怕还远远不足呢!如果今后想要入朝为官,就必须先去乡村支教若干年。如此一来,可以带来诸多益处。其一,这些未来的官员将难以成为那种不知民间疾苦、只会空谈阔论的‘肉食者’;其二,艰苦的支教生活有助于锤炼他们的意志力,毕竟教书育人这项事业既艰辛又崇高;其三,我们还可以透过他们教导的学生,观察其实际的处事能力,从而更精准地选拔出优秀人才进入官场,推动陛下所期望的‘优民计划’尽早实现。”

    成绩虽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人的全部能力和潜力,但它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许多问题。

    这时可能会有人反驳说:“也许他只是不适合这个领域罢了,换个行业说不定就能大展拳脚呢。”

    然而,杨帆却认为,这实际上涉及到态度的问题。就像那些自以为聪明的学渣常挂在嘴边的话:“我才不是没用之人呢,如果我肯用功读书,哪还有你们表现的机会?”

    但问题在于,既然如此,他们为何不去努力学习呢?

    况且,在华夏,又有多少人是根据自身是否适配来挑选职业的呢?

    大多数人不都是看哪个行业前景好、更容易取得成就,便投身其中吗?

    对于这些学子,杨帆其实并没有抱太大期望,毕竟在过去的两年半里,他与他们并无太多接触,对他们所学知之甚少。

    然而,杨帆坚信,凭借房玄龄编纂的字典,教导其他孩子识文断字应当不在话下。

    如此足矣,通过数量的积累引发质的改变——读书之人渐增,其中必有天资聪颖者崭露头角。

    届时,杨帆只需牢牢把握住这些佼佼者,善加利用,甚至剥削压榨一番,而后将其作为培养人才的种子,便可期待开出更为绚烂的花朵。

    杨帆话音刚落,现场再度陷入一片沉寂。

    他所言甚是坦率:若想让自家娃儿步入仕途,那就先去担任数年教师。至于具体年限……

    对于那些手握权势之人而言,只要肯下功夫,数月乃至数日都可视作数年。

    正当此时,崔贵挺身而出,高声发问:“那么究竟该选定哪一洲呢?”

    众人闻声望去,视线再次聚焦于李二身上。

    李二悠然自得地端起茶杯,轻轻吹去表面的热气,然后缓缓抿了一口茶水,仿佛周围那些异样的目光与他毫无关系一般。

    &34;平洲!&34; 杨帆语气坚定,声音铿锵有力。

    &34;不妥,依老夫之见……&34;

    &34;对啊,还是……&34;

    &34;……&34;

    然而,杨帆的话语并未引起众人的重视,甚至被直接无视。

    相反,他的这番言论似乎开启了一个诡异的按钮,让在场的人们纷纷骚动起来。

    这些人心怀鬼胎,都想着将这块试验地划归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内。

    毕竟,开办学校可是一件大事,而就近招生则意味着能够更好地吸纳本地生源。

    如今的人们并没有随意迁徙的习惯,因此,如果能在家乡提升教育水平,将来便不愁没有可用之才。

    可以说,谁能掌握这块试验地,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据先机。

    于是,一场激烈的争论就此展开,各方势力互不相让,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众人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嘈杂之声响彻整个楼顶。

    那些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们更是凑到一块儿,对其他人指指点点、冷嘲热讽,场面一度混乱不堪。转眼间,原本平静的楼顶仿佛炸开了锅似的,变得喧闹异常。

    人群中,有的三五成群围成一圈,激烈争吵甚至大打出手;有的则站在一旁煽风点火,巴不得事情闹得越大越好。

    此时此刻,这些人完全忘记了自己身为普通百姓的身份,眼中只有那微不足道却又被视为珍宝的一亩三分地。

    他们为了争夺这点利益,不惜放下尊严和体面,争得脸红脖子粗,谁也不肯让步半分。

    就在这时,一个威严的声音骤然响起:&34;朕同意了吗,你们就开始瞎嚷嚷了?!&34;

    原来是李二发出的怒吼,他的声音如同惊雷般震耳欲聋,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一惊。

    众人如梦初醒,突然意识到似乎李二还没有发表意见呢,自己的确有些操之过急了。

    于是,他们纷纷互相提醒着正在与他人争执得面红耳赤的同乡们,示意大家先冷静下来。渐渐地,吵闹声逐渐平息,楼顶重新恢复了宁静。

    “那么陛下您意下如何呢?老臣认为杨理事所提之议颇具可行性,老臣愿担纲其中一所学府的祭酒之职。”魏征终究还是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与期待,开口询问道。

    毫无疑问,这位以直言敢谏著称、一心为公、心怀百姓的贤臣,但凡遇到有利于民之事,定会全力以赴地给予支持。

    李二则稍作沉默,似乎有意吊人胃口,片刻后才微微一笑,缓声道:“自然当选址于蓝田县了,此事便交由崔爱卿负责操办吧!可依循杨帆所言,但只可将其提议当作参考,切不可全盘照抄啊。”

    言罢,他的目光还特意在魏征身上停留了一瞬,似有深意。

    这眼神魏征懂得的,之前这是都是他在操办,可惜他的财力实在堪忧,所以事情迟迟没有进展,李二这是在埋怨他呢。

    这李二眼神好像在说,没那金刚钻,你揽这活干嘛啊!

    众人没发现这异常,都纷纷点头,杨帆的话对他们来说真的就只能提供一个思路,真的太青涩了,太多细节都没有触及,而这些细节恰好决定这事情的成败。

    而对于李二选择蓝田县为预料之中,谁叫它离长安近呢,不然放哪李二都不会放心。

    崔贵有些难堪的对李二行礼,说道:“谢陛下!老臣定会竭尽全力!”

    世家的根本是什么?垄断教育!而今,却要他自己来打破这一切,他不相信其他家族看不到这些,可是他们都装作事不关己的样子,甚至还为了迎合李二,在这里争论不休,好像多乐意似的。

    他很肯定,这里超过九成的文官都不乐意办什么捞子试验洲,可他们都不愿意当什么出头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