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 第299章 琉求之战(十一)

第299章 琉求之战(十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杀!”

    被鞑子逼得连连后退的张立发出一声怒吼,再次迎着鞑子冲了上去。

    新城的守军们眼看着本方主将明显处于下风,周围的青壮们手持长枪、长矛、钩镰枪,甚至还有锄头之类的农具,赶紧过来帮忙。

    十余人合力将这名鞑子包围起来。

    经过一番血战,在牺牲了五六名青壮的情况下,才将这名凶悍的鞑子斩杀。

    张立本人也好不到哪去,胳膊上,腰腹部被鞑子锋利的弯刀割破,血流不止。

    “弟兄们,坚持住!赵县令马上就要带人回来了!”

    守军损失惨重,人人精疲力尽,可以说已经到了山穷水尽一般的新城亟待增援。

    “难道这一切真的就要这样结束了么?”

    “我张立已经尽力了,真得尽力了……”

    满脸是血,浑身是伤,已经疲惫不堪的张立不甘心地看了一眼逐渐偏西的太阳。

    此刻,张立的内心多么希望能有奇迹发生,脸上不甘、不屈之色尽显。

    ……

    “师座,这一路上怎么连个鞑子毛也没遇见。”一名百无聊赖,站在谢富身旁的一位水师中级将领颇为郁闷地说着。

    “你问我,我特酿的问谁去。要不你跑一趟大都去问问忽必烈那个死胖子?”心情颇为不爽的谢富一脸不耐烦。

    这名被骂了一顿的将领也不生气,仍笑呵呵地杵在那。

    大宋第一海军先锋部队在福安海域溜达一圈之后,也没发现鞑子的只船片帆。无奈的谢富只好下令船队右转舵向着琉求方向行驶。

    海峡宽阔,海水湛蓝清澈,阳光明媚,给人一种宽广而又宁静的感觉。

    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闲谈的众人倒也没觉得有多少枯燥。

    “时间还真特酿的快,不知不觉出来快一个月了,前面应该就是琉求海域了。”

    “嘿嘿,师座,咱们终于快到了。”

    就在谢富等人有一搭没一搭瞎扯淡之时,忽然一个声音打断了众人的聊天。

    “报!师座,前方发现百余艘战船,停靠在琉求海岸。”站在船顶瞭望塔观察四周的瞭望手转过身来,对着站在甲板上的众人大喊一声。

    “什么?战船?是鞑子么?”谢富大声问道。

    “报告师座,距离太远看不清楚旗帜。”观察手回答道。

    战船和商船那是截然不同的概念,造型都不一样,都是海上打仗的老手了,如果连战船和商船都分不清楚的话还不如喝几口海水,拉泡稀算了。

    “命令船队给我冲过去!”

    “所有人回到战斗岗位!”

    “命令全师一级战斗准备!”

    谢富接连下达一连串的命令。

    一时间号角吹响,预警声在船队中响起来。

    宋朝水师官兵原本松松垮垮、懒散的状态瞬间消失。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所有人都各就各位,迅速进入战斗岗位。数千宋军前锋神情肃穆,严阵以待。

    数艘大型战舰的舷窗缓缓打开,一门门沉重的火炮顺着船舱内的轨道被推出。

    “报!师座,是元军战船!”

    随着船队的行驶,距离琉球岛北部地区也越来越近,瞭望手终于看清楚对面战船上巨大的“元”字。

    “鞑子!特么的的狗鞑子怎么来琉球岛了!”谢富怒吼道,一脸的仇恨。

    “来人!传我将令,所有人准备战斗!”谢富拔出钢刀,指向前方,大声命令道。

    “卑职得令!”水师将领们几乎同时开口道。

    钢刀入鞘,站在船头的谢富举起挂在胸前的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元军的战船。

    一百余艘战船处于抛锚状态,船上并没有什么兵马,应该都已经上岸。

    略微调整望远镜,发现不远处隐约有座城池的模样。

    紧挨着城墙的位置,浓烟滚滚,火势冲天,显然是鞑子正在攻打这座城池。

    大宋海军的船速很快,不多时,元军的战船已经出现在视线之内。

    突然出现的宋军战船自然而然地被留守的元军所发现。

    “快看,那是什么!”留在船上的元军小喽啰们一片惊呼。

    “宋军!是南朝的水师!”巨大的战船上悬挂着宋朝的龙旗,中间是一个个硕大的“宋”字。

    “快,快!起锚,起锚!”元军水师的小头目们大呼小叫着。

    水手们手忙脚乱转动着绞盘,慢慢地拉起沉重的铁锚。

    自古以来不论是抛锚还是起锚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宋应星的名著《天工开物》,此书刊行于明朝崇祯十年,即1637年,上面便有对于船锚的描述:“凡舟行遇风难泊,则全身系命于锚。战船、海船之锚有重千钧者。”

    此书在“冶铸”、“锤锻”、“舟车”、“艚舫”等篇详细介绍了四爪铁锚的锻造工艺、锚爪的焊接方式及铁锚的使用情况。

    华夏古代使用的四爪船锚,性能优良,就算搁在后世在小型船只上仍在使用。

    船锚在古代不叫船锚,叫做“碇”。

    所谓“碇”者,即船只停泊时使船身固定不移的大石。

    抛锚也被称为“下碇”。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来其实就是一块大石头,或是装满石头的篓筐,用绳子系住之后放入水中。

    华夏的船锚有木质的也有铁质的,锚链有粗绳材质的也有铁质打造的。

    最重要的是锚链的长度要远远大于水的深度。

    宋元时期一般采用木头锚,这种木头可不是一般的木头,一般用的都是铁力木,又名铁梨木。其密度和硬度都是相当得高。古代渔民把这种木头雕刻成船锚的形状代替铁锚使用。

    有时还会在木锚的外面钉上一层铁皮,效果更好。

    (2015年5月在宁波象山县定塘镇中坭村打捞出来一个宋元时期的木锚,总长230厘米,高85厘米,厚36厘米。此物的出土验证了华夏古籍中关于木锚的记录。)

    但凡抛锚都是颇有讲究的,淤泥区域才是适合的抛锚地点,石质的水底或者说乱石如林的地区是不适合抛锚。

    一旦卡住可就麻烦了,这玩意老值钱了。

    海上抛锚学问就更大了,必须多放一段锚链,让船锚平躺在海底,以便锚爪更深的抓住海底。而且平躺在海底的那一段长长的锚链也能产生很大的摩擦力。

    “快,特么的,赶紧把船碇给老子绞上来!”

    站在船头的元军头目们看了一眼逐渐靠近的宋朝战船,吓得大惊失色,对着操作绞盘的水手不停地咒骂着。

    其实不用催促,一众水手都已经在那使足了力气,拼命推动着巨大的绞盘。

    众人齐心协力,使出了浑身解数,累得气喘吁吁,终于将数十米长的锚链和锚头成功收回。

    “快!开船,开船!”

    元军一百艘船对宋军三百艘船,数量上明显处于下风,况且元军主力还在前面攻城。

    南朝水师的实力,元军的小头目们可是听说过的。

    看着向自己极速驶来的南朝船队,留在战船上的元军小头目被吓得肝胆俱碎,大声呼喊着命令立刻开船。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水手们却不敢轻举妄动。杨大帅正在岸上指挥攻城,没有他的命令,这些人胆敢私自开船逃跑,必然会在事后遭到严惩,到那时,恐怕连脑袋都保不住了。

    水手们陷入了犹豫和迷茫之中,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近了,近了,越来越近了。

    肉眼已经可以看到元军战船上的人影了。

    “命令,第一团向北航行,切断鞑子退路,其他战船随我进攻,不可放走一艘敌船,违令者军法从事!”很快,谢富下达了作战命令。

    谢富率领的船队一分为二,一部朝着北方行驶,另一部分直冲元军战船。

    “鸣号,给我冲上去,杀鞑子!”谢富道。

    “快快快,弟兄们,都快点,鞑子船上没人,别让其他人抢了先!”宋军战船上的指挥官们催促着船上的水手们快点划船。

    其实都不用催促,摇橹的水手也都使足了劲,就如同那赛龙舟的赛手一般,口号一直,动作整齐划一。

    原因很简单,赵昺给的钱多啊。哪怕是这些力士也不曾有任何亏欠,丰厚的月例让这些原本就是下力之人一个个感恩戴德,每战人人使足了力气,那是相当的卖力。

    宋朝两百余艘战船一字排开,极速行驶着,呈扇形一般,从南北两个方向快速包围了元军战船。

    但见,行驶在最前面旗舰一个完美的转向,把一侧船舷对准了海岸方向,一门门舰载火炮则开始了最后的瞄准阶段。

    “开炮!”谢富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咚咚咚咚咚!”旗舰上数十门火炮几乎同时开炮。

    火炮轰鸣,声震九霄,数十枚铁弹划破夜空,向着元军战船疾驰而去。

    刹那间,一艘高达三层的元军战船的吃水线位置被直接击穿,形成一个巨大的空洞。顷刻间,汹涌而又无情的海水倒灌进舱室内。

    “进水了!进水了!”处于战船最下层的元军水手们顿时胆战心惊,拼命呼喊着,想要从船舱里面爬上去。

    可是已经太迟了,木质的战船在火炮的打击下,犹如一张薄纸片一般不堪一击。

    不但船舷被炮弹击穿,就连甲板以及甲板上的“飞庐”和“雀室”都不能幸免。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